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乘聯會數據顯示,7月份轎車的銷量為77.3萬輛,同比增長3.5%;SUV銷量則為73.1萬輛,同比增長13.6%;MPV銷量為9.5萬輛,同比增長3.2%。盡管車市開始回暖,但MPV的銷量在SUV車型的火熱映襯下,被硬生生逼成了小眾車款。
MPV銷量不景氣,有著外因和內因。外因就是這幾年的購車潮流就是SUV,不知不覺中擠壓了MPV的生存空間;內因就是部分交叉型乘用車為了長面子,把自己包裝成MPV,拉低了全部MPV車型的level。
有意思的是,別看MPV銷量只有SUV銷量的13%,但車企似乎并不急,因為他們把大多數的產能安排在了轎車和SUV車型上,這也正常,哪款車賣得好自然就抓緊生產咯。分析一下7月的乘用車車型銷量,月銷超過3萬輛的車型清一色都是轎車,且都是合資品牌。SUV市場則正好相反,月銷超過2萬輛的都是自主品牌車型。
對于這個“怪圈”形成的原因,我的看法是,轎車的造型比較“吃”設計,外觀差一點、空間差一點就會對整體減分不少,合資品牌的底蘊夠足,相比自主品牌,在轎車設計領域更加游刃有余;SUV則是自主品牌揚長避短的領域,對操控、空間的要求不是那么嚴苛,通過堆積配置提升性價比就能達到目的,所以自主品牌車型在SUV領域反而能大顯身手,來個爆款車型就能獨占鰲頭。
相比轎車和SUV,MPV市場似乎是兩大陣營“角力”的第三戰(zhàn)場,參與選手不多,月銷量不到10萬輛,但競爭力度不弱。除了三、四個老牌“豪強”長期占據前十榜單位置之外,其余位置的得主幾乎月月不同。甚至可以這么說,一輛MPV一個月多賣1000輛,就是能否進入前十榜單的決定性因素。這可能是MPV市場的一個特性:新車型 “亮字號”容易,但出頭很難。因為價格跨度實在太大,總不能讓售價大幾十萬和幾萬元的車型拼銷量吧。
MPV市場其實很大,甚至超過了我們的想象,基本能細化為三大類:
一.從比較low的交叉型乘用車演變過來,如五菱和寶駿,能坐人也能拉貨,優(yōu)點是便宜,但安全性、舒適性一塌糊涂,售價一般在幾萬元。
二. 家用型MPV,一種是如奧德賽(參數丨圖片)、艾力紳、傳祺GM8等日系風格,另一種是5+2型的座椅布局,主要為了契合二胎家庭的出行需求;前一種尚可,后一種車型的第二排中間還沒有過道,導致第三排乘客上下車時需要爬進爬出,有點傷尊嚴;售價一般不超過25萬元。
三. 純商務MPV,如別克GL8、奔馳V-Class和大眾威然,夠面子,純商務范,大多用于接待,價格上不封頂,你能想象到的任何配置都能加上去。我甚至見過這么一款豪華原廠MPV,后艙顯示屏自動更新乘客當前位置、海拔高度、車速、溫度以及空氣質量,通過后艙座椅扶手,可自動監(jiān)測到該乘員的血壓、體溫、心率等;與之相比,什么星空頂、按摩座椅等配置都弱爆了。當然,這款頂級豪華MPV的價格也足夠唬人。
來源:東方網
本文地址:http://www.medic-health.cn/news/qiye/125824
以上內容轉載自東方網,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medic-health.cn)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