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具體分析一下豐田在國內(nèi)國外市場的反差如此巨大的深層原因么?比如今年5月我去美國的時候,就感覺那邊滿地的日系,尤其是豐田,且得到當?shù)剀囍鞯母叨日J可。而疫情前在泰國旅游的時候,我也有類似的感覺?!?/span>
在《“我爸給我買了臺豐田”,故事反轉(zhuǎn)了》一文推送當天晚上,就有朋友私信小窗,專門發(fā)來一段感想。
圖|“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豐田車”——這個品牌曾經(jīng)給某些年齡段的國人留下過深刻記憶,但近年來在汽車新能源以及智能化方面,幾乎就是沒有值得一提的表現(xiàn)
這既是由文章引發(fā)的感想,卻也是一種提問。關于日系和豐田為何在美國暢銷的話題,其實在前文的結尾,筆者曾經(jīng)簡明扼要地談過幾句。不過考慮到文章的長度,以及由此帶來的閱讀體驗,所以當時并未就這個問題深入展開。
但朋友的問題,如果要深度展開,則將會極其之龐大。其中不但包含汽車產(chǎn)業(yè)在歷經(jīng)全球化時代近半個世紀后累積的各種歷史遺留問題,亦是各國、各地區(qū)不同經(jīng)濟和用戶習慣綜合因素的疊加,而其背后更有各國政治和經(jīng)濟領域的深層博弈。
這些內(nèi)容的詳盡分析,足以成就鴻篇巨著,將之放在微信公眾號推送,顯然是不必要的,也并非我一個人能夠在短時間內(nèi)完成并詳盡闡述的。
圖|紐約街頭的 豐田普銳斯出租車
關于泰國乃至整個東南亞汽車市場的內(nèi)容,公社最近針對中國汽車出海的話題,專門派遣人員前往泰國進行了為期一周的考察。有關內(nèi)容將會合并到后面的文章內(nèi)詳述,所以在這里,筆者就利用有限的篇幅,針對日系特別是豐田在美國市場長期維持強勢這一現(xiàn)象,提供一個我個人所掌握的視角,以供各位參考。
一位美國居民的“車生活”
許多有過旅美經(jīng)歷的國人,其赴美之后和汽車有關的經(jīng)歷,通常都是一致的——
入學安頓好,穩(wěn)定一小段時間后,設法考個美國駕照出來,然后直接買臺湊合用的二手車。極大的概率,這會是臺日系車,而其中又以豐田卡羅拉的比例為最高。
圖|在美國,給成年的小孩買臺卡羅拉先開著是件很普遍的事。只不過,選擇二手的比例遠高于國內(nèi)
之后便是幾年的學生生涯。期間,這臺卡羅拉會賦予你遠超過不買車那些同學的活動范圍,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你可能會在日常通勤中遇到的危險。
然后在畢業(yè)后找到工作穩(wěn)定下來之后,通常你會選擇賣掉這臺湊合開了幾年的,也不知道是幾手的二手車。若當初選了日系甚至是卡羅拉,則大概率會是一臺新的凱美瑞或阿瓦?。▉喼摭垼?。
再往后一些,如果你沒有選擇回國而是申請到了永居或者入籍,并且事業(yè)生活一路繼續(xù)向上,則會在三十好幾以后換一臺漢蘭達——如果他/她能繼續(xù)接受豐田車的話。
這樣的例子我身邊就有一個。大約十五年前,筆者的一位堂弟前往明尼蘇達大學雙城分校深造,便是這樣的“卡羅拉開局”。
彼時,那臺在堂弟描述中“狀況還不錯”的03款也不知二手還是三手的卡羅拉,花去了他5000美元。而他的購車的理由,與眾多中國赴美留學生,乃至于美國本地年輕人,是一樣的。因為汽車在美國,并不是一個生活品質(zhì)的“加項”,而是其日常的必備工具,真正意義上雙腿的延長部分。
由于美國獨特的城市-社區(qū)構建體系,整個國家的居民實際是高度分散于分布全國數(shù)以十萬計的社區(qū)內(nèi),居住其間者無論想獲得什么服務,都是需要出門至少幾公里前往不同的生活服務設施,或者商業(yè)中心才能實現(xiàn)的。
