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月30日)下午 4 時多,小米集團在港交所發(fā)布公告,宣布小米智能汽車業(yè)務正式立項。
關鍵信息三個:
1、做智能電動汽車業(yè)務,將為此成立一家全資子公司;
2、雷軍將兼任該業(yè)務首席執(zhí)行官。
3、首期投入 100 億元人民幣,未來十年投資 100 億美元。
而在一個小時前,雷軍在剛剛結束的小米春季新品發(fā)布會上披露了小米造車更多信息,以及小米為何要造車?
他用了整整 35 分分鐘來談為什么要造車,小米為什么敢于造車?激情澎湃,注定會成為經(jīng)典。
金句如下:
「今天小米有一點點積累,是值得我們大干一場的時候。我們有什么,我們有錢,1080 億現(xiàn)金,有一萬多人的研發(fā)團隊,有全球前三的手機業(yè)務,還有全球最好的智能生態(tài),說實話,還有我們虧得起。」
「1080 億,我們擁有這樣的現(xiàn)金儲備。我們不認真打一仗,愧對全球米粉對小米的支持。」
「這一回,我決定親自帶隊,這將是我人生最后一次重大的創(chuàng)業(yè)項目。我深知做出這個決定,對我來說意味著什么,我愿意壓上我人生所有積累的戰(zhàn)績和聲譽,為小米汽車而戰(zhàn)。」
「終有一天,全球每一條路上,都會有小米汽車馳騁的聲音。」
「為了為米粉提供更好的智能生態(tài),我們決定用全資的模式來干......只有和手機、生態(tài)鏈這些產(chǎn)品全部拉通,才能給米粉提供無所不在的智能體驗。」
接下來,我們正式進入文章,看雷軍是如何潸然淚下與深入思考的,看業(yè)界又對小米造車有怎樣的疑問,以及從現(xiàn)有技術出發(fā)對 MiCar 的合理想像。
一、雷軍 35 分鐘激情造車演講
在剛剛結束的小米春季新品發(fā)布會上,雷軍用了 35 分鐘完成了這一次造車演講,激情澎湃,堪稱經(jīng)典。
他提到了過去的 11 年取得的成績,甚至潸然淚下;他感謝那些痛苦和磨練,認為是這樣持續(xù)的蛻變和刷新,才帶來了更有趣的人生;他感謝全球米粉的支持,說自己一直看好電動汽車的發(fā)展,甚至為此在 2013 年兩次拜訪馬斯克。
小米的第一臺車,為用戶改裝的智能房車
而在做出最終決定前,他說自己非常痛苦,思考也很多,最終下定決心造車,依然還是來自米粉的激勵和支持。
因為米粉說,「只要小米敢造,他們就敢買」,因為「很多米粉特別喜歡車,只要米粉需要的,就是小米應該去做的,去奮斗的事情?!?/span>
他還問自己,為什么這么多人覺得小米能造好車,最終他想到了兩個理由:
1、小米在過去11年做成了非常多的產(chǎn)品,大家相信小米能做一款能讓大家驚喜的好車。
2、大家相信小米擁有行業(yè)最完備的智能生態(tài),以及這么多米粉支持,只要造得出,就能賣得出。
他開始想怎么才能不辜負這樣的期望,說自己清楚汽車行業(yè)的風險,「動輒上百億投資,要干三五年才見效?!沟蚕?,現(xiàn)在的小米也不是十年前的小米,只有三五人七八條槍。
「今天小米有一點點積累,是值得我們大干一場的時候。我們有什么,我們有錢,1080 億現(xiàn)金,有一萬多人的研發(fā)團隊,有全球前三的手機業(yè)務,還有全球最好的智能生態(tài),說實話,還有我們虧得起?!?/span>
「1080 億,我們擁有這樣的現(xiàn)金儲備。我們不認真打一仗,愧對全球米粉對小米的支持?!?/span>
為此,在過去 75 天時間內(nèi),小米進行了 85 次業(yè)內(nèi)拜訪溝通、與 200 位業(yè)內(nèi)人士交流,做了 4 次管理層討論,開了兩次董事會。
經(jīng)過如此復雜的過程,雷軍在臺上再次確認,小米正式進軍智能電動汽車行業(yè)。
他還進一步解讀了早前的公告,說了三個關鍵信息節(jié)點,
第一個信息點是10年投資100 億美金。
「也就是說,管理層有權動用這筆資金。我們一上來,就打算投 100 億美金。首期投 100 億人民幣,是因為一開始投入100 億美金沒有意義?!?/span>
