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EV POWER(依威能源集團)從香港起航,2014年北上進駐內地市場,經過幾年的發(fā)展,這家為小區(qū)停車場、公共充電站及車廠合作商提供全方位充電解決方案的企業(yè)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小區(qū)充電網絡。
陳振雄,這位來自香港的創(chuàng)業(yè)者、EV POWER的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CEO,用頗有特色的港普和我聊了近一個小時,這讓同樣來自南方的我倍感親切。雖然來自香港,但在交流的過程中,卻絲毫沒有距離感,對于內地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認識和充電樁行業(yè)的深刻洞察,讓陳振雄除了口音以外,其他都已經很好的融入了這片領域。其實,比起陳總這樣的稱呼,我更愿意稱呼他的英文名Laurence,頗有一種TVB電視劇的感覺。
“服務”、“C端用戶”和“運營”,這三個詞是交流過程中,Laurence提及最多的三個詞。不難看出這三個詞是他對于這個行業(yè)的認識,也是EV POWER的立足之本。
作為香港中文大學的電子工程學碩士,畢業(yè)之后從事的是生產線上的工作,在談及為什么選擇了充電樁這個行業(yè)時,Laurence說到:“當時的工作模式就是做完這一單要去找下一單,幾年下來覺得很累,于是就在想有沒有一個行業(yè),能持續(xù)的發(fā)展,在現(xiàn)金流上的壓力沒有那么大。”
時間撥回到2010年,彼時iphone4上市,一場手機帶來的巨大革命正在拉開序幕。站在時代浪潮中的Laurence注意到了電信運營商。“不是他們生產硬件,用戶花了幾千塊買手機,還要每個月付服務費用給他們,在生意的層面來說這絕對是個很好的生意。我當時就在研究市場上是否還有這樣的行業(yè),后續(xù)是能夠以這樣的模式來發(fā)展的?!?/p>
工科出身加之對于電子電氣行業(yè)的熟悉,新能源汽車起勢之初,Laurence自然而然就留意到了這個版塊?!霸煲粋€電動車在我的層面沒有這個資源和資金,那么充電是否可行呢?等電動車大規(guī)模推廣以后,充電肯定是一個問題,這會是個大需求。所以就這樣一步一步走到了這個行業(yè)里?!?/p>
按照Laurence的說法,這就像是面前有許多房間,他選擇了其中一間,進去之后發(fā)現(xiàn)一片漆黑,只能靠自己摸索。在這樣的摸索中,EV POWER不知不覺來到了第九個年頭。
訪談的最后,我問了一個問題:
“對于2019年的充電樁行業(yè),您能用一個詞來形容嗎?”
Laurence想了片刻,答道:“黑暗”。
我有些疑惑。
此處先暫不解答Laurence的答案,當看完這篇訪談,對于EV POWER,對于充電樁行業(yè)有了一個了解或新認識之后,您的心中也許也會有一個解答。
改變的和沒改變的
第一電動:從2010年發(fā)展至今,公司經歷了哪些比較重要的戰(zhàn)略轉型?
Laurence:第一當然是從香港進駐中國大陸。
香港和大陸的情況十分不同,客戶接受的模式、價格都是兩回事,市場的轉變對于EV POWER來說是第一波大改變。
第二就是對“運營”這個概念的認識。
其實剛來內地時,和我們的想象是有些不同的。最初我們認為只要把充電樁在小區(qū)安裝好之后,自然而然就會有人來用,沒有一個所謂“運營”的概念。運營這個東西在2014、2015甚至是2016年對于我們來說都是零。
第一電動:那是什么讓你們意識到了運營的重要性?
Laurence:其實EV POWER從開始走第一步開始到現(xiàn)在,唯一一個沒有改變的觀點就是我們是堅持做C端用戶的。
不同于B端用戶,優(yōu)于是單一客戶,只要滿足對方需求,價格談好就行。C端用戶則相對麻煩,++雖然很重要,但也是最難做的。我們想要持續(xù)地去做C端客戶,就必須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否則很難做好這個版塊,因此運營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就十分重要。再加上國家提出在2020年新能源汽車要達到500萬的保有量,其中420萬臺是乘用車,那么C端用戶相比現(xiàn)還會有大幅度提升。如何去服務好這些用戶,解決他們的問題是必須要面對的。
以前的市場客戶買了車可以建私樁,但是現(xiàn)在建私人樁越來越難,于是很多公司就建公共樁讓用戶使用。但對于很多電動車用戶來說,如果沒有辦法在平時停車地點尤其是家里小區(qū)充電的話,其實等于是買了一個麻煩。
第一電動:能具體說說嗎?
