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歐洲汽車新聞網(wǎng)報道,梅賽德斯-奔馳母公司戴姆勒已謹慎地警告金融分析師,要求他們對該公司2020年的盈利預期由100億歐元下調(diào)至不足90億歐元,主要原因是奔馳2020年的二氧化碳合規(guī)成本和市場阻力將遠高于此前預期。相反,奔馳的競爭對手寶馬就沒有這樣令人頭疼的事情,因為寶馬完全控制了自己的二氧化碳合規(guī)成本。
至于車企為什么要在二氧化碳的控排上如此殫財竭力,原因很簡單,全球溫室效應問題間不容發(fā)。
據(jù)國際能源署告稱,2018年全球與能源相關(guān)的二氧化碳排放較2017年增加1.7%,達到330億噸,為2013年以來成長速度最快的一年。照此速度發(fā)展,到2050年全球溫度將上升2-4℃,這意味著南北極冰山大幅度融化,海平面上升將導致包括紐約、上海、東京和悉尼等沿海城市和一些島嶼國家從人們的視野里消失。
國際能源總署執(zhí)行董事比羅爾(FatihBirol)表示,“這些數(shù)據(jù)再次凸顯各方需要采取緊急行動的迫切性,開發(fā)清潔能源的解決方案,刺激投資和創(chuàng)新,尤其是在碳獲取及貯存方面?!逼囎鳛槎趸寂欧诺闹饕獊碓粗?,控排責任刻不容緩。
為此,世界各國相繼出臺碳排放政策,首當其沖的就是“油耗限值”。而2020年將會成為全球車企“噩夢”的一年,這一年也必將載入汽車史冊。因為從2020年開始,各國都將執(zhí)行更加嚴苛的車輛排放法規(guī)。在這一年,中國的“雙積分政策”規(guī)定新車平均燃油消耗量要降低到5L/百公里,美國則要求到2025年,新車的平均燃油消耗量要降低到54.5MPG,約合百公里4.3L。
歐盟就更狠了,規(guī)定在2021年之前,新車行駛每公里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不超過95克,否則每輛車按照每克罰款95歐元計算。不僅如此,歐盟為了減少企業(yè)造假油耗數(shù)據(jù),從2017年開始便強制要求汽車企業(yè)進行WorldLightVehicleTestProcedure(WLTP)油耗測試,來取代現(xiàn)有油耗可造假性高的NewEuropeanDrivingCycle(NEDC)。無毒不丈夫,為了全方位避免數(shù)據(jù)造假,歐盟還在WLTP里加入了一套補充測試規(guī)程,即RealDriveEmission(RDE),油耗是真是假,實際一測便知。
歐美中這三個地區(qū)對碳排放要求的“雷霆”手段,詮釋了什么叫真正地“殊途同歸”。要知道,2018年全球汽車銷量為9560萬輛,而中國、美國和歐盟分別銷售了2808萬輛、1782萬輛和1562萬輛,三地銷量之和占了全球的60%。如此大的市場份額所帶來的豐厚利潤,誰都不想因為碳排放政策放棄,不過重壓之下必有勇夫。
2018年,寶馬新能源全球銷量14.2萬輛,到今年底將超過50萬輛寶馬新能源行駛在路上。至2025年,寶馬至少會推出25款新能源車型,其中包括12款純電動車型。大膽的車企在努力過后會變得更優(yōu)秀,寶馬在慕尼黑投資近2億歐元的電芯技術(shù)中心已開始運營,到2022年底,將會實現(xiàn)超過120億歐元的成本優(yōu)化,并把這筆資金全部投入到新能源產(chǎn)品研發(fā)中去。這就是上文提到的為什么寶馬完全控制了碳排放,并沒有奔馳“煩惱”的原因所在。
“未雨綢繆”的寶馬給奔馳做了榜樣,以至于奔馳甚至率先拿出了EQC“亡羊補牢”。另外,奔馳還與北京汽車共同投資超119億元人民幣打造高端新能源工廠。高額投資是奔馳2020年盈利目標下調(diào)的原因之一,另外一點就是奔馳在歐洲柴油車排放上造假,使得戴姆勒被罰8.7億歐元(約合人民幣68億元)。
在被罰款這件事情上,大眾集團也很有“話語權(quán)”。2015年,大眾集團因尾氣“排放門”事件直接造成近百億的損失。要知道,大眾集團2014年的收益是122億美元(約793.6億人民幣),而2015年虧損18億美元(約117億元人民幣),大眾將其稱為“天價的費用”。不僅如此,它還在2018年被德國處以10億歐元(約合75.4億元人民幣)的罰款。很顯然,“排放門”事件讓大眾集團元氣大傷。
更糟糕的是,根據(jù)汽車制造商們2017年底公布的汽車排放水平,大眾未能實現(xiàn)歐盟設定的2021年排放目標,將面臨18.3億歐元的巨額罰款。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大眾從之前的罰款中得到警示,從內(nèi)部出發(fā)解決問題。
至2020年底,大眾將推出至少10款電動車型,從2020年至未來三年內(nèi),僅基于中國MEB平臺推出的就有10款全新車型。預計到2028年,大眾集團在全球純電動汽車總量將達到2200萬輛,其中50%以上將來自中國,包括產(chǎn)自中國,銷向全球的電動車型。
不誠信肯定不好,但誠信依然會面臨巨額罰款,比如FCA。同樣根據(jù)汽車排放水平預測,F(xiàn)CA在2021年將面臨著7.46億歐元的罰款,不過它已做好應對措施,一是向特斯拉購買碳排放積分,二是與PSA“聯(lián)姻”,共同克服這一難題。
當然,有面臨罰款的車企,自然也就有安全過關(guān)的“秀兒”。沃爾沃(Volvo)和豐田(Toyota)就是兩家沒有面臨罰款危機的大型汽車制造商,它們甚至可以將剩余的排放額度出售給其他汽車制造商。
沃爾沃一直推崇的“環(huán)保、安全”理念終于在關(guān)鍵時刻派上了大用場,其D4車型則是首款同等動力級別中,排放低于100克/千米的B級豪華車;同時,它也是最早提出禁售燃油車宣言的車企。
另外,沃爾沃需要測試油耗的車型全都通過了WLTP規(guī)程測試。而豐田應對碳排放的操作眾所周知——混動車型。在全球,豐田提供超30種不同的混合動力車型,而其混合動力車全球累計銷量早已突破1000萬輛。
根據(jù)市場研究公司jatodynamics的預測,到2021年,由于不能滿足碳排放要求而遭到監(jiān)管機構(gòu)的罰款金額可能會升至340億歐元。而美銀美林(bankofamericamerrilllynch)汽車分析師約翰墨菲(johnmurphy)則表示,歐洲推進電氣化意味著在“未來一、二十年”中,在歐洲銷售大眾型的車型將無利可圖。
來源:BusinessCars
本文地址:http://www.medic-health.cn/news/qiye/103721
以上內(nèi)容轉(zhuǎn)載自BusinessCars,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zhuǎn)載內(nèi)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ǎng)(www.medic-health.cn)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wǎng),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