第二點:全資做。
「為了為米粉提供更好的智能生態(tài),我們決定用全資的模式來干。這一兩個小時,有大量投資朋友發(fā)來信息,問有沒有投資的機會。此前也有很多人詢問。但經(jīng)過我們反復考慮,只有和手機和生態(tài)鏈這些產(chǎn)品全部拉通,才能給米粉提供無所不在的智能體驗?!?/span>
第三點就是他親自帶隊,擔任 CEO。
雷軍說,從個人設備,到智能家庭,智能辦公再到智能出行,小米將用科技力量為全球米粉提供全方位全場景的智能生活?!高@團使命之火,始終在我們胸中熊熊燃燒?!?/span>
他說:「終有一天,全球每一條路上,都會有小米汽車馳騁的聲音。小米會讓每一位用戶,都沉浸在科技帶來的生活中。用高品質(zhì)的智能電動汽車,讓全球用戶享受無所不在的智能生活。」
「所以,這一回,我決定親自帶隊,這將是我人生最后一次重大的創(chuàng)業(yè)項目。我深知做出這個決定,對我來說意味著什么,我愿意壓上我人生所有積累的戰(zhàn)績和聲譽,為小米汽車而戰(zhàn)。」
緊接著他話題一轉(zhuǎn),說從決定那一刻起,他已經(jīng)不關心有無壓力了,只關心「小米有沒有能力,為米粉做一款感動人心的好車?!?/span>
他說小米做一款好車還是一定的自信。雖然對于電動汽車行業(yè)來說,小米是個新兵,沒有任何經(jīng)驗,但是小米有饑渴的學習能力,有這么優(yōu)秀工程師、會投入足夠多時間。
「我相信終有一天,小米汽車一定會成功。只要大家愿意等待的話,我們一定會全力以赴,不負眾望,將小米汽車拿到大家面前來。」
在演講最后,雷軍說,為什么小米這一次發(fā)布會主題是生生不息?因為生生不息,是堅定信念和樂觀信心,是不斷創(chuàng)新的精神和生機勃勃的希望,是我們每個人都參與其中,推動世界不斷向前的壯麗畫卷。
「這就是小米,這就是我們共同的期待,擁有有一顆一往無前的勇氣和生生不息的未來?!?/span>
雷軍演講之后,米粉沸騰了,在各個社交平臺刷頻,隨便摘錄幾段吧。
曾經(jīng)的年輕人,開始有錢買一臺汽車了。
不是小米有錢,是我們有錢。
當然,還有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這樣的情緒,其實在小米造車消息披露伊始,已經(jīng)有了端倪。當時,我們做了一個調(diào)查《小米挖你去造車,去不去?》
得到兩個結論。第一個如上圖,關于「小米汽車你會買嗎?」的調(diào)查中, 658 人投票中, 287 票投給了「當然,MIBOY路過」;106票投給了「不買,隔行如隔山」;87 票投給了「只選特斯拉」;178 票投給了「同樣新造車,我選蔚來小鵬」。
簡單總結,愿意購買小米汽車的占比去到了 43.61%,相較于其他三個選項有明顯優(yōu)勢。
上面這張圖是第二個結論,兩天總計 142 名行業(yè)人士匿名投票,選擇「去」的有 110 票,占比 72.4%,選擇不去的有 42 票,占比 27.6%。
一位行業(yè)人士直言不諱地說,從行業(yè)和產(chǎn)品的角度來看,小米具備智能的屬性。她絲毫不懷疑小米做好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等等的能力。相對于其他車企,小米汽車具備異軍突起的能力,在先進性方面會有好的表現(xiàn)。
事實上,從那時起,行業(yè)內(nèi)已經(jīng)傳出小米在瘋狂挖人造車了。
二、儲備夠不夠?能造好車?
雷軍的這一次 35 分鐘的造車激情演講,注定會成為經(jīng)典。但我們依然要提供更多的信息,即使它會是對小米汽車的疑問。
先來看下我們對小米造車的梳理。
很多人知道「小米造車」,是從大年初八 Latepost 的一篇獨家報道「小米確定造車」開始的。
在這篇報道中,latepost 將小米打算造車最早追溯到 2013 年雷軍兩度前往美國拜訪特斯拉CEO馬斯克。
雖然雷軍拜訪馬斯克這個事一直有爭議,但我們還是將其作為一個信息點,納入統(tǒng)計,并制作了上面這張圖。
只是,大家依然還有許多疑問。
譬如,小米真的為造車做好了準備?
