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行業(yè)中,上汽奧迪每邁出微小的一步都備受關注,而在上汽大眾這家合資公司中,斯柯達品牌卻在大眾和奧迪兩個明星光環(huán)下顯得黯然失色。
雖然擁有獨立的品牌,使用獨立的銷售渠道,但上汽斯柯達并非是獨立的公司,其研發(fā)、銷售在上汽大眾內部都以事業(yè)部的形式存在。
盡管上汽斯柯達獨立之說由來已久,但鮮有實質性動作,直到近日有媒體報道稱,上汽斯柯達以成立專門的研發(fā)部門,未來銷售部門也將獨立。針對這一消息藍鯨汽車記者向上汽大眾方面求證,相關人士并非否認。
品牌獨立運作早有意向,持股1%
早在1984年,上汽集團與大眾集團的合資公司就誕生了,當時名為上海大眾。2000年,大眾集團收購了斯柯達汽車全部股權后,斯柯達品牌就成為了大眾汽車家族的品牌之一,2006年,當時的上海大眾引入斯柯達品牌國產,成為繼大眾、奧迪之后,大眾集團在中國的第三個汽車品牌。
從斯柯達品牌進入中國初期到此后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這一品牌在上汽大眾公司內與大眾品牌的共存方式是內部共享,對外獨立——研發(fā)共享,生產線共享;銷售事業(yè)部獨立,終端渠道獨立。斯柯達品牌在中國市場培育期,內部共享資源顯然可以降低成本,而在外部獨立可以明確區(qū)分大眾與斯柯達兩個品牌的定位。
在進入中國市場的前十年,斯柯達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伴隨著私家用車的需求,上汽斯柯達的銷量連續(xù)數年大幅增長。據斯柯達品牌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上汽斯柯達全年累計銷量達到33萬輛。
快速的增長令斯柯達萌生了獨立之意。時任斯柯達董事會主席范安德曾向中國媒體表示,“斯柯達品牌應該有自己的獨立銷售公司,以統(tǒng)一管理斯柯達在華品牌定位、產品序列以及價值體現(xiàn)等。”此后他一直為斯柯達品牌在華爭取獨立。
2016年的巴黎車展上,斯柯達品牌首席執(zhí)行官梅博納(Bernhard Maier)向外界透露斯柯達在中國的計劃——通過參股上汽大眾,斯柯達已經獲得在中國進行獨立品牌運作的前提條件。
從2016年3月29日開始,斯柯達汽車公司成為上汽大眾公司中股東之一。
50萬輛目標難達成,獨立銷售公司不見影
盡管早有籌謀,但是上汽斯柯達卻遲遲未能實現(xiàn)獨立。
2014年時,范安德曾表示,“斯柯達在中國年銷量達到50萬輛時,我們可以考慮成立一個獨立的銷售公司。” 到2016年,梅博納則曾預測到2020或2021年,斯柯達在中國的銷量能夠達到60萬輛。
事實上,2016年開始斯柯達在上汽大眾中象征性地占有1%股份,但也正是從這一年開始,上汽斯柯達被困在銷量的瓶頸中——2017年銷量持平為33.3萬輛,2018年銷量微增達到34.1萬輛;2019年銷量不增反降,1-11月累計銷量為24.3萬輛,同比下降24.4%。
現(xiàn)實卻比預期冷酷,從今年前11個月的銷量數據來看,上汽斯柯達的銷量一夜回到解放前。
看到今年這樣的成績,在廣州車展前,上汽大眾上汽大眾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賈鳴鏑與上汽大眾斯柯達品牌營銷事業(yè)執(zhí)行總監(jiān)劉新宇組織了一次規(guī)模不大的媒體溝通會,向外界透露了斯柯達的“復興計劃”。
據了解,上汽大眾內部為斯柯達品牌建立了專門的團隊,對將來斯柯達整體的產品構成進行研究。這意味著斯柯達品牌的研發(fā)部門獨立,而距離邁出下一步,獨立銷售部門還有多遠?
大眾家族的品牌已經幾乎全數在中國集結,除了大眾、奧迪、斯柯達外,西雅特、捷達也不斷填補細分市場的空白,如果裹足不前,原本屬于斯柯達的市場,可能逐漸被自家兄弟蠶食。
來源:藍鯨汽車
本文地址:http://www.medic-health.cn/news/pinglun/106467
以上內容轉載自藍鯨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medic-health.cn)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