美國的房產(chǎn)當然也遵循著普世一致的慣例,租金和房價都是以地段以及學區(qū)呈正相關。生活設施密集、毗鄰CBD,或者安全性上佳且擁有較好學校資源的社區(qū),無論房價和租金都是不菲。而國際學生密集的熱門大學,亦屬于此列。所以留學生乃至于多數(shù)美國百姓,為了能夠獲得相對廉價或者自身經(jīng)濟條件能夠承受的居住地,往往會選擇較為偏遠的社區(qū)。
但這就面臨一個嚴重的通勤問題。
圖|自本世紀初以來,美國的街頭治安乃至整個社會的安全性,正日益崩壞?,F(xiàn)階段,想要不和這類群體直接接觸,最佳的出行方式首推駕車
即使就近的生活設施位于幾公里外,這點距離對車來說也許是幾腳油門的事,但若想次次都“腿著”去就比較鍛煉人了。出租車或者網(wǎng)約專車,成本相對較高。而美國的公共交通系統(tǒng),非但在密度和效率上不能與國內(nèi)相提并論,安全性自從本世紀初開始也是每況愈下。
特別是在經(jīng)歷過08年次貸危機重創(chuàng)后,美國逐漸敗壞的社會風氣以及日益嚴重的安全問題,逐漸使得自駕出行成為了相對安全性最高的個人出行方式。
在上述大背景下,好開、可靠性上佳,是豐田能夠在美國市場大行其道的核心價值。況且其還有一個相對美式肌肉車更優(yōu)的燃料經(jīng)濟性優(yōu)勢。而更重要的是,自從20世紀80年代起大舉進軍美國市場以后,豐田汽車積四十年之功,已經(jīng)在全美建立起了高度完善的維修與服務體系。所以維修便利,乃至于零部件易于獲取,也成為了其加分項。
也正因為上述原因,在美國與新車市場同樣重要的二手車市場內(nèi),豐田與雷克薩斯也被普遍認為具有比其他品牌穩(wěn)定的品質(zhì),二手車商在收購這兩個品牌時,一般都會高看一眼。
但對于日本企業(yè)而言,自身品牌價值得到某個市場普遍認可的同時,也意味著其可以賣出更好的價格。
圖|在美國,二手車市場的規(guī)模遠超中國。當然,只是就規(guī)模而言,奸商以及各種坑一樣不少
豐田車在美國,普遍賣得要比本土品牌,比如福特、通用直流要貴上不少。各類同尺寸轎車和SUV等,普遍要貴上3000~5000美元不等。至于定位豪華品牌的雷克薩斯,自不必多言。同樣二手車市場的豐田品牌汽車,也會明顯比其他品牌要來得貴。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聊到這里,筆者突然意識到有必要疊個甲以避免被杠。所以這里要強調(diào)的是,上面提到的只是筆者身邊最為熟悉的案例,那是一個在北京奧運會后不久,拿著家里長輩每月兩三千積攢下來,以及一筆動遷補償款,去美國留學的中國普通留學生的經(jīng)歷。這是特定群體的最優(yōu)解,但并不代表所有人都如此。
美國居民中,家境位居中產(chǎn)平均線以上者,選擇上手就是新車甚至干脆跳過A級轎車,直接來個RAV4(榮放)以及CR-V“開局”的也不乏其人在。至于農(nóng)業(yè)州的紅脖子們,開老爹的舊GMC Sierra、Ram 1500、索羅德 1500或者是“猛禽”也是理所當然之事。
圖|開電動汽車的美國年輕車主目前為數(shù)不少,但想要在沒有穩(wěn)定收入的歲數(shù)買車,其本質(zhì)仍是“拼爹”
至于近年來特斯拉在美國的崛起,趁著這兩年“削減通脹法”給出的巨額美式國補給兒子女兒來臺Model 3或者Model Y的,也未嘗不是一種時髦。
簡而言之,所有這些其實并沒有一定之論,而唯獨可以肯定的是車是一個身處美國土地上的人,過上正常人最起碼生活的基本門檻。而以豐田為代表的日系,之所以能夠在美國市場一路暢銷,近年來的增幅甚至能抵消從中國市場所損失的部分,這背后的根本原因無非有兩個。
