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一直有一個夢想,就是讓中國的家家戶戶都開上das auto,不過只有兩個“老婆”根本達不到大眾預期的“繁殖”目標。
江淮之所以成為這次的“幸運的新娘”,還是由咱們李總理指的婚。去年在安徽視察的時候,恰巧德國總理默克爾和大眾CEO穆勒也在合肥,于是趕個巧,就撮合了這一對。
為啥大眾會這么輕易就選擇和江淮合作呢?在和江淮達成合作前期,大眾對外宣布了一個全新的2025計劃。計劃表示,大眾將在2025年之前推出30余款純電動車型,爭取將純電動車的銷量提升至200-300百萬輛每年。未來占比大眾總銷量20%-30%。目標很宏大,能背負起生產(chǎn)及消化這些純電動車最靠譜的市場就是中國了。
目前在華在售的純電動車型只有大眾UP一款,先不說車型單一,光原裝進口高昂的售價就已經(jīng)使大眾變得難銷了,大眾肯定沒法憑借著“一枝獨秀”的大眾UP完成2025目標,又囿于中國新能源政策的“地域保護”政策,大眾想在中國市場投放大量新能源汽車只能走合資路線。
對大眾來說,合資對象首先要具備的就是生產(chǎn)純電動車的經(jīng)驗,國內目前有生產(chǎn)經(jīng)驗的也就那幾家,奇瑞和比亞迪名花有主,吉利已經(jīng)有了沃爾沃,長城沒有現(xiàn)成的技術對接,北汽背景太復雜,剩下的就剩陸風、眾泰一些沒有生產(chǎn)與研發(fā)實力的企業(yè),只有江淮最符合大眾的“擇偶”標準。說不定李總理的前牽線并非偶然,而是德方預謀已久的。而江淮就等于是“送上門的媳婦”。
那么對江淮又會有怎樣的影響呢?大家都認為兩家的結合對江淮來說是一種幸運,但江淮真的一點風險都沒有嗎?德國車企在對外技術輸出上,并不像日企那樣毫無保留地分享。而且大家都知道江淮的的核心技術是新能源,但大眾的研究方向卻是插電式混動技術,差異化太大,最后的調和方式很有可能是江淮獨攬研發(fā)重任。
另一方面,大眾精力基本上是在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身上,江淮作為一個“一時圖新鮮”的小鮮肉,會有多少的精力會分到江淮身上。未來江淮大眾在國內出現(xiàn)問題,很大可能性由江淮自行處理,而且以大眾的尿性,完全可以過兩年后再找一個條件更成熟的國內新能源企業(yè)合資開發(fā)。
經(jīng)過前幾年大眾丑聞“滾動播出”后,高層的變動、市值的蒸發(fā)、巨額罰款重壓下,德國制造口碑受損,品牌信譽的缺失都會不同程度上“拖累”江淮。
江淮很有可能最后落得一個“代孕媽媽”的下場,大眾簽一份文件就可以找個代工廠賣車拿分紅這種便宜事也只有在中國才能遇到吧。究其原因還是中國人太買大眾的賬了,畢竟大眾在華還殘留著一定的品牌影響力的。但如果有一天信譽消耗殆盡了呢?
來源:第一電動網(wǎng)
作者:新能源觀察
本文地址:http://www.medic-health.cn/kol/47256
以上內容轉載自,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ǎng)(www.medic-health.cn)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wǎng),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