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漢諾威舉行的集團年度股東大會上,大眾汽車集團CEO穆倫表示:"未來是電動化的"。 并聲稱其目標是到2025年實現(xiàn)100萬輛電動汽車銷量,成為電動汽車領域的領先者,趕超目標直指特斯拉。
這話一出媒體圈就炸了,還敢直接懟上了電動汽車“老司機”特斯拉了,要知道特斯拉已經超過通用汽車公司,以總市值為523.23億美元成為美國第一大汽車制造公司。
而且從目前雙方車型矩陣來看,特斯拉目前量產在售的車型已有兩款,model S和model X,以及今年下旬就將下線的平民電動車model 3,而大眾這邊呢,目前只有一款包括大眾ID概念車型,還未有下線車型,就更別說量產了。那么這場“追逐戰(zhàn)”大眾又如何表現(xiàn)地如此勝券在握呢?
早在去年,在咱們李總理的欽點下,成就了大眾與江淮這對“鴛鴦”,這是大眾在華的第三家合資企業(yè),也是首家新能源的合資企業(yè)。兩家的合作主要以為中國市場生產電動車為主,中國作為汽車大國,對汽車的需求是多樣性的,所以在中國下線的汽車,車型必定會高、中、低端檔以覆蓋消費者的需求,據消息稱,大眾到2018年末,將推出超過10款全新的電動車型,2025年,將會推出30多款純電動車型。那么反觀“對手”特斯拉,車型主要還是集中在中高端,而且車型推出周期長,加上去年接了大量model 3的訂單,這對特斯拉的產能將是一個巨大的考驗,相對單打獨斗自產自銷的特斯拉而言,搞聯(lián)盟就容易多了,這本來也就是大眾所擅長的。
或許有些人要說了,因為特斯拉起步早,不管是在續(xù)航還是儲電技術上,特斯拉都要先人一步,但在信息與技術共享的大環(huán)境下,未來電動汽車的行駛里程和蓄電池都會明顯改進、充電基礎也會得到改善。核心技術這種優(yōu)勢在信息共享時代還真的占不了太多優(yōu)勢,何況馬斯克本來就胸懷宇宙,樂于分享。
說到馬斯克胸懷宇宙,其改變世界的決心已經是有目共睹了。在特斯拉之前,馬斯克覺得地球太擁堵,想把部分人口送上火星,雖然其火箭項目spaceX發(fā)射了幾次都失敗了,現(xiàn)在無聊的馬斯克又開始從挖地道來緩解地面交通了,可以看出特斯拉只是馬斯克多個業(yè)務之一,發(fā)展重點也并非汽車。
從大眾集團公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總收入約614億美元,同比增長10.3%。營業(yè)利潤約47.7億美元,同比增長40%,凈利潤約37.1億美元,同比增長44%。大眾集團總收入是特斯拉的20倍之多。 即便是市值已經成為全美第一大汽車制造公司,特斯拉和大眾仍然不能在規(guī)模上與之相提并論,更別說抗衡了。
不過正如王健林爸爸所說的,先從一個小目標開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我還是很看好大眾的。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綠車時代
本文地址:http://www.medic-health.cn/kol/52165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yōu)楸疚牡恼鎸嵭院椭辛⑿载撠?,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chuàng)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medic-health.cn)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lián)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fā)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