首先便是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因為美國政商集團當今的首要目的,是竭盡全力對中國展開圍堵,而在這個大背景下,中國汽車當然是需要嚴防死守的,而日本作為美國政治上的附庸,其車企自然就獲得了在美國市場空前的自由。
其次則是美國人的用車習慣和用車環(huán)境,已經(jīng)被日本車企徹底摸透了。而完全摸清市場規(guī)律的資本會如何妄為,想來也是多數(shù)人都心里有數(shù)的。
圖|豐田位于肯塔基州的旗艦工廠,目前該工廠正被追加投資,以便可以生產(chǎn)純電車型
不久前,美國兩院在激烈黨爭之際,以少見的合作態(tài)度通過了提高中國電動汽車進口關稅的決議。然而這番看似延續(xù)特朗普時期對華貿(mào)易戰(zhàn)的操作,是純粹的政治宣示,旨在提高拜登政府在新一輪選舉中的支持率。
但需要注意的是,這對中國車企并沒有任何實際的傷害——因為美國企業(yè)長期通過各種政商渠道,調(diào)動一切手段,早就基本阻止了中國產(chǎn)汽車,通過市場方式進入美國市場的可能,甚至包括同品牌合資車型。
之所以要如此而為,乃是因為放任中國產(chǎn)汽車進入美國市場的結果,必然是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橫掃整個市場。因為自2010年前后,國內(nèi)企業(yè)徹底解決造車技術問題以后,在華生產(chǎn)無論自主還是合資品牌汽車,在配置方面就開始一路向上猛拉,并且在最近兩年內(nèi)開啟了幾乎可以說舍生忘死的行業(yè)價格戰(zhàn)。
圖|美國在售亞洲龍部分車型的配置和售價
就在去年,新款亞洲龍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營銷事故,其“五大殺手锏”的宣傳文案一度遭到國內(nèi)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的群嘲。大家不太能理解都2023年了,真皮方向盤、真皮座椅、真皮檔把、前排座椅電動可調(diào)、后排座椅六比四可倒這些,居然還有車企能來堂而皇之地當作車主福利來吹。
然而這真的值得嘲笑么?
在筆者看來,這與其說是營銷事故,不如說是文案串了場而已。因為在海那邊,如果新款亞洲龍若真的加上這五項配置,確實可以用“良心”來自吹一番。畢竟在美國銷售的車型,無論日系還是美國本土車企,其可以低配的程度,是突破國內(nèi)車主想象力的。
想象一下,這年頭中國市場上在售的車型里面,還有哪款是只裝一個揚聲器的?除去當年的老款五菱宏光,要論“新車”恐怕只能去老頭樂里找了吧?
然而在美國銷售的本田CR-V、豐田榮放、斯巴魯傲虎,其“丐中丐”款就真的敢只給你上一個喇叭!然而問題的核心在于,這些車的最低配,也得是3萬美元起售的。
至于亞洲龍,想必國內(nèi)的朋友是無法想象沒有后排出風口的車型的吧?甚至在美銷售的雅閣的中低配,也同樣是沒有后排出風口的。但是在目前的國內(nèi),除了基本被用來當出租車的老款榮威Ei5,筆者翻遍近年來的各種新款油車和電車,也只找到了朗逸新銳版是這樣的。
圖|要在國內(nèi)找個沒有后排出風口的新車,目前是不太容易的。圖為朗逸新銳版
然而問題在于,朗逸新銳版的經(jīng)銷商報價目前僅為6.9萬元起,合當前匯率還不到9500美元。
不要覺得驚訝和奇怪,在美國市場銷售的日系車,就是這樣仍舊不愁賣。然而這能怪車企么?作為企業(yè),它自然是以謀取利潤最大化為存在目的的。
反正一句話,都已經(jīng)把消費者都收拾服服帖帖的,既然能躺著賺錢,又憑什么要去“卷”?
