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我們喜歡稱理想、蔚來、小鵬、哪吒等為造車新勢力,可是現如今他們早已成為了一些“老玩家”,更新的新勢力已經大面積涌入,其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有華為、小米、360、貨拉拉等等,與之前不同的是,這次的新勢力們各個資產雄厚,都是各行業(yè)的龍頭老大,而且之前大多以純粹的造車為主,而現在主要可以分為三大流派。
第一種相對比較“老派”依然是以造車為主要核心業(yè)務,典型的代表就是小米集團,雷軍在發(fā)布上慷慨激昂的表示,汽車業(yè)務將是自己最后一次的創(chuàng)業(yè),它會付出全部的心血。其實小米走的路線恰恰是最艱難的一條路,首先這個時間節(jié)點并不算特別優(yōu)秀,小米汽車量產最早也會在2022年甚至是23年,新能源汽車的發(fā)展已經在快速道上奔跑了幾年,想要吸引消費者,小米必須拿出極強的產品力才行,不過小米本身資金鏈雄厚,不必像曾經的新勢力那樣擔心融資問題。
第二種流派則是自產的專用車,比如貨拉拉和其他物流平臺, 都有自己設計和制造專屬于自己用車的打算,或許是受到了滴滴的啟發(fā),去年滴滴和比亞迪聯合開發(fā)的比亞迪D1,專供于滴滴的專車司機使用,短短幾個月的時候已經在很多城市布局,市場反饋也相當不錯??缃缰苯釉燔囯y度極大,但如果貨拉拉等選擇一個可靠的傳統(tǒng)車企做代工,那么事情就變得簡單起來,他們只需要自己設計、自己提供核心的思路,其余的全部交由傳統(tǒng)車企來打造,整體的成本也更加容易把控。
第三種流派是供應商路線,比如我們熟知的華為,靠著自動駕駛和hicar火爆全網,華為多次重申自己不會造車,也不會參股任何一家車企,其實核心思路非常簡單,新能源汽車現在競爭如此激烈,真正能夠活下來或者活得好的不多,但是供應商則可以“高枕無憂”再加上華為本身的技術優(yōu)勢和超強的研發(fā)團隊,這條路上華為似乎也看不到太多的對手。
除了目前已經官宣的巨頭外,還有很多處于“緋聞”中的對象,但無外乎他們最終的路線都會聚焦在上述三大流派之中,筆者認為核心供應商和專用車的路子似乎容錯率最高,整體的利潤也更加龐大,但是對于整個行業(yè)來說,還是需要更多的“小米”這樣的品牌來充當黑馬,這樣我們的消費者才能有更多、更好的選擇。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玩兒車派
本文地址:http://www.medic-health.cn/kol/148399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