在我們此前的訪談中,來自某新造車的中高層劉軍(化名)就認為小米之前一直都是輕研發(fā),雖然人可以復用、軟件、體驗、設計可以復用,對供應鏈的經(jīng)驗也有,但造車的整體供應鏈、車的硬件 KNOW HOW 還是不一樣,是有區(qū)別的。
他們甚至認為小米在造車上的積累是不足的:
「小米有機會,但有點晚了。尤其相對于華為和蘋果來說,只能說有機會。華為是王炸級別的存在,強在擁有對硬件重新定義的能力,攝像頭、雷達、射頻芯片等等傳感器,再到計算的東西都可以自己搞。就像人一樣,所有的器官都是從一組基因里自然生長出來的,它就可以做最好的匹配。而蘋果在硬件上能力比華為還要強……復制華為肯定不如華為,用特斯拉的方式的話,特斯拉肯定更擅長,所以說比較尷尬。從底層做起的話,很難」。
為此,我們通過企查查梳理了小米的專利,不完全統(tǒng)計出 78 條與汽車相關的專利,以及 74 條與汽車相關的授權成功專利。通過詞云軟件,根據(jù)頻次梳理出了上面這張圖。
這張圖能看出什么?小米在汽車的導航、定位等相關技術上有一定儲備,但沒有任何專利與動力系統(tǒng)、儲能系統(tǒng)相關。
這讓我們想起某行業(yè)人士的判斷,相較于華為,小米其實在造車上沒有什么技術儲備。因此,在造車這件事情上,他會更看好華為而不是小米。
補充一句的是,根據(jù)我們的不完全統(tǒng)計,華為擁有 357 條與汽車相關的專利,而且涉及到發(fā)動機、驅(qū)動系統(tǒng)、散熱系統(tǒng)、電池等汽車的多個環(huán)節(jié)與零部件。
這也符合我們的預期,因為從過去的種種動作來看,小米更多是通過投資的方式,逐漸介入汽車行業(yè)。
比如2015-2016年通過順為資本(由雷軍創(chuàng)立)投資了蔚來和小鵬;比如2019年直接以小米集團的名義參與小鵬的C輪融資;又比如2020年小米投資車聯(lián)網(wǎng)企業(yè)上海博泰。
為什么雷軍要用這樣「曲線救國」的方式來進入?
按照晚點的報道,答案是雷軍在做決策時會「保守」——沒有足夠的現(xiàn)金流,沒有特斯拉引進中國帶動了完善的產(chǎn)業(yè)生態(tài)鏈,雷軍不會輕舉妄動改變其主營業(yè)務。正如當年小米依靠蘋果在國內(nèi)建廠帶動的產(chǎn)業(yè)鏈,有著成熟的供應體系,小米做起手機如魚得水。
而現(xiàn)在,雷軍應該認為時間點到了。
甚至于 100 億美金這個事,也恰好是在三天前播出的節(jié)目中「泄露」的。
3 月 26 日,小米官方發(fā)布了「許知遠VS雷軍:靈魂對話」下集。
在這個節(jié)目中,雷軍透露出了小米正在準備一個「特大型的項目」。他沒有透漏具體的項目名稱,而是間接說了小米準備做出一些改變,為了這次的「改變」,小米準備了100億美金。
100億美金是什么概念?
2019 年蔚來虧損112.96億元,按照蔚來的燒錢方式,100億美金能撐5.8年。
2020 年小鵬虧損27.32億,若是按照小鵬的路線,100億美金能撐 24.2 年。
而在今天,小米正式宣布造車了,也表態(tài)會在未來十年投入 100 億美金。甚至首期投資就會超過 100 億人民幣。
但即使是雷軍,他依然需要用產(chǎn)品來回答米粉的熱愛和坊間的觀察,他需要一款真正的好車!
三、Mi Car 的秘密
那,首臺 MiCar 會是臺好車嗎?
