借助數字化,蜂巢能源希望擺脫傳統的零部件定位,不從價格和產品上而是從生態(tài)上去參與競爭
“因為單純靠產品靠技術去和頭部企業(yè)競爭,還有很長的路要追趕,我們要找到一種更有競爭力的方式。”1月8日,蜂巢能源與華為簽約儀式上,蜂巢能源總裁楊紅新如是表示。
當天上午,華為云年度峰會2020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召開,趁著這個機會,蜂巢能源與華為舉行簽約儀式,宣布雙方將在企業(yè)云技術應用的多個領域開展深入合作。
華為將向蜂巢能源提供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建設服務,支撐蜂巢能源數字化企業(yè)發(fā)展。
新聞稿這樣寫道:“此舉標志著蜂巢能源在企業(yè)數字化轉型方面駛入發(fā)展快車道,在ICT全球領導者華為的全面助力之下,蜂巢能源有望成為全球首家數字化電池企業(yè)平臺?!?/p>
從2019年7月在保定宣布品牌出道,創(chuàng)造性地推出了動力電池“疊時代”的概念,到11月金壇AI智能工廠投產,提出了“車規(guī)級”動力電池工廠的概念,蜂巢能源的每一次出場,都明確無誤地傳達出一種“開行業(yè)先河”的架勢。
這一次,顯然蜂巢能源又找到了一個很好的抓手:數字化。而楊紅新開頭所說的“更有競爭力的方式”,主要就是“用數字化的形式提供更多附加服務”。
借助數字化,蜂巢能源希望擺脫傳統的零部件定位,深刻融入汽車生態(tài)當中,而不是僅僅在價格和產品上去跟對手競爭。
制造、儲能、BMS、企業(yè)運營
根據楊紅新的介紹,蜂巢能源整個數字化企業(yè)未來的規(guī)劃有四大塊。
第一塊是數字化工廠,對應的就是AI智能工廠平臺。
第二塊是云儲能,對應的是儲能大數據分析平臺,它需要跟電網、跟用戶、跟產品生命周期的使用數據進行互聯互通。
第三塊是企業(yè)運營,對應的是全球化的企業(yè)運營平臺。蜂巢在韓國、日本、印度有海外研發(fā)中心,還要在歐洲建工廠,全球協同設計、協同生產、協同管理、數據共享是剛性需求。
第四塊是BMS大數據互動平臺,它打通了電池生產、車輛運行、梯次利用整個生命鏈條的大數據管理,最終是要解決新能源汽車二手車殘值低、電池壽命沒辦法評估、電池梯次利用缺乏追溯數據等行業(yè)痛點。
這四個領域哪一個也離不開云服務的支撐。
“我們這四大領域都希望在智能化和云服務上與華為展開深入合作,目的就是要打造全球最領先的數字化和智能化電池企業(yè),使我們的產品和服務做到全球領先?!睏罴t新告訴汽車商業(yè)評論。
蜂巢能源此次啟動的公司級數字化云項目代號為“蜂云”,主要分三期開展。
一期重點構建蜂巢能源信息化云平臺;二期組建BMS、儲能等重點業(yè)務的應用大數據,同時通過數據積累開始研究算法演練和自學分析;三期將完成儲能大數據分析平臺、BMS大數據互動平臺、AI智能工廠平臺的系統化構建。
未來,蜂巢能源將在以客戶為核心的前提下,依托這些大數據平臺貫穿上下游生態(tài)鏈,實現全生命周期深耕產品研發(fā)、精益生產和售后服務。
目前,蜂巢能源數字化企業(yè)的架構已經搭建完了。BMS大數據互動平臺1.0、儲能大數據分析平臺1.0、AI智能工廠平臺1.0均已實現,正在向2.0邁進,企業(yè)運營平臺1.0計劃2020年3-4月完成。
也就是說,各個領域的工作,蜂巢能源在跟華為云合作之前就已經有很多階段性成果了。
“需求設計、功能實現和執(zhí)行中的算法都是我們做的,但是我需要云來實現。華為云是一個很好的平臺,可以幫助我去完善算法?!?/p>
在雙方的合作中,華為云提供基礎計算、存儲、網絡、安全、大數據、AI平臺、區(qū)塊鏈服務及其他PaaS類服務的能力支持,蜂巢能源則提供業(yè)務數據、功能設計以及算法。
雙方還將成立聯合創(chuàng)新實驗室和聯合創(chuàng)新小組,對梯次電池的相關業(yè)務、儲能電池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平臺控制策略優(yōu)化及后續(xù)相關算法訴求進行合作,加快蜂巢能源相關AI場景的研究落地。
蜂巢能源還將借助華為云在數據治理、大數據分析方面的專業(yè)能力,推動電池管理系統數據價值的更好轉化。
