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B&C兩家圍繞針刺實驗對峙的時候,去年11月韓國參加EVS-GTR的代表分享了一些信息,主要是他們做熱失控實驗的一些信息,特別是廣泛運用的60Ah的實證實驗還是有很大的價值。我個人覺得有以下的兩點感受: 1)單個挑電芯出來,要把它要弄燒起來是比較容易的 2)在評估熱失控傳播實驗的時候,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注入的能量控制在最小,把整個反應過程做的不要特別劇烈,能評估出整體的效果(電芯內短路引起的時間比較長,過程并不劇烈,但是會著) 3)目前從軟包來看,電芯之間沒有有效設計隔離手段,在一定的模組設計下隔離辦法是主流的選擇,所以軟包要往CTP來做封裝層面可能比較難
01
KATRI提供的熱失控觸發(fā)方法
目前全球在動力電池系統(tǒng)設計的主要考慮,就是在熱傳播測試中能夠有很好的解決方案。這項測試目的是評估由內部電芯內短路故障引發(fā)的電芯熱失控,然后評估電池系統(tǒng)內防止火勢蔓延現象,最終是要實現車輛對乘員的保護。所以測試中,要盡量模擬內部短路熱失控的啟動方法,并且引發(fā)的熱失控狀態(tài)對相鄰電芯要盡量低,要具備重復性和再現性(目前熱失控傳播的波動實在是很大,一會天上一會地下)。有關不同方法的討論,在后續(xù)會逐步給出,其實歐洲和美國也有各自的看法。韓國KATRI提出的方式是做一個鎳鉻材料做成的加熱器(覆蓋耐高溫膠帶和耐火板),這個加熱器的阻抗為1.6~2.0歐,最大承受的功率為100W,可以在5分鐘把電芯局部加熱到800℃
圖1 微型加熱器的搭建
如下圖所示,我們在單個帶內心來看,從開始加熱之后,電芯的熱失控發(fā)生在之后的200秒,電芯的整個表面溫度在200秒后急劇上升,這時候電芯也開始劇烈的排氣,電芯熱失控是方向為TC1 → TC2 → TC3 → TC4 → TC5 → TC6 → TC7,軟包排氣之后有連續(xù)的火焰。
圖2 軟包60Ah電芯引發(fā)熱失控的情況
02
模組和Pack的情況
如前面一位朋友所說的,電芯熱失控和在模組里面的狀態(tài)是不一樣的,在模組的實驗中是在加熱啟動之后600秒之后,排氣之后有持續(xù)的火焰。
圖3 2.6kWh的模組熱失控傳播的情況
如下圖所示,我們進一步擴展到Pack,由于節(jié)約成本的考慮,可以把三個相鄰模組放在一起,然后考慮整體的傳播情況。在一定的間距和防護設計下,模組熱失控只發(fā)生在涉事的模組中,并沒有燒毀整個Pack,和方殼相比,由于排氣的非指向性就不會有方殼那么恐怖的類似火焰噴射器那樣的超級壓力+超級火焰。在電芯排氣和火焰燒完以后,整體Pack拆解下來的沒有出現全局的熱失控傳播情況。
圖4 Pack層面的熱失控
小結:我是覺得要做長模組,類似特斯拉那樣寬320mm長度1.8-1.9米的,就需要仔細設計好單個電芯之間的間隔或者隔一段采取很厚的隔熱材料,然后檢測到熱失控以后采取強制的散熱措施輔助散熱,在增加一定成本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在系統(tǒng)層面有一些辦法的。如果說LFP可以一整排或者雙排全部排列的話,三元就要多努力一些,特別是大容量泄放壓力比較大的電芯困難度比較大。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動汽車觀察家
本文地址:http://www.medic-health.cn/kol/116929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yōu)楸疚牡恼鎸嵭院椭辛⑿载撠?,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chuàng)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medic-health.cn)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fā)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