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是簡單的更換高勁度系數的彈簧或者采用阻尼較大的避震,既會影響駕乘舒適性,也會降低輪胎的抓地力。
汽車后市場最普遍的改裝之一應該就是絞牙避震的升級,或者說懸掛系統(tǒng)的改裝。在這部分改裝中,其實大家還存在比較多的誤區(qū)。雖然降低車身高度(更換短彈簧)對車輛整體的操控有一定幫助,但就懸掛這一點來說可能并沒我們想象的那么好。
如果只是簡單的更換高勁度系數的彈簧或者采用阻尼較大的避震,既會影響駕乘舒適性,也會降低輪胎的抓地力。
要理解這其中的奧秘,我們先從避震的作用說起。通常,懸掛系統(tǒng)有兩個主要作用:一是保證輪胎與路面的接觸面積(提供抓地力),二是提供足夠的駕乘舒適性。
舉個栗子,在行駛過程中遇到坑洼時,避震伸長使輪胎向下,來保證足夠的牽引力。而遇到凸起時,避震壓縮使輪胎向上,保證車身不會左右晃動。當然,這兩種情況下,懸掛的最終目的都是保證輪胎擁有足夠的抓地力。也就是說,較軟的懸掛反而更能夠適應不同情況的路面變化。
我們用最簡單粗暴的方法來打個比方,假設一輛車就木有懸掛系統(tǒng)。沒有懸掛的車輛,就相當于勁度系數無限大的彈簧(或阻尼無限大的避震),俗稱“死硬”。
在沒有緩沖的情況下,車輛在通過路面凸起時就像一塊沒彈性的鋼板,輪胎就會完全脫離接觸面而失去全部的抓地力。而反過來,當降低避震阻尼時,變軟的避震能夠使輪胎更適應凹凸不平的路面,也同時附加了更多的抓地力。
梅賽德斯G500 4×42
現(xiàn)實中生活中,不同類型車輛的懸掛構造也可以看出端倪。比如純種越野車大多采用長行程的軟懸掛,這樣在通過高低不平的極端路面時,能夠保證輪胎與路面的最大接觸面積,提供足夠的抓地力。
G500 4×42雙油桶避震
比如,梅賽德斯那輛霸氣的G500 4×42,每個車輪雙彈簧的懸掛結構也是夸張到爆炸,超長的避震筒提供完美的抓地力。當然,TA也是大G有史以來舒適度最高的車型。
蘭博基尼Aventador LP700-4
而另一個極端則是超跑,由于活動場地主要在賽道和平整的鋪裝路面,所以通常采用超高阻尼的短簧避震結構。就拿大牛LP700-4來說,原廠配備的OHLINS避震彈簧,雖然可調,但依然是硬到懷疑人生。
LP700-4的OHLINS避震彈簧
當然,由于行程也很短,坐在車內感覺就像坐在鋼板上,它的作用是為了保證在過彎時幾乎感覺不到的側傾(優(yōu)秀的車身跟隨性),并提供更好的操控。
再簡單點說,我們不會穿著一雙又硬又重的木屐去爬山,當然也不會穿著一雙鞋底又軟又厚的登山靴去跑馬拉松。
汽車懸掛也是這個道理,較軟的懸掛和長行程的避震勢必會影響車身的跟隨性,也就沒人會開著G500 4×42下賽道飆車。而由于較低的底盤和硬到沒朋友的懸掛會影響車輛通過性,也不會有人開著大牛去山里撒歡兒。
雷克薩斯LC 500車身結構
說到這,大家應該就不難理解為什么較軟的懸掛擁有更好的抓地力了。雖說,在賽道上跑的車輛大多都擁有比較硬的懸掛,但這些超跑的構造并不只是改變懸掛這么簡單。他們還擁有更輕的車身、更完美的前后配重比例、更大的下壓力以及更寬大的輪胎,來提供最大的抓地力。
來源:Auto_Lab
本文地址:http://www.medic-health.cn/news/pinglun/63152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