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映璇汽車工作室】@工科女的車庫
某凱迪拉克CT5車主,在如今95號汽油重回9元的時候,又體驗了一把95號油加滿傾家蕩產(chǎn),于是咨詢我想換一輛純電車型,減輕日常用車成本。剛好最近后臺留言也很多關于純電車型怎么選的問題,我們今天就來聊聊。
目前,市面上的純電動車型,分為純電專屬平臺、油改電平臺、油混平臺幾種,選購純電車型,首先繞不過去的就是一個高水平的純電專屬平臺,非常重要。早期市場通過油改電的車型很多,比如吉利的帝豪新能源、北汽新能源、以及比亞迪早期的秦EV,都是油改電車型;油混平臺的車型像比亞迪現(xiàn)在的王朝系列EV、問界M系列等都還是油混平臺的。相比之下, 在純電專屬平臺中,AION系列誕生比較早,尤其是第二代純電專屬平臺GEP2.0也算佼佼者。在陸續(xù)公布的新能源車企2022年10月份銷量中,埃安再次月銷突破3萬輛,穩(wěn)居新能源造車新勢力月銷量排行榜榜首,同時提前2個月達成了年銷量20萬輛的目標,也恰恰說明了這點,在當年,AION S Plus跟特斯拉曾是唯二的純電專屬平臺。
今天我們就用同樣是市場明星的比亞迪秦Plus EV 600KM版本和AION S Plus 602KM版本作為樣本來詳細對比一下,你就知道純電專屬平臺和油混平臺有哪些差異,為什么買純電車要首選純電專屬平臺!
AION S Plus是純電專屬平臺,秦Plus EV出自比亞迪最早的油電混用的平臺,由于純電專屬平臺不再考慮發(fā)動機的空間布局,從平臺布局來說,AION S Plus先天具有空間利用率高的優(yōu)點;同時,由于純電專屬平臺能實現(xiàn)車身前后配重更均勻,接近50:50,操控性更好。
下面我們就從這幾個方面來對比,純電專屬平臺的優(yōu)勢。
一.平臺不同的差異
我們再將兩車的底盤升起來對比看一下。AION S Plus的底盤布局非常平整,同時,底盤上采用了大面積的鈦合金材料防護,它造價比較高,而且比普通鋼制護板更輕,能耗更友好,即使剮蹭時也不易劃傷。
這個純電專屬平臺的優(yōu)勢主要表現(xiàn)在車艙內(nèi)第二排,就是地板幾乎純平,沒有油改電車型電池部位凸起的現(xiàn)象,這個對后排的中間位置乘客非常友好,適合長時間長途乘坐。相比之下,秦PLUS EV第二排地板有明顯凸起近4mm,原廠的底盤護板也很簡單,需要后期加裝。
二.車內(nèi)乘坐空間對比優(yōu)勢
從車身尺寸來看,AION S Plus的三圍4810*1880*1515mm軸距2750mm,秦PlusEV的三圍4765*1837*1515mm,軸距2718mm,AION S Plus比秦PlusEV大了整整一圈,已經(jīng)接近中級車的水平。從實測數(shù)據(jù)來看,AION S Plus比秦Plus EV具有更大的乘坐空間和后備箱空間。
1. 乘坐空間和舒適性:編輯身高165CM,預留一拳的腿部最佳駕駛空間,用這個標準來測試兩款車的空間表現(xiàn)。
先來看AION S Plus:
前排表現(xiàn):頭部有3拳2指余量,非常充裕,座椅的支撐性和包裹性都非常好,腿部沒有懸空,而且座椅柔軟,長時間駕駛也不會疲乏。
二排表現(xiàn):在身體完全坐直的情況下,腿部空間有4拳余,頭部空間一拳二指,如果采用更舒適的乘坐姿勢,頭部空間更大。中間座椅部位地臺幾乎純平,乘坐更舒適,同時AION S Plus的座椅比較寬大,這跟它的車身寬度分不開,即使是身材高大的多乘員乘坐,也一點都不擁擠。
后備箱:后備箱空間超大,深度1100mm,開口1105mm,寬度1400mm,放大件行李不在話下,放下后排座椅后,深度2025mm,搬個小家不在話下。
再看秦 Plus EV:
前排表現(xiàn):頭部空間與AION S Plus 接近,也是3拳左右,不過對腿部的支撐不太友好,有近3指懸空,座椅較短,小腿部位有2指間隙,長時間駕駛容易疲乏。
后排表現(xiàn):在身體完全坐直的情況下,腿部空間有3拳2指,比AION S Plus 略窄,不過實際感受也不會局促。
后備箱:秦 Plus EV的車身長度和寬度都比AION S Plus短一些,后備箱的表現(xiàn)與AION S Plus有較大差距。深度960mm,寬度1275mm,放下后排座椅后,深度1970mm。這個空間雖然比AION S Plus小,不過日常使用還是基本夠用的。
2. 內(nèi)飾質(zhì)感對比:
AION S Plus配置了12.25英寸液晶儀表屏和14.6英寸懸浮式中控屏,采用淺灰深灰配色,加上橙色的色塊點綴,一種高級、舒適的感覺就出來了。這種內(nèi)飾特色很有居家的感覺,而且AION S Plus沒有啟動按鈕,當你靠近車輛時,AION S Plus會自動解鎖,伸開隱藏式門把手,你上車后,掛上檔就能出發(fā),下車關閉車門后自動斷電,很有儀式感。車門、中控臺和前排T臺也部分采用了軟性包裹,觸感不錯。
秦 Plus EV采用高反差雙配色為主基調(diào),加上紅色縫線設計,配合比亞迪獨有的龍鱗換擋把手,運動感強烈。不過它的液晶儀表屏實在是太小,只有手機屏幕的2/3大小,顯示還算清晰,高配車型中控屏為12.8英寸旋轉液晶屏,這是比亞迪系列的特有設計語言,應用在全系比亞迪車型上,辨識度極高,低配車型則是采用10.1英寸的中控屏。
座椅材質(zhì):
AION S Plus采用雙色的真皮+麂皮面料,不光支撐性性好,觸感更是柔軟細膩,而且設計的坐姿比較高,長時間乘坐也不會疲乏,就像是坐在豪華的大沙發(fā)上,這一點AION S Plus做的十分到位,值得點贊!