Laurence:我自己作為一個電動車主,早期在香港沒有私樁,所以我也依賴公共樁。在樁比車多的時候,去什么地方預留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左右,充上電就行,總體來說還能勉強滿足我的需求。后來逐漸變成車比樁多,以前常去的公共樁很多時候會發(fā)現(xiàn)沒有空位或者有其他車輛充好電還沒走,這就很麻煩,因為你沒有辦法準備預留時間,遇到比較趕時間的時候體驗就會更糟。說實話,這個時候已經不想再使用電動車了。
正是因為自己經歷過這些,所以我們一直認為C端用戶所面臨的問題是必須要去面對的。但我覺得從14年進入內地市場到現(xiàn)在,除了EV POWER,沒有一家公司是專門針對這個版塊去面對相應問題的。
第一電動:在意識到這個問題之后,做出了什么改變嗎?
Laurence:改變了公司對于“服務”的看法,從最初認為這是一個設備投建的行業(yè)變成認識到這是一個服務性質的行業(yè)。也有沒改變的,就是從根本解決C端用戶的困難這一點上。
深耕小區(qū)充電場景,做精準化運營
第一電動:做小區(qū)充電和公共充電樁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難點有哪些?
Laurence:在2015年中旬,突然有很多充電樁公司冒了出來,其中也有一些是針對小區(qū)充電這一塊的。但是沒半年很多都退出。原因我覺得有幾個:
1、 確實了解物業(yè)需要,與物業(yè)站在同一個面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2、 小區(qū)這個版塊投入比較前置。前期需要投入的很多,成本的回收也不會那么迅速,許多人很難堅持下來。而像出租、公交這些版塊,雖然前期的投入也很大,但知期的用電數據會比較可觀。
對于C端用戶來說,如果公共充電站有A、B、C三個場地,哪一家價格低、能充上電,用戶就會選擇誰。如果出現(xiàn)一家更優(yōu)選擇的D場地,那么用戶肯定會放棄ABC,選擇D。小區(qū)充電則不同,一來在小區(qū)場景里,我們進軍較早,占有量也基本是最大的,二來客戶的考量維度不會是以價格為重點,而是便利性。
只要價格合理透明,用戶當然愿意在離家最近的地方充電。何況公共充電樁對于用戶來說不僅有用電的成本,還有時間成本甚至還可能有額外的停車成本。因此我認為只要服務到位,那么小區(qū)充電肯定是用戶的第一選擇。
第一電動:EV POWER的中長期規(guī)劃是怎樣的?是否會在小區(qū)充電的基礎上擴展一些其他使用場景?
Laurence:從充電場景來說,我們會繼續(xù)維持住宅小區(qū),然后考慮擴展目的地充電。
所謂目的地充電,就是用戶會停車時間較長的地方,比如上班地點。這是除了小區(qū)以外,用戶會停車較長時間的地方。
第一電動:那是否會考慮增加服務內容,例如平臺廣告等。
Laurence:許多人也問過我,是否會把充電樁做成一個平臺,做一些類似投放廣告的動作,但我覺得目前還有些為時過早。我們只會給到實質能解決用戶需求的產品,而不是周邊繾生產品。EV POWER在未來一年左右的時間,還是會做一個非常重精細化運營的服務場景,我的要求是用戶在APP上看到的每一個充電點都是可以正常使用順利充電的,這是基礎。只有在做好這一塊的前提之下才會去考慮增加其他的服務內容,包括廣告、洗車、周邊信息提供等等。雖然這些會有布局,但不會在短時間內出現(xiàn)太多,畢竟一家公司資源有限,就算有國企那么大的體量,也不會什么都去做。我認為應該集中資源去做對于今天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對了,EV POWER首個增值服務將會在6月前出爐,屆時也希望大家能夠關注一下。
第一電動:雖然很多用戶都在反映充電難,但依然有充電樁是處于閑置的狀態(tài),就是所謂的僵尸樁,您覺得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什么呢?
