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4日上午,我們接到令人沉痛的消息——中國汽車整車試驗與可靠性技術重要奠基人,亦是我國清潔汽車技術與新能源汽車技術的領軍人王秉剛于8月3日晚不幸逝世,享年83歲。
王秉剛接受蓋世汽車等媒體采訪;圖片來源:全球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創(chuàng)新大會
回顧王老一生,1938年3月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60年自清華大學汽車專業(yè)畢業(yè)后隔年進入第一汽車制造廠工作,直至1991年,他曾先后任長春汽車研究所副所長、國家汽車質量監(jiān)督檢驗中心主任,海南試驗場場長。
1991年至1999年,他入職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期間曾任中心副主任、主任,機械工業(yè)部汽車工業(yè)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院長、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汽車質量管理協(xié)會副理事長兼可靠性委員會主任、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電動汽車標準化分會主任委員等職務,為享受“國務院特貼”專家,獲“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科技專家”稱號。
1999年這一年,王老退休,但并未就此離開汽車產業(yè)。他擔任全國清潔汽車行動協(xié)調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科技部清潔汽車關鍵技術攻關與產業(yè)化項目總體組組長,獲科技部“國家清潔汽車行動特殊貢獻獎”;
2009年后,擔任國家863計劃“節(jié)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監(jiān)理咨詢專家組組長、中德可再生交通能源合作項目中方協(xié)調人;
2011年,擔任四部委節(jié)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督導專家組組長、科技部科技項目專員交通組組長、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顧問;
2014年起,擔任國家電動乘用車技術創(chuàng)新聯盟技術委員會主任、國家新能源汽車創(chuàng)新工程專家組組長等工作。曾任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江蘇理工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兼職教授。
隨后,他仍不斷活躍于汽車產業(yè)中,為我國汽車試驗技術發(fā)展以及汽車轉型升級工作做出了巨大貢獻。
對于他的付出,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機械部與一汽的科技獎若干項;2019年還獲得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fā)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70周年紀念章”。
重要貢獻
具體來看,他的成就主要聚焦于兩大領域,一是提高整車試驗與可靠性技術試驗水平,二是推動我國清潔汽車與新能源汽車技術發(fā)展。
早在1965年,由王秉剛率隊在新疆、西藏首次完成了我國汽車“三高”試驗,即高原(海拔5000米)、高寒(-50℃)與高熱試驗(45℃)。他領導的試驗小組建立了我國最早的汽車整車試驗方法標準體系,自主研發(fā)了載重汽車大型底盤測功機與測功拖車,為我國汽車整車試驗技術奠定了基礎。
隨后于1982年至1985年期間,他負責完成我國汽車道路路面譜研究課題,根據海南島、新疆、東北等地實測道路不平度數據的統(tǒng)計分析,建立了中國汽車路面頻譜圖,廣泛應用于汽車零部件疲勞強度設計、振動與平順性研究、可靠性與壽命試驗以及試驗場可靠性道路設計等領域。
他帶領研究小組應用計算機仿真技術設計出符合中國道路頻譜特征的可靠性試驗用路面,比國際上主流使用的實際路面拷貝方法更加具有典型性、更加先進,目前仍居國際領先水平。該技術已應用于第一汽車廠試驗場、海南汽車試驗場、交通部汽車試驗場等可靠性試驗道路中。在海南試驗場可靠性道路上采集的載荷譜成為國內外汽車可靠性設計與試驗的重要輸入。
同時,他主持完成了我國第一個自主設計的汽車試驗場--海南汽車試驗場設計及建設,并建立了第一個試驗場試驗規(guī)范,對提高我國汽車試驗水平做了重要貢獻。
基于數十年的試驗經驗,他于1986年前后參加組織了全國汽車質量考核與改進工作,負責完成了“載重汽車可靠性試驗評價方法”課題,在中國汽車行業(yè)首次將數學統(tǒng)計方法應用于可靠性評價與改進工作中,制定了可靠性評價的科學指標體系,提出改進我國汽車可靠性的系統(tǒng)建議,并做了大量的培訓講課工作,對扭轉我國汽車可靠性水平落后的狀況做出重要貢獻。
由他編著的《汽車可靠性工程方法》一書至今仍是我國汽車可靠性技術的重要指導文獻。
1998年,也就是他退休的前一年,他開始擔任全國清潔汽車行動協(xié)調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科技部“清潔汽車關鍵技術攻關與產業(yè)化”項目總體組組長,牽頭推動我國壓縮天然氣(CNG)、液化天然氣(LNG)汽車的自主研發(fā)及產業(yè)化,直至2009年卸任。
2006年至2016年期間,他分別擔任過科技部中德可再生交通能源合作項目中方協(xié)調人、國家863計劃“節(jié)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監(jiān)理咨詢專家組組長、三部委(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新能源汽車技術創(chuàng)新工程重大專項”專家組組長等重要職務,主持推動了國家各類專項工程的實施,取得了豐碩成果,為新能源汽車技術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他還作為重要成員參與了我國《節(jié)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2012-2020》、《汽車產業(yè)中長期發(fā)展規(guī)劃》、《節(jié)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2021-2035》等重大戰(zhàn)略規(guī)劃及報告研究編制,貢獻巨大。
也正是他在2020年9月,首次代表國家新能源汽車創(chuàng)新工程項目專家組對外表態(tài),要用“全面電驅動化”代替“禁燃時間表”。
猶記得,王老爺子在接受蓋世汽車等媒體采訪時,感慨的那一句,“對于未來,我們希望通過競爭把中國汽車產業(yè)做強,這個強不是光看整車,而是一定要突破共性基礎技術”,在他看來,唯有打造足夠強大的產業(yè)鏈,才能真正實現中國的汽車強國夢。
文末,最后感謝王老爺子這一生為中國汽車產業(yè)發(fā)展所做出的貢獻,望一路走好。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鐘琳
本文地址:http://www.medic-health.cn/news/shichang/152956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medic-health.cn)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