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汽車市場被芯片動蕩緊緊包圍,繼各大新能源品牌紛紛漲價后,寶馬打響了燃油車漲價第一槍。
寶馬官方表示將從6月1日起,對部分國產和進口車型的官方建議零售價格進行上調,其中車型最高漲幅1.01萬元,最低漲幅為1000元。其中,寶馬4系進行漲價的車型最多,而5系漲價在1000-6000元左右。
但這并不是寶馬在今年內的首次漲價,在上個月寶馬就以“受全球疫情形勢與原材料上漲的影響”為由宣布漲價萬元左右,3系、4系、X3等車型價格上漲明顯。也就是說,寶馬的兩次漲價原因都是芯片壓力造成的。
寶馬涉及漲價的車型以燃油車為主,整體科技實力甚至不能與國內新勢力“蔚小理”一較高下,3系與4系車型所使用的芯片也不會高級到哪里去。智能化對于這些車型來說只是錦上添花,而不是核心競爭力,實力比不過同價位的純電車。但前段時間的新能源漲價潮,也沒有漲價如此頻繁,漲價超過2萬的也少之又少。
可能會有人反駁,寶馬的科技實力可以吊打自主品牌。那么我們拿其他豪華品牌作為對比,芯片緊缺席卷整個汽車市場,寶馬有原材料漲價壓力其他品牌也是如此。那為何凱迪拉克、沃爾沃、雷克薩斯、林肯等品牌沒有上漲價格?
究其原因,寶馬是想在自家品牌影響力與產品實力的基礎上,通過芯片緊缺這個看似合理的理由來收割中國市場的利潤。而這個漲價的底氣,是寶馬近兩年不斷龐升的銷量成績,與超越了奔馳站到豪華品牌第一梯隊主流位置的實力。
與寶馬一樣,用傲慢的態(tài)度對待中國市場的還有保時捷。面對原材料上漲壓力,有的車企選擇漲價,也有車企選擇明目張膽地減配,保時捷是后者。
近日,不少訂購了保時捷的車主在提車時被告知:由于半導體產能嚴重短缺,需要對車輛配置進行臨時調整,車輛標配的電動轉向柱將改為手動調節(jié)轉向柱,為表達歉意,4S店將補償2300元的代金券。
還有部分車主在購車時簽訂了電動轉向柱延期補裝協(xié)議,后續(xù)會進行免費補裝,近期這個免費補裝也被取消。值得注意的是,自費加裝電動轉向柱需要花費3萬元。也就是說,保時捷的補償協(xié)議是想用2300元的代金券來替代3萬元。這樣不劃算的事情,保時捷做得理直氣壯。
更讓國內消費者憤怒的是,保時捷將芯片緊缺造成的配置調整計劃提前告知美國與德國市場時,給予電動轉向柱等價的賠償,而不是2千抵3萬的不對等公告。國內外市場區(qū)別對待,是德系豪華品牌對中國消費者權益的不尊重與傲慢。
如果大家關注各大車企公布的財報信息,就會發(fā)現(xiàn)這些豪華品牌的毛利率遠高于國內品牌,達到20%以上。也就是說,他們賣出一輛100萬的車輛,可以凈賺20萬甚至更多。在這樣的基礎上他們還需要依靠芯片風波進行漲價,無非是胃口大開,趁機收割更多的利潤。在其位謀其利,我們或許無法指責他們的對與錯。但作為消費者來說,勸大家不要被割韭菜了。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風馳電車
本文地址:http://www.medic-health.cn/kol/175266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