秦 Plus EV采用高反差皮質(zhì)面料,配合紅色雙縫線,運動十足,這點比AION S Plus強。不過坐感偏硬,而且坐姿較低,前排座椅偏短,對腿部的支撐差一些,在舒適性上秦 Plus EV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儲物空間對比:
兩臺車都有比較豐富的儲物空間,相對而言,AION S Plus的車門上的儲物空間更大一些,前排座椅的背后還有雙層的資料夾,秦Plus只有一層,AION S Plus的后排乘客可以放置的資料會更多更方便。兩臺車的T臺都采用下部鏤空設計,后排均配有中央扶手,表現(xiàn)都不錯。
總體來說,這兩款車的內(nèi)飾設計都非常出色,用料也比較厚道,儲物空間設計也比較豐富。相對來說,AION S Plus座椅材質(zhì)觸感更好,柔軟性更佳,坐著更舒服;而比亞迪秦Plus EV內(nèi)飾設計更具運動感,對年輕男性消費者更吸睛。兩車的設計可謂是各有千秋!
三.AION S Plu車機智能
AION S Plus搭載4.0版本的ADiGO 智駕互聯(lián)生態(tài)系統(tǒng),使AION S Plus搭載的全感知交互系統(tǒng)(IBCM)能夠創(chuàng)造科幻電影般的人車交互體驗,"三重無感啟動"支持鑰匙+手機+智能手表三重藍牙無感啟動秒連等各種功能。智能體驗很好,他甚至可以用語音控制來切換駕駛模式,當發(fā)現(xiàn)車內(nèi)有人吸煙時,便會自動開啟通風,并且將車窗玻璃下降1/3,很貼心。
AION S Plus搭載同級領先的ADiGO 2.5自動駕駛系統(tǒng),囊括十余項主動安全功能,可全方位保護用戶的行車安全。用戶還可享受全場景一鍵遙控泊車和超視距記憶泊車"黑科技",以及常用常新的OTA體驗。
最后我們來看一下顏值:首先,這兩個車的外觀設計都很出色,AION S Plus采用"全球最低風阻概念車"ENO.146矢量動型設計語言,以靈感源自風和璀璨星芒的"風起星河"為設計主題,車身輪廓和風速前臉也對ENO.146進行了高度還原,呈現(xiàn)"星空戰(zhàn)艦"造型頗為科幻的既視感。光感浩瀚天幕是AION S Plus另一處驚艷的設計,巨大的天幕刻意隨時隨地的仰望星空。
秦Plus EV采用了漢EV同款“EV Dragon Face”設計語言,前臉采用了封閉式格柵、銀色貫穿裝飾條,看起來非常精致。不過秦Plus除了EV版本還有DM-i版本,前臉的風格是迥然不同的,普通消費者很難一眼看出他們都是秦Plus系列,當然這也是比亞迪為了區(qū)分EV和DM-i車型的刻意之作。同時,也因為有不同的外觀,有EV版和DM-i版,給了消費者更多的選擇。
從上面的對比可以看出,純電專屬平臺對比油混或者油改電平臺,的確有一些優(yōu)勢,能將空間發(fā)揮到極致,這個是油混車型和油改電車型做不到的,另外,純電專屬平臺的升級迭代也更加快速便捷。所以,我們建議大家,如果要買純電汽車,就一定要買純電專屬平臺的車型,其帶來的空間表現(xiàn)一定會給你驚喜。
來源:第一電動網(wǎng)
作者:映璇汽車工作室
本文地址:http://www.medic-health.cn/kol/189043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wǎng),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