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東風官方
作者 | 吳曉宇
編輯 | 周游
在創(chuàng)業(yè)板IPO獲受理后,東風公司在科技方面又有新動作。
10月19日,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風公司”)發(fā)布了東風新一代高性能增壓直噴發(fā)動機——C15TDR、Sharing-VAN 2.0技術平臺、My@ADAS/AD智能駕駛技術產品等3項產品和技術。同時,東風自動駕駛領航項目也同步啟動。
其中C15TDR發(fā)動機,分為動力版和高效版,可滿足傳統(tǒng)車和混動車需求。其采用模塊化設計理念,動力版和高效版通用化率90%。其中,動力版最大功率為150kW,最大扭矩為320N·m;主要適配混動車的高效版最大熱效率比上一代機型提升了4.6%,達到41.07%,摩擦功降低42%,暖機時間大幅縮短。
來源:東風官方
Sharing-VAN2.0技術平臺,旨在打造移動服務新生態(tài)。其以車為載體,實現各社區(qū)的聯通融合。Sharing-VAN2.0可實現車輛與路的實時交互,實現V2X共享互聯。此外,通過上裝分離技術,車輛既可以作為載人的工具,也可以作為醫(yī)療、移動圖書館等載體,通過平臺的小型化,還可實現清掃、載物、巡邏等功能。
Sharing-VAN2.0 來源:東風官方
My@ADAS/AD 智能駕駛技術產品則以10余萬駕駛員的習慣和風格數據為支撐,推出6大產品:包括高速環(huán)境自動行車的自動駕駛系列旗下的自動駕駛L2(DMS駕駛員狀態(tài)監(jiān)測)、自動駕駛L3-(AR-HUD增強現實抬頭顯示)和自動駕駛L3+(Robotaxi,點對點高速公路自動駕駛);低速環(huán)境自動泊車的自動泊車系列旗下的15m以內的融合全自動泊車FAPA、100~200m以內的場地內全自動泊車LAPA和1~2km內的代客泊車AVP。
來源:東風官方
來源:東風官方
而在東風自動駕駛領航項目方面,東風表示,其總投資達6億元,從2020年至2022年,逐步投放自動駕駛汽車不少于200臺,把國家智能網聯汽車(武漢)測試示范區(qū)域從武漢開發(fā)區(qū)(漢南區(qū))擴展到武漢市核心城區(qū)。
東風技術中心主任談民強表示:“東風技術中心從‘綠能·智能’戰(zhàn)略演變?yōu)椤寤?N’戰(zhàn)略。”具體而言,“五化”包括輕量化、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出行。
輕量化,指廣泛采用輕量化材料、先進成形工藝以及產品結構優(yōu)化設計。據談民強介紹,東風公司掌握了1800MPa高強鋼熱成型、高性能鋁合金擠壓鑄造技術等輕量化技術,完成35種零部件輕量化研究工作,實現減重93.85Kg。
電動化,即同步發(fā)展EV、(P)HEV及FCV整車技術,掌握高集成、高效化、高密度的“三電”核心技術。目前,東風HP3.2a系列純電模塊已成功應用于E70車型,HP2h系列混動模塊已在最新一代車型上搭載匹配。燃料電池電池電堆實現零下20℃無輔助熱源成功啟動。
智能化,即漸進式和跨越式自動駕駛共同發(fā)展。目前,東風公司實現L2自主開發(fā)及L3聯合開發(fā)量產落地,實現10余項智能化功能配置。在L4關鍵技術領域,東風目前已完成Sharing-Van、Robotaxi的研發(fā)。
網聯化,意味著著力打造行業(yè)領先的智能車機系統(tǒng),實現Windlink5.0規(guī)劃目標。
共享化,則是完善互聯互通數據平臺,加快發(fā)展移動出行平臺。目前,東風出行和T3出行兩大平臺,注冊用戶數超千萬。
此外,東風公司整車開發(fā)方面形成了2個新能源+2個傳統(tǒng)動力的模塊化平臺布局,開發(fā)了EEA3.0電子電器架構。
未來汽車日報
來源:未來汽車日報
作者:吳曉宇
本文地址:http://www.medic-health.cn/news/qiye/129884
以上內容轉載自未來汽車日報,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medic-health.cn)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