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制造業(yè)有種公認的看法,最新的制造廠可以是最先進的,因為它可以全套配備最先進的軟硬件制造設備,采用最先進的制造管理流程,前提是它要有足夠高的制造標準體系,有足夠多而且高效配置的人力資源和資金投入。從這個角度看,被貼上PPT造車標簽的造車新勢力玩家其實都有機會打造高品質的汽車,但機會并不均等,因為資源是有限的。在現(xiàn)有的20多個玩家中,愛馳汽車低調到有點神秘,卻有著人所共知的德系背景——它的創(chuàng)始人、研發(fā)和制造團隊幾乎是清一色的德國大眾奧迪系出身。這樣一伙人會造出什么樣的電動車來?
問:您去上饒參加了愛馳U5的試駕和工廠參觀。請先談談對U5這款車的印象,這款車將于本月底上市,很多人關注。
答:這款車的整體輪廓沒得說,從各個角度看比例、造型都相當協(xié)調,車身線條犀利、精致,屬于硬朗動感派;內飾設計非常簡約流暢,看上去干凈利落,典型的新能源汽車風格。
駕駛感受上,開了180多公里,包括大段山路、小鎮(zhèn)擁擠路和高速公路,我沒有懷疑這是一款德系車,剎車、轉向、過彎、高速都相當順手、穩(wěn)健,就是調整能量回收的力度要進入觸控屏菜單,比較麻煩,最大值的回收力度也感覺不足;語音交互系統(tǒng)很好用,溝通起來很順暢,QQ音樂資源也相當豐富,這是我特別看中的;遺憾的是,試駕車的L2級自動駕駛功能沒有開通,沒法體驗。
在制造工藝上,這款車的車身接縫、鱗片效應都找不出問題,內飾裝配也相當精準,完全是德國大眾的路子,讓我這個偏愛挑毛病的人有點失望。
問:同樣是緊湊型SUV,U5可比小鵬G3和威馬EX5貴了不少。您怎么看?
答:U5定位于A+級SUV,在緊湊型的小鵬G3、威馬EX5和中型的埃安LX、唐EV600之間,價格上也是這樣,具體到軸距、車身尺寸也是如此,輪胎是235的,比G3和EX5寬了2公分,后懸架是多連桿的,與埃安LX和唐EV600看齊,而且續(xù)航里程更比G3和EX5多了100公里。這些當然不會是免費的午餐。
我印象很深的是,U5的NVH相當不錯,達到了更高級別轎車的水平;還有就是后排座椅空間很大,在調整好前排座椅后,我(1.82米)坐在后排,膝部到前排座椅之間居然有兩拳半的空間,完全是中型SUV的水平。
總體感覺,U5自身的性能、參數、空間、配置、工藝等與其產品定位和價格定位是匹配的,產品個頭、配置和價格插入緊湊型和中型兩個級別的對手之間,玩差異化或錯位競爭。雷克薩斯NX、RX、ES,還有大眾途觀L、別克昂科威,都是類似的打法,也都是各自品牌的主銷車型。U5會賣得怎樣,值得期待。
問:您剛才談到U5的制造工藝完全是德國大眾的路子。在參觀愛馳的“超級智慧工廠”時是什么感覺?
答:第一感覺這工廠規(guī)模夠大,一期15萬輛產能已經完工,已投入40個億。在融資方面,愛馳的聲量最小,但實實在在的這么多東西已經擺在那里,的確有點出人意料。
第二個感覺這是一家德國大眾的工廠。由于時間關系,我們只參觀了沖壓車間、焊裝車間和質量中心,看到的是經典的德國大眾制造工藝流程,而且設備相當先進。焊裝車間采用一條6700噸級的5序伺服沖壓線,全封閉高速自動化的,每分鐘可連續(xù)沖壓16次,相比之下,北京奔馳采用的是6000噸級5序封閉式自動化沖壓線,生產節(jié)拍為每分鐘最高13次,而一般的沖壓線為每分鐘4、5次。
這里的制造標準照搬德國大眾體系。比如,整車匹配要求對標德系的DTS,關鍵匹配遵循“±0.5”毫米標準要求。
但愛馳并不是在完整地復制德國大眾的制造工藝,而是在此基礎上有了多項創(chuàng)新。比如首創(chuàng)了“車身在線極光測量的定位方式”,“人工智能機器視覺的車門裝配系統(tǒng)”,還有“雙軌雙區(qū)多工位激光雷達高效測量系統(tǒng)”等,都進一步提升了產品的精準度和生產效率,愛馳擁有相關的知識產權專利。
這樣的創(chuàng)新只有在德國大眾合資企業(yè)里摸爬滾打多年、底蘊深厚、經驗豐富且極富創(chuàng)造力的汽車制造本土精英才能干得出來。前提是,給他們機會。一位國內德系造車的頂尖高手也來參觀愛馳工廠,由于飛機晚點,我與他失之交臂。按他的話說:愛馳這些人像瘋子一樣把原來在合資企業(yè)遇到的難題拿到這里來解決了,確實是創(chuàng)舉,一定要申請國際專利,值得合資企業(yè)學習。
問:“超級智慧工廠”應該和AI人工智能、大數據和物聯(lián)網應用有關。其它一些造車新勢力都宣稱自己在這方面擁有領先優(yōu)勢。您怎么看?
答:其它的造車新勢力工廠我沒去過,只是看過相關資料。聽了、看了愛馳后,我的感覺是,它讓我聯(lián)想起了兩年前投產的寶馬新大東工廠,號稱是“中國第一個工業(yè)4.0整車廠”,大數據應用和物聯(lián)網為主要特征的工業(yè)4.0元素無處不在(參見《最“精準”的寶馬車如何造?》)。比如,愛馳針對整車及零部件,通過對點、線、面的掃描,建立單件-車身-整車的完整尺寸監(jiān)控系統(tǒng),從單件到總成,一直到整車形成完整的質量數據鏈,基于在線激光測量大數據分析的質量預警機制,貫通全部生產環(huán)節(jié)的大數據管理等等,都似曾相識。但一位去過寶馬新大東工廠的愛馳工廠高管稱,和寶馬相比,這里的數字化智能管理已經是第二代了。當然,作為第三方,要認可這種結論,還需要做大量比對。
對一些造車新勢力宣稱自己的工廠在“智造”方面擁有領先優(yōu)勢,我個人有一個基本判斷,說白了就是,一個造車新勢力企業(yè)擁有足夠的造車底蘊,把人工智能、大數據和物聯(lián)網作為重要的工具來應用,另一個缺乏造車底蘊,確在人工智能、大數據和物聯(lián)網的應用上更為熟練,結果不會是一樣的,你覺得哪一個造出來的車更靠譜?
但無論怎樣,人工智能、大數據和物聯(lián)網在汽車制造上的運用目的主要是兩個:一個是打造“最精準”的汽車,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整車設計標準;另一個是在生產過程中最大限度地減少次品和浪費,同時提高效率。前者事關汽車的品質,后者事關汽車的成本和價格,這是汽車企業(yè)生存、發(fā)展的兩大關鍵。
U5和主要對手相比,誰是“最精準”的電動車,最終是市場說了算。
來源:網通社
作者:何侖
本文地址:http://www.medic-health.cn/news/qiye/102913
以上內容轉載自網通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medic-health.cn)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