Laurence:僵尸樁有好幾種:
1、 本身沒有多少人知道。建好了樁但用戶并不知道在哪里,這是一種情況。
2、 我也見過很多其他公司建了樁,但是這個樁根本不能用,電可能都沒有通,我也不好說他們是為了什么原因建的。
3、 針對某一些車型會無法使用。這個的話不完全是充電樁運營商的問題,很多車企在制造的時候并不是完全符合標準,尤其是一些比較早期的車型。因為無法為這類型車型充電,很多用戶就誤以為這些樁沒法使用,逐漸就變閑置了。
其實現(xiàn)在市場上的樁不少,但是為什么很多樁處于閑置的狀態(tài)呢?我覺得問題不在于樁的多少,而是樁的使用率分布不平均。有一些充電站排隊的人很多,而有一些根本沒人去,這就是運營沒有到位。
第一電動:今天(4月12日)充電聯(lián)盟公布了的3月公共充電基礎設施運營商情況,EV POWER排在特來電、國家電網和星星充電之后,位列第四。在我看來,EV POWER目前是第二梯隊的領頭企業(yè),您怎么看?
Laurence:首先感謝對我們的關注(笑)。但是我覺得如果單從樁數上并不能反映實際的情況。因為要提高樁的數量其實不難,在短時間內鋪10個20個樁都不是什么太難的事情。我們在每個站點鋪設的樁不是那么多,但是我們的范圍廣,我們鋪設的站有5000多接近6000個。因為車是流動的,與其在一個場地里鋪50個樁,不如一個場地建5個樁分布到10個場地去,這樣我們的樁面對的用戶會更廣。
第一電動:您覺得EV POWER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
從設備層面上說,我們的站點很多,鋪得很廣,這絕對是一個優(yōu)勢。而從企業(yè)角度來說有幾點:
1、 沒有一家公司像我們這樣投放這么多人力物力在運營版塊上,就像我剛才說的,我們要做到在每一點上每一個用戶來使用都是順利的。我們的客服都是真人接聽,幫助用戶解決問題,包括兩小時到場、24小時解決問題等,都是我們在服務上的承諾。這一點上我相信我們是做得最優(yōu)的。
2、 不同于小區(qū)廣告這類運營方創(chuàng)造出來的需求,實際上并不是用戶的剛需,對于用戶來說,是可有可無的。但用戶購買了電動車,充電就是他的需求,是真實需要的。在物業(yè)的層面,其實他們也希望有優(yōu)質的合作伙伴。我認為誰能真正服務到物業(yè),服務到用戶就是優(yōu)勢,EV POWER是有這個優(yōu)勢的。
互聯(lián)網玩法不適合充電樁行業(yè)
第一電動:2017年上半年一共有1000多家充電樁企業(yè),到18年6月份有人做了統(tǒng)計,只剩下500來家,您怎么看?
Laurence:首先這1000多家肯定不全是運營商,它只是一些和電動汽車充電相關的企業(yè)。如果單從充電樁這個設備來說,不是一個技術含量特別高的設備,它比較看重的是樁的穩(wěn)定率。我覺得過去很多企業(yè)并沒有花精力在這上面,而是將精力放在這個樁是不是能賣廣告,能不能做一些其他周邊服務。其實充電樁是一個服務性的體系,需要專注地去做。我覺得這1000多家里沒多少家是真正把這件事做好的。當然也有市場需求的影響,前幾年新能源汽車還沒有形成爆發(fā)式的增長,市場上還需要時間去消化,電力的配套也沒有完全跟上,因此有大量的樁企在前兩年會難以生存。
我認為每家公司的服務一定要有自身的獨特性,這是很重要的。否則像前兩年一樣,大家一窩蜂去做公共充電,都是一些同質的產品,沒有自己的亮點,到最后就變成了價格戰(zhàn)。感覺大家把一個傳統(tǒng)的服務性行業(yè)變成了用互聯(lián)網的方式去做這個事情。
第一電動:兩者具體來說有什么不同呢?
