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CMA 基礎模塊化架構開發(fā)的星越,是目前吉利品牌旗下最高端、也是售價最貴的產品之一。這是吉利「品牌向上」策略下的產物,卻切入了相對小眾的轎跑 SUV 市場。
這樣的產品策略換來了怎樣的市場表現?這是一個讓人感興趣的話題。
在 11 月份銷量公布之后,星越迎來了一個里程碑:在 11 月賣出 3809 輛之后,自今年 5 月 10 日上市以來,累計銷量已經突破 2 萬臺,達到 20099 輛。
如果放大到整個吉利品牌銷量來看,在車市寒冬里,吉利在 11 月份賣出 14.3 萬臺新車,同比增長約 1%,環(huán)比增長約 10%,連續(xù)兩個月實現同比和環(huán)比雙向正增長。
而今年前 11 個月,吉利累計銷量 123.15 萬輛,完成全年 136 萬輛銷量目標的 91%??紤]到年底是購車小高峰,吉利今年完成銷量目標幾成定局。而在「3 年免息,8000 元金融貼息,4000 元增購補貼,5000 元置換補貼,5 年免費車聯網全服務流量」等一系列金融政策的幫助下,12 月份星越的銷量應該會繼續(xù)提升。
星越目前月銷將近 4000 臺的銷量意味著什么?
我們先來看看星越的價格區(qū)間:汽油版 13.58-19.58 萬元,PHEV 版 18.88-21.68 萬元。
汽油版星越搭載的是 1.5T 和 2.0T 兩款發(fā)動機,后者的起售價是 15.58 萬元,根據吉利給出的數據,超過 6 成的星越用戶購買的都是 2.0T 版本。
如果再看新車落地價格,2.0T 車型至少也要 17 萬左右,換句話說,星越的主銷車型,面向的是購車預算 20 萬上下的用戶。
這樣的購車預算,已經足夠上探到一些合資甚至豪華品牌 SUV 產品的價格區(qū)間。而另一組數據是,在星越車主中,約有 45%的用戶是由合資品牌換購的。
這樣的比例還是挺驚人的。換句話說,通過星越這一款產品,吉利實現了用戶圈層的向上。
而在中國品牌里,另一個實現這種突破的,或許是蔚來。在蔚來用戶群中,有不少都是 BBA 甚至更高端品牌的車主。二者對比來看,吉利品牌向上趨勢是不能忽視的。
吉利的品牌和技術優(yōu)勢顯然是敢把星越賣到 20 萬價格區(qū)間的底氣,不過話說回來,消費者做購買決策,最終靠的還是產品力本身。簡單來說,就是一臺車「值不值這個價格」。
星越累計兩萬臺的銷量,如果看絕對值,算不上高,但要注意到,這是一輛轎跑 SUV,市場本就狹小。例如寶馬 X4 和 X6 車型的銷量,就遠不及 X3 和 X5。而在這個細分市場里,星越的銷量已經連續(xù)四個月領先其他中國品牌轎跑 SUV。
(今年 1-10 月,寶馬在德國市場銷量,X4、X6 和 X3、X5 銷量對比懸殊)
但如果脫離車身形態(tài)來看星越,你會發(fā)現,這輛車的產品力相當硬核。換句話說,吉利在星越身上非常舍得「堆料」,基本上把自己所有的高端技術都放到了星越上面。比如,這是吉利第一款基于 CMA 架構開發(fā)的車型,在整車技術先進性和品質層面就具有一個良好基礎,而 2.0T+8AT 的動力總成素質,在中國品牌里應該是毫無爭議的名列前茅,其零百 6.8 秒左右的加速成績也是證明;另外再加上豐富的配置,如大尺寸的 W-HUD 抬頭顯示、L2 級智能駕駛輔助系統,事實上星越已經呈現性能、品質和價格倒掛的態(tài)勢。
吉利經常說星越屬于「越級對標」,有人對此嗤之以鼻,但深入研究產品會發(fā)現,此言其實不虛。如果想在合資品牌 SUV 陣營里買到如星越一樣的性能和配置,可能就要到 30 萬甚至更高價位。
市場大環(huán)境不好,是挑戰(zhàn)但也是機會。吉利在 2019 年做的事情之一就是對 SUV 產品矩陣進行上新和改款升級。具體來說,星越負責彰顯技術優(yōu)勢、拉升品牌形象;博越 Pro 負責滿足主力用戶需求,用來走量;繽越負責吸引 95 后消費人群,并且和星越一起,強化吉利 SUV 在運動、性能層面的調性。這幾款產品,實際上都具有挑戰(zhàn)合資品牌的實力。
銷量當然是考核星越成敗的一個關鍵指標,但對于這樣一款承載整個吉利品牌向上愿景的高端車型來說,它為吉利所帶來的貢獻,顯然遠不止銷量。
來源:geekcar
本文地址:http://www.medic-health.cn/news/shichang/105871
以上內容轉載自geekcar,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medic-health.cn)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