“來美國實現(xiàn)的第一個夢想,就是開上了日本制造的豐田漢蘭達,在國內(nèi)加價二手都離譜的神車,在這里五千美元實現(xiàn)了,2006年的車,跑了14萬5000英里,也就是20多萬公里。”
今年5月中旬的時候,躥紅一時的某新生代“潤人”,在其X主頁上如此宣告。這不是一篇批判什么,分析政治觀點的文章,在此引述該例子只為了說明中、美兩國的車主在巨大的差異之下,某些堪稱頑固的共通點。
也許有人驚訝于美國二手豐田車的廉價——按照你前面的說法,這有點不對呀?
圖|理解他人選擇,尊重他人命運
別急,這事其實后來還有下文。因為就在上個月頭上的時候,這位“小舞”又發(fā)了一條新的推文,哀嘆白丟了這五千美元——開了不到一個月的車,已經(jīng)亮起了三個故障碼。
國內(nèi)自然找不到06款那么老的漢蘭達,不過筆者隨手搜了搜二手車平臺,里程數(shù)略少、車齡略短的漢蘭達兩驅(qū)高配,這價格比之美國的二手車行情,只是略便宜一些(6萬人民幣對比8500~9000美元)的程度。真正價格被拉開的,是新車。
美國Highlander的價格范圍大致在39120美元到51525美元?。而國內(nèi)最新的24款車型頂配售價折算目前美元匯率,還不到41300美元。當然這里又要疊甲了,筆者畢竟只是舉個例子,中美汽車消費市場有著部分共通點,對于部分車型有著相似的執(zhí)著。但生搬硬套其實并無意義。
比如在Highlander之上,豐田汽車美國市場個Grand Highlander,即基于Highlander放大和拉長車身搞出來的中大型車。整體定位介于漢蘭達與紅杉之間。此外,被車友們戲稱為“美國五菱”的通用雪佛蘭汽車旗下超跑科爾維特,進口到國內(nèi)稅后差不多要170萬人民幣起。但其在美國市場內(nèi)的價格僅60000~120000美元而已。
圖|平民階層生活工具挺貴,玩具車倒是挺便宜,美國的市場按照中國標準堪稱畸形。當然,美國人大概率也這么看我們
在這個世界上,除了基礎理論之外其實不存在能夠一概而論的事物。同一件事情只要跨越國界,也就各有其國情在此。就比如說,在美國起售價格22000美元的卡羅拉,在中國市場目前76800元人民幣開賣。又比如說,上面提到的科爾維特。
總之一句話,在現(xiàn)階段中國,入門級車或者說是平民車,正隨著我國新一輪的產(chǎn)業(yè)升級便宜又高配。反倒是高端進口燃油車,卻由于大排量帶來的高能耗,需要繳納特別高昂的稅賦。
但這個問題到了美國,則又完全反了過來。盡管其不少“高端”車型看似售價便宜,對德國和日本等盟友國家的進口車關稅也相對低廉,然而由于其社會已趨于板結化,市場的“熵值”正奔著無窮大,資本為了盡可能擴大收割基礎,成為普通人必不可少出行工具的“低端車”價格,亦被人為大幅度抬高了。身處美國作為草根階層,縱然滿心愿意,這個“韭菜”也是必須得當?shù)摹6吹故怯绣X人,會活得比較滋潤。
當然我們也得知道,豐田等日系品牌在美國過上好日子,實際也是最近十幾年的事情。如果往前三、四十年,你還能見識到美式“U型鎖”的威風
圖|牌子上的內(nèi)容為“如果要在美國賣車,就得在美國生產(chǎn)”,署名為美國汽車工會(United Auto Workers,UAW)
我大清自有國情在此——前幾年,這個表情包被不少人拿來嘲諷國內(nèi)的各種問題。這話是對的,只不過主語換成花旗國乃至世界上的任何一國,也同樣正確。
來源:第一電動網(wǎng)
作者: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www.medic-health.cn/news/qiye/237046
以上內(nèi)容轉(zhuǎn)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zhuǎn)載內(nèi)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ǎng)(www.medic-health.cn)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wǎng),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