先說采 訪行業(yè)人士得到的回答。
在汽車行業(yè)看來,Mi Car 的發(fā)力點一定是智能,且一定與小米生態(tài)息息相關。
某新造車的朋友就告訴我們,小米在這個時候進場,肯定是已經(jīng)想清楚了,不是玩玩而已。至于 Mi Car 會是什么樣子,在更多信息披露前,也不好說。
但有一點,他覺得是肯定的,那就是 Mi Car 一定會走低價,高性價比鋪量,長期生態(tài)收費的路數(shù),會很像特斯拉。「終端(手機、車)交個朋友,生態(tài)和軟件抽成、收費?!?/strong>
結合米粉狂熱說著的「年輕人的第一臺車」,Mi Car 的首款車大概率會是一臺類似大眾 ID.4、廣汽埃安 Aion Y這樣的緊湊級 SUV,不支持換電,有較好的智能駕駛表現(xiàn),以及非常不錯的智能座艙表現(xiàn),并會將此類車型的價格壓低至 10 萬元人民幣左右。
「99999不貴,就是交個朋友!」
這樣的簡單描述是不解渴的,接下來才是真功夫。
我們分幾方面來談。
1. 電池
昨天的小米 11 Pro/Ultra 發(fā)布會上,雷軍拿出了一款新電池:5000 毫安,67W 充電。
乍一看,這款電池在如今消費電子全面進軍 120W 充電速度的現(xiàn)在,只能算平平無奇——但這是一款單電芯電池。
目前充電功率超過 60W 的手機電芯,均為雙電芯設計起步,比如兩塊支持 60W 充電的 2000 毫安電池,可以合起來算作支持 120W 充電的 4000 毫安電池。
另外,雷軍稱這是目前最小的單體 5000 毫安手機電芯。
這塊電池是小米和欣旺達共同推出的作品。之所以寫在今天的文章里,是因為它用到了兩款車規(guī)級下放的技術——多極耳、摻硅補鋰。
馬斯克在去年特斯拉電池日上,正式發(fā)布了 4680 電芯,其中一項很重要的技術是「無極耳」。
與其說是無極耳,更應該說 4680 電池的極耳放在了電池圓柱體側(cè)面。這么做有兩個好處:降低內(nèi)阻(降低溫度提升充放電能力),提升體積效率(同樣體積電芯容量更大)。
摻硅補鋰,我們同樣用特斯拉的 PPT 解釋。
目前鋰離子電池的負極主要材料是石墨,而如果使用納米硅作為負極,可以讓負極理論每克電容量提升數(shù)倍。但由于納米硅膨脹系數(shù)遠大于石墨,對電池結構不利,所以目前主流的措施還是「摻硅」,同時「補鋰」,小幅提升電池容量。
協(xié)助小米推出新電池的,是欣旺達,一家成立于 1997 年的電芯/電池模組開發(fā)企業(yè)。
2015 年 7 月 29 日,欣旺達與金米投資、順為科技成立合資公司,其中金米和順為分別占股 11.25%。而順為科技的董事長是雷軍,金米投資則是小米子公司。
也就是說,小米已經(jīng)有了深度合作,甚至部分控股的電池廠。
2. 「車」
小米其實造車很久了,造電動車也很久了。
大家應該都知道,我說的是小米旗下的九號電動車。
目前九號電動車旗下最「強悍」的型號,是九號電動車 E,最高功率「高達」10kW,續(xù)航大概是 100 公里。
很弱雞是吧?接著看。
2015 年 4 月,九號收購了美國企業(yè) Segway——「電力平衡車始創(chuàng)者」。到了 2019 年 12 月,九號聯(lián)合 Segway 發(fā)布了一款叫做 APEX 的電動概念車,搭載 110kW 的液冷電機,輪上扭矩 670 ?!っ祝p速比不詳)。
大眾 ID.4 雙電機版/理想 ONE,它們的單電機功率是 120kW。
另外,根據(jù)九號機器人 CEO 高祿峰以及總裁王野2019年接受的雷科技專訪,目前九號 500 人的研發(fā)團隊中,有 100 人負責電池技術,200 人研發(fā)云服務和智能。
目前,九號團隊已經(jīng)完成了從車燈到儀表、輪轂、ECU 等部件的自研——九號電動車已經(jīng)可以 FOTA 了。
事實上,根據(jù)九號的官網(wǎng),從 BMS 電控,再到電機,都是自研的。
3. 智能
「小愛同學」,這是我們最確定會搭載在 MI Car 上面的小米生態(tài)產(chǎn)品,同時也是最順理成章的。
經(jīng)歷過最近兩年智能汽車語音的功能進步,我們只想用「回不去」形容。從導航到打電話,再到開關空調(diào)車窗,優(yōu)秀的語音控制已經(jīng)成為了衡量汽車是否「智能」的重要標準。
那怎么形容小愛同學?我覺得「小米之魂」比較合適。
截止至 2020 年 11 月 5 日,已激活的帶「小愛同學」的設備已經(jīng)達到了 2.28 億臺,累計喚醒次數(shù)達到了 617 億次,月活用戶 7840 萬。
這是什么概念?
