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底中國成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與此同時中國的車市也迎來轉折點,長期壓抑的汽車消費得以釋放,大批的外資車企紛紛入駐,同時一批本土車企也迅速成長起來?,F如今,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汽車品牌以及汽車企業(yè)最多的國家,而經過這么多年的快速發(fā)展,中國消費者的消費觀念以及中國汽車市場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少數品牌雄踞市場到今天的百花齊放,而中國消費者也正在走向成熟,并開始主導整個汽車消費市場。
本土車企挑戰(zhàn)大于機遇
2012年國內全年銷量排名前兩位仍然是通用和大眾汽車,但是少數企業(yè)獨占鰲頭的局面正在被打破,更多車企開始搶占這個市場,如北京現代、東風悅達起亞在市場都有很好的表現,另外有一些車企在單個車型品牌上的銷量也尤為可觀,如福特的??怂沟?。當前消費者也不再只是關注那么少數幾個車企的產品品牌,原先所謂的二線品牌品牌也正在逐漸落入到消費者的視線。
汽車市場多元化的局面已經出現。人們對一直主導市場的通用、大眾車型漸漸有了一種審美疲勞,人們希望看到更多不同樣式的車型以及品牌,哪怕是一些車型的配置、動力性能等,在一些專業(yè)人士看來表現一般,但憑借其車型外觀等同樣能吸引到消費者的關注。而在品牌忠誠度上,高端汽車消費人群或許對某些品牌仍然有著特別的鐘愛,而中低端消費者,特別是低端消費群體則更加強調車的性價比,而不是某個品牌,這也是導致了某些二線車企的一些車型能夠熱賣的原因。而這樣的一種發(fā)展環(huán)境對國內的自主品牌車企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zhàn)。
如今本土車企包括其所擅長的中低端市場正越來越多地受到國外車企的關注,同時也面臨著更大的壓力,由此導致如品牌糾紛,車型糾紛、標志的糾紛等也是層出不窮,這一方面是由于國內車企在自主產權的維權方面經驗不足,另外一方面也是國外車企對本土車企發(fā)起的一種挑戰(zhàn),如何去應對這樣的挑戰(zhàn),并將這些由訴訟引發(fā)的輿論效應為己所用,都是本土車企需要思考的。
此外,對于本土車企而言更為重要的還是練好內功。國內車企在基礎研發(fā)方面的技術依舊非常落后,很多核心技術也始終難有突破,以及供應商體系不夠健全,質量控制不夠穩(wěn)定,以及在經營管理方面也存在種種問題,一些企業(yè)從多品牌再到單品牌,品牌經營方面始終沒有一個更加清晰的思路和固定的經營模式等。而很多企業(yè)也在尋找突破各種發(fā)展瓶頸的方法,只是許多企業(yè)始終沒有找到這個突破口,而本土車企所面臨的發(fā)展挑戰(zhàn)還遠遠不止這些。
外資車企發(fā)力低端市場前景待察
為了緩解交通的出行壓力,當前許多地方政府紛紛出臺了限牌、限行、限號等政策,而這些政策的出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購車成本的增加,并導致消費者更傾向于購買更高端的車型,而這對于國產車型的消費是非常不利的。
此外,日前有媒體證實某跨國車企將為中國市場量身定制一款廉價車型。外資車企紛紛向中低端市場下探,這無疑將搶占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當然短期內目前這樣的情況還不會發(fā)生。
首先外資車企做低端車,對原有的車企品牌形象是否會產生影響尚不可知。另外任何車企都面臨著勞動力成本和技術成本等方面的壓力,而且隨著物價、人工、原料的不斷上漲,如何在勞動力成本、技術成本不降低的情況下,依舊保證汽車產品的品質,其中會不會發(fā)生偷工減料的行為,這都是對汽車生產廠商的考驗。
雖然外資車企表示要發(fā)力中低端市場,但是在提出這個口號以后,將車型設計出來,再投入生產,最后推向市場這當中將會經歷一個很長的時間。而本土企業(yè)應該抓住這段空隙時間,實現企業(yè)的發(fā)展壯大。
與此同時,外資車企的渠道建設也在向三四線城市延伸,但是高昂的車價,以及一些車企緩慢推進的國產化率依然是其重要的制約因素,不過隨著一些外資車企將推出低端車型,他們搶占三四線城市的步伐是否將加快,這些也是值得本土車企予以重視的。
此外,國家對本土車企扶植也一直沒有中斷過。近日又有消息稱,今年全國”兩會”之后,公務車采購標準修訂方案將有望正式浮出水面。國家政府推行這一政策實質上也是為了起到一種引領消費,鼓勵大家購買自主品牌汽車的作用,但是具體一些實施細節(jié)以及具體的實施過程仍然需要謹慎看待。
采購自主品牌車型,而合資自主中的自主品牌是否也是采購對象?這些合資自主車型如果被列入到采購對象中,對于本土成長起來的車企品牌的采購是否將產生阻礙作用?