此外,雙方的合作還涉及AI開發(fā)團隊能力提升、企業(yè)數字化轉型咨詢等。
未來,基于“蜂云”平臺雙方還有可能孵化出多種合作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蜂巢與華為在電池技術上就有廣泛的合作前景。
楊紅新告訴汽車商業(yè)評論,蜂巢能源正在跟華為討論電池方面的合作,不過不是華為云BU,而是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八麄冇蠦MS,有解決方案,有產品線,我們在跟他們探討電池技術、電池產品以及電池解決方案方面的合作?!?/p>
從生態(tài)上去競爭
5G、AI時代的到來,給很多企業(yè)帶來了提升自身競爭力的機會。在楊紅新看來,“在這個事情上,電池是最好做的”。
電池生產制造的自動化程度較高,大概僅比芯片低一點。蜂巢能源金壇工廠的生產線,從頭到尾,人是不觸碰產品的,自動化程度超過95%?!疤貏e適合做自動化、智能化、大數據的管理?!?/p>
BMS大數據互動平臺就是打通了電池全生命周期的數據。電池制造過程中的數據上云,裝到車上之后運行過程中電池健康狀態(tài)的數據也會上云,在云上實現智能計算和智能評估。可以說,“電池從生到死,用一朵云就把數據全管起來了”。
楊紅新認為這些電池數據跟車的數據打通非常必要。“以前就是拼價格、拼產品,將來數據打通之后可以拼數據服務,做增值服務、全生命周期服務,為企業(yè)提供附加價值,做故障預警、二手車殘值評估、保險評估、梯次退役,包括售后服務?!?/p>
而如果只擁有汽車端的數據,是不夠做這些事情的,要把電池生產中的數據和汽車使用過程中電池的數據打通,彼此協同起來。
楊紅新舉了個例子。電池參數發(fā)生的微小變化是探測電池安全隱患及電池健康狀態(tài)的一個很好的方法。汽車用了一年之后,電池電壓、內阻的參數變化,目前能夠做比對的只有最初裝車時的數據。但如果跟電池制造過程中的數據打通呢?“生產過程中有很多環(huán)節(jié),比如毛刺沒弄好,就有可能影響到一年以后車的質量?!?/p>
如果能用一年數據的周期性變化,同時再結合制造中的數據,就可以大大增強預測的準確性。這樣做故障預警、售后殘值評估等就更加精準。
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數據打通之后可以非常好地增強和主機廠的黏性,跟它有更深刻的協同,也為它提供很多附加服務,“不是單純供應商的關系了”。
但因為所需的工作量龐大,技術要求也很高。他表示,“現在還沒有企業(yè)做到這一點”。不過,“誰率先做到了,在已有的競爭格局里面就會產生一種新的競爭模式,新的業(yè)態(tài)就會出現”。
“擺脫了傳統的零部件定位,深深融入汽車生態(tài)當中,這是一個新的生態(tài)和業(yè)態(tài)?!睏罴t新表示,“我們不想單純在價格和產品上去競爭,還是想從生態(tài)上去競爭。這是一個非常核心的競爭力?!?/p>
在一個競爭已足夠激烈的賽道,后來者應該擺出怎樣的姿勢?
如果還做追隨者,大抵是沒有希望的。蜂巢能源的選擇是做一個破局者。
在2019年7月品牌出道之時,蜂巢能源就亮出了自己的目標:成為全國排名前三的高端動力電池供應商。不管它未來能否如愿以償,但至少現在,它的姿勢值得肯定。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商業(yè)評論
本文地址:http://www.medic-health.cn/kol/107754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yōu)楸疚牡恼鎸嵭院椭辛⑿载撠?,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chuàng)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medic-health.cn)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fā)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