Laurence:大部分的互聯(lián)網公司,說實話他們是不那么看重盈利狀態(tài)的。他們的做事風格是,先要把一千萬、兩千萬、甚至是上億的用戶先吸引過來,盈利與否不關注。但是電動汽車目前并不是一個千萬級別的市場,它的體量沒有那么大,如果用一種純互聯(lián)網式的思維去做電動汽車這個版塊我認為是沒辦法支撐的。
就我們自身來說,我們不和別人拼價格拼數量,當然我們會為用戶爭取一個更優(yōu)的價格,但這并不是我們的出發(fā)點。我們想做的是把用戶的整個充電成本降下來,不論是時間成本、停車成本還是用電成本。這樣才能在保證企業(yè)自身每度電盈利的情況下,真正服務好用戶。其實對于用戶來說,他們并不是想找一個便宜的充電樁,而是一個能方便充上電的充電樁。
第一電動:您剛才說到盈利的事情,那么EV POWER的盈利模式是什么?
Laurence:我們其實很簡單,就是一家賣電的企業(yè)。我們在小區(qū)里安裝充電樁、后續(xù)的維護等所有和用戶相關的都是由EV POWER來投入。用戶通過充電產生費用,我們在其中收取一定的服務費。
第一電動:EV POWER的核心技術或者說核心定位是什么?
Laurence:我們所有的樁都是自主研發(fā)的。雖然市場上有許多生產充電樁的企業(yè),但是我們發(fā)現(xiàn)市場是存在變數的,當變化發(fā)生時,樁如果是自主研發(fā)的,我們會有一個時間表來進行更新以應對,但如果樁的技術和功能是在其他樁企手上的話,我們會比較被動,對于新的需求不能及時響應。所以我們一直堅持充電樁自主研發(fā),甚至包括相關電力的配套設備。
我覺得這是一個很重運營的行業(yè),對于我們來說,不光是要服務車主,也要服務物業(yè),得做到平衡各方利益。
第一電動:有人說充電樁行業(yè)將在2020年完成行業(yè)洗牌,您覺得EV POEWR能從中脫穎而出嗎?
Laurence:EV POWER肯定能從一眾企業(yè)中走出來。首先,我們定位十分清晰,在小區(qū)充電這個版塊,我們目前的市場占有率已經達到51%。只要用戶對于小區(qū)充電的剛需存在,我們就是有很大優(yōu)勢的。你說的行業(yè)洗牌我覺得更多的是面向公共充電樁,就像我前面舉例的A、B、C三個同質的充電站那樣的情形,說不定最后用戶誰都不會選擇,因為他會留在小區(qū)里充電。我們在未來幾年還會繼續(xù)投建,讓更多用戶能在最便利的小區(qū)里體驗到EV POWER的服務。
第一電動:為什么會選擇“黑暗”來描述這個行業(yè)呢?
Laurence:我應該加一個形容詞,“黎明前的黑暗”。
說實話,過去幾年幾乎沒有看到光明,而現(xiàn)在大家都有這種感覺,尤其是我們做C端的,在2014、2015和2016年建好的充電站,都在2017、2018年看到用電量翻了兩倍甚至三倍。我們能看到過去的努力和投放的一些資源在這兩年開始有人認識到了,再加上國家的支持,我們的商業(yè)模式已經開始逐漸成立。雖然現(xiàn)在仍有黑暗,但是這個未來的光明在我看來已經是可期了。
寫在最后:
充電樁行業(yè),本身不像車企一般自帶流量引人注目,但在新能源汽車發(fā)展的浪潮中,卻又是極其重要的一環(huán)。雖然是一家年輕的企業(yè),但EV POWER能在市場發(fā)展初期選擇這個行業(yè)并堅守至今,不得不說是有前瞻性的。對于Laurence始終不變的對于服務用戶的態(tài)度我也是十分欽佩。相信永遠把服務和用戶放在第一位的企業(yè),終將在更多消費者心中留下自己的位置。
天空依然很黑嗎?
是的。
但就像《喜劇之王》里尹天仇對柳飄飄說的那句話:“天亮后便會很美的。”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鄧婭
本文地址:http://www.medic-health.cn/news/qiye/89835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www.medic-health.cn)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