這意味著當小米汽車上市的時候,有上億的潛在用戶,可能將無師自通它的智能座艙控制邏輯——「小愛同學,帶我上路吧?」
4. 自動駕駛
數(shù)字座艙是智能汽車的任督一脈,自動駕駛是另一脈。
部分人不看好小米造車,原因也在于此:小米幾乎沒有自動駕駛積淀。小米既沒有馬斯克先過河的車企經(jīng)驗,也不是谷歌「創(chuàng)世」級別的先行者,更不像小鵬這樣已經(jīng)拿出了完整的產(chǎn)品邏輯。
其實不負責任地狂想一下,小米是有自動駕駛產(chǎn)品的,而且是 L4 級別。
今晚小米發(fā)布了掃拖機器人 Pro。實際上小米,乃至其他品牌最便宜的掃地機器人只要千元不到,這就是人人都能買到的 L4 級別自動駕駛產(chǎn)品。
真不開玩笑。
一個掃地機器人如何工作?一句話總結就是定位→制圖→出發(fā)→歸位。
除了掃地機器人是一邊撞桌椅一邊自動駕駛,汽車是什么都不能撞以外,兩者在技術原理上幾乎沒有區(qū)別——當然執(zhí)行起來又是另一種級別的挑戰(zhàn)了,這里只是打個比方。
目前高端的掃地機器人,已經(jīng)開始使用 LDS 激光建圖,主流一點的掃地機器人用的則是視覺建圖。
小米今天發(fā)布的掃拖機器人 Pro,用的是 3D TOF+視覺融合算法避障,同時建圖用的是 LDS 激光雷達。
摘一句掃拖機器人 Pro 的廣告語:「應用于無人駕駛領域的技術」。
5. 工廠
關于代工這件事,小鵬找了海馬,蔚來找了江淮。但直到現(xiàn)在,依然有人高舉「沒廠有罪論」,認為沒有生產(chǎn)線就是偽車企。
我們并不贊成自有工廠是檢驗車企的唯一標準,但我們認為工業(yè)品生產(chǎn)把控力、制造級別的 Know how,是一家車企重要的特質(zhì)。
小米有嗎?
2020 年 8 月 11 日,小米在十周年發(fā)布會上,正式公布了旗下首家無人工廠。
這家工廠位于北京亦莊,投資 6 億元,是一家「黑燈」工廠。黑燈的意思,是全廠生產(chǎn)管理過程、機械加工過程和包裝儲運過程的全程自動化。
按照雷軍去年的表示,這家工廠生產(chǎn)過程中是真的「空無一人」,包括物料轉(zhuǎn)移,都由機器人完成,目標產(chǎn)能是千萬臺級別的手機。
「Machine that builds machine」,這句話來自馬斯克。
來自阿肥的結語
我是一個 MIUI 11 年老用戶,從 MIUI 到 MIUI 12.5,我在我用過的每一臺安卓手機上都刷了 MIUI,包括華為、LG、索尼。
所以當我知道小米要做汽車,我挺激動的。
因為汽車注定在這一個十年超越純粹的工具屬性,成為連接每一個人的智能終端?!杠浖x汽車」、「智能汽車的核心在于運營」,兩年前聽起來是笑話,現(xiàn)在聽起來很超前,兩年后基本會是鐵律。
百年工業(yè)皇冠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靠近智能科技領域,而本就是智能科技公司的小米,雖然還沒有方法論,但事實上不存在世界觀壁壘。
同理,蘋果、谷歌、華為,這些改變了人們智能生活的企業(yè),一定會為汽車行業(yè)帶來新的活力。
讓變革來得更猛烈些吧。
來源:第一電動網(wǎng)
作者:電動星球News蟹老板
本文地址:http://www.medic-health.cn/kol/143179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wǎng),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