其次,公車雖然換成了自主品牌汽車,但是許多政府官員也都擁有一款屬于自己的私家車,還享有國家給予的汽車補貼,官員不去使用自主品牌的官車或者使用得很少,這種情況下又應該如何處理?
再有在長期形成的消費習慣和消費觀念下,雖然對公車消費有政策約束,但是普通消費者在實際的消費活動中仍然傾向于購買合資品牌的汽車,這樣一來政府所希望起到的示范和帶動作用將或許只是一紙空文。
很高興地看到,今年三月兩會上餐飲直接下降到60元的標準,那么,官員用車的高消費將如何解決呢?合資品牌車企大多是通過”贊助”的方式搖身一變,成為貴賓接待用車,很多委員又開著豪華私家車來參與兩會,什么時候能夠多看到些自主品牌,這將是很多國內車企的春天……
國五標準成為國內汽車業(yè)發(fā)展雙刃劍
由于近1個月北京經歷4次嚴重的霧霾天氣,”京五”排放標準已提前至2月1日實施。鑒于北京情況的影響”國五”排放標準也將出臺.不過從目前看來,相關的配套措施還不夠完善,對環(huán)境污染控制所起到的作用也有限。
”首先是所使用的油品是否符合國五標準,再有汽車生產出來后,在上路前是否符合標準,最后是在行駛過程中又是否符合國家標準,現在出臺的政策只是規(guī)定新生產出來的汽車在出廠前,并在相關的零部件配置上要達到相應的標準,但是在實際的行駛中情況又會如何。此外對于已經出售的汽車,以及在京行駛的外地汽車是否應該限制上路也沒有相關的規(guī)定。而汽車即使符合了標準,但是油品卻沒有達到要求,又應當如何解決。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相關的政策法規(guī)又能否真正得到貫徹落實,”……以上種種問題,都是對法規(guī)制定者和執(zhí)行者的考驗。
此外,標準出臺后,一些車企往往是疲于應付,采取各種措施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推出符合國家標準的汽車,這一方面會導致單車成本的增高,增加的成本最后又轉嫁到消費者身上,而消費者是否愿意為這些增加的成本買單;另一方面,由于自主品牌車企在節(jié)能減排方面的技術還遠遠不如外資車企,外資品牌憑借已有的先進技術,在短時間內能迅速推出符合國家標準的汽車產品,但自主品牌卻難以做到這一點,這樣一來是否會導致一段時間內自主品牌市場份額的流失。當然從長遠來看,國五的推出無論是對汽車行業(yè),還是自主品牌的發(fā)展都是有利的。
國五標準下,將迫使企業(yè)加快自身技術的提升和產品的更新,而國內車企通過產品技術的開發(fā),在成功達到國五標準后,生產出的產品在更加環(huán)保的同時,也為以后進入到對汽車排放有更加嚴格要求的市場,提前做好了產品上的準備。
2015年后新能源汽車將迎來突破性發(fā)展
近期有消息稱,中國車企或將收購美國電動車制造商菲斯科,而菲斯科以制造豪華混合動力跑車為發(fā)展方向。國內汽車產業(yè)想要加快發(fā)展,特別是希望在新能源汽車上有所突破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也必須按照規(guī)律,循序漸進發(fā)展,切忌做一些只能吸引人眼球,而實際意義不大的事情。
目前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發(fā)展較為緩慢,但是國家依舊在新能源汽車產業(yè)上持續(xù)加大投入,而任何一個產業(yè)的發(fā)展在一開始的發(fā)展往往都會比較緩慢但是到了一定的階段就會有所突破性,而羅蘭貝格認為這個突破點將發(fā)生在2015年之后,2015年以后人們會看到相關技術漸趨成熟,新能源汽車也被更多的人接受,并得到普及。而且中國已經具備了良好的發(fā)展土壤,中國的百姓對各種新的車型也是愿意去接受和嘗試的。
當下中國市場上低速的電動車贏得了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關注,這種低速電動車雖然不同于使用鋰電池的新能源汽車,但是在新能源汽車技術成熟之前,如果它們能夠滿足一系列傳統(tǒng)能源車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標準,也不失作為農用車輛或者城際交通的一個比較好的替代品,不過這還需要獲得國家政府層面的認可,從而進一步規(guī)范這個行業(yè),以保證生產出更加優(yōu)質、安全的產品。對于這類車型,農村市場和場地車輛未來的需求將會最快成熟起來。中國革命是從農村包圍城市開始,在推廣新能源汽車特別是鋰離子電池的廣泛應用時,沒有理由忽視農村市場。
此外,新能源汽車難以得到快速發(fā)展,一個方面是因為技術的不成熟,另一個方面就是沒有引起公眾的廣泛關注,應當把汽車產業(yè)上升到國家戰(zhàn)略層面,并讓廣大的老百姓都來關注這個產業(yè),了解這個產業(yè),只有這樣才能加快推動產業(yè)的發(fā)展壯大。
(作者系羅蘭貝格執(zhí)行總監(jiān)張君毅)
( 編輯/楊曉紅 )
來源:蓋世汽車網
作者:張君毅
本文地址:http://www.medic-health.cn/news/pinglun/18198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