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早年大家還流行上BBS那會,在筆者視為網(wǎng)絡大本營的論壇里,曾有資深壇友總結,人在踏上社會并直至人生中間點那一刻,前半截旅途中的四件大事:買車買房,結婚生子——基本上,忙完上面這四件事后,你也差不多三十五奔四十去了。
“所以,后半截開篇應該忙什么呢?”我記得自己當初回帖時這么問來著。而帖主的回帖很快也很簡短——大概是換車吧。
換車?這是當時剛剛二十出頭,出家門不是地鐵就是騎自行車的筆者,所不能理解的。畢竟買車在當時的我看來,都是看起來那么遙遠的事情。
圖|依稀記得,那應該是2007年的事情。而當時的上海街頭,還遍地“普桑”
十七年的光陰對于人生而言,亦是一段很漫長的時間。即使上面這一切仿佛昨天的記憶,而我也確實如那位大哥所言,到人生后半截第一件大事來臨的時刻了。
因為就在今年4月中旬一個周末的傍晚,我和妻子帶著兩歲半的女兒從郊野公園返家之時,上車之后的小朋友,意猶未盡地開始試著站在汽車的后座上彈跳。
然而這一次,她的小腦袋直接撞到了車頂上。在寶寶的哭聲中,我注意到了堆在車內(nèi)各個角落的各種零碎,突然就意識到,車似乎該換了吧?
筆者的第一輛車,是某合資品牌旗下的一款緊湊型燃油家轎,購置于七八年前。
當時在經(jīng)過有限的折扣后,裸車價大約16萬出頭。在換了液晶儀表盤,然后算上各種稅費以及首年車險之后,車輛最終落地價格,大概是18萬左右。
圖|不用猜了,作者最初那臺合資家轎便是這
這個價格在今天看來頗有點不可思議,但在2016年卻頗為合理。事實上身處上海想要買車,若是不打算掛外地牌照路權受限,那么在上述價格基礎上,必須再算上一張“全國最貴鐵皮”的成本。
所以為了當年拿下那臺A級家轎,筆者可以說是在掏空自己工作七八年的積累再利用銀行當時的貼息分期活動,最后還得靠父母的一點贊助。其中苦楚,恐怕只有北京那些排隊搖號十年的朋友,才能有所理解。
而且那個年代的車,除非你愿意加價買日系,否則官方定義是A級,它就真的只是臺緊湊型車。所謂的A+級跨界?對不起,當時是不存在的。
當然,以筆者買車那會的視角,無論是最初的單身時代,還是后來結婚之初的兩人世界,A級轎車都還應付自如。畢竟以我們家對車的需求,除去每日的通勤、偶爾節(jié)假日來個說走就走的旅行等等,也基本夠用了。而這樣的狀況,一直持續(xù)到了女兒的誕生。
車里多個小孩,可不僅僅是多占個座位的問題,其必然導致家庭用車習慣的顛覆性改變。
圖|作者的女兒,也是換車事件的基本推動因素——在某個階段,女寶的玩鬧程度可一點不比男寶要差到哪里
首先是座位更加緊張。無論是一歲前的嬰兒籃,還是稍微大些后必備寶寶安全椅,都令原本就不寬敞的后座實際只剩下一個座位。于是偶爾接個親戚送個人什么的,人數(shù)也
被限制在最多兩個。
此外,孩童在滿4歲前離不開的童車,以及幼童出門必備的各種零碎,在此后相當長的時間內(nèi),也勢必霸占車尾箱空間。而若是要出門旅行,較真的妻子還會帶上自家的電熱水壺等等,以便確保絕對的衛(wèi)生。
第二個問題,則是通勤成本。
圖|一次需要送妻子上班的早間通勤,總里程44.3km
由于單位和家相距太遠,我每日通勤距離非常之長。只是自己上下班的話,日往返距離至少70km。而若是早晨需要送妻子到單位樓下,則總里程將達到80公里。其中的燃料消耗,如果按照平均7.5L的油耗換算,以目前的油價,每天光油費就要45元打底。而這還沒算上保養(yǎng)的錢。
當然最后一點,也是車輛壽命的考慮。畢竟已經(jīng)過了免檢周期,大保也進行過了兩次,累計行駛距離接近14萬公里。無論后續(xù)養(yǎng)護還是設備老化方面的考慮,這些因素結合上面的那兩條,結論也是明確無疑的。
是到了重新考慮車的問題的時候了。
現(xiàn)在的關鍵,究竟是換車,還是再買臺車?
很多上海家庭遇到家里目前這臺車不能滿足需要這類情況,很可能會選擇另外購買一臺新能源小車。不過這樣的操作有個前提,即家里目前這臺車,必須是個“大車”。
或者是個B/C級尺寸,空間相對充沛的轎車,甚至是有臺 途觀L、漢蘭達甚至途昂這種尺寸的SUV。筆者家里的情況與此不符,因為我是部A級家轎。所以,問題到了我這兒,就只有換車一個選項。但具體換什么車,又是值得說道的地方了。
內(nèi)部空間大、能裝這兩點自不待言。另外,鑒于我的日通勤距離,新車的燃料經(jīng)濟性必須有顯著的改善。然而這一點,卻存在一個關鍵性的矛盾。
筆者那臺開了七八年的老車,其實油耗表現(xiàn)在所有燃油車中,可以用“卓越”兩字來形容——雖然身為A級車這必須喝95號“細糧”,然而其在100km時速下,卻曾有過百公里3.8L的驚人表現(xiàn)。
圖|原諒拍的時候手抖。當然這個油耗,并非車輛的最佳表現(xiàn)
而在從筆者家里去往單位的35km單程(15km地面道路+20km城市快速路)完全無擁堵的狀況下,其單程油耗可低至4.7L。即使高峰期一半的路段處于重度擁堵狀態(tài),也可以壓在8L這條線上。
所以根據(jù)上面的日油耗45元打底,按每月用車26天計算,現(xiàn)在每月的燃料成本為1170元。實際上此前在部分跑得特別多的月份里,月油費賬單曾經(jīng)有過破1400元的。
綜上所述,新?lián)Q的這臺車,必須是新能源車型??紤]到車內(nèi)空間方面的改善,顯然SUV車型要比直接換一臺B級或者C級轎車要更有優(yōu)勢。而既然是一款中型級別以上的新能源SUV,那么智能艙駕也是需要跟上的。畢竟我身為汽車從業(yè)者,沒有理由不去與時俱進。
這么看來,問題其實很清晰???不過別急,這事真不是小編我一個人說了算的。
成家以后,無論買車還是買房,但凡家中大事,搞一言堂在中國是行不通的。而筆者的妻子,卻并不喜歡SUV。她的理由也很簡單——SUV難看,轎車好看!此外,妻子對各種新能源車也沒有好感。因為她的抖音賬號,整天給推送一些“電車起火”之類的內(nèi)容。
家,從來不是一個講道理的地方。即便你是從業(yè)人員,但配偶通常只需要一句“就你懂,別人都是傻子”就能輕易“反駁”了。怎么著,你還能和自己老婆辯個明白?
圖|家里倒是一度考慮買臺奔馳C級轎車,但即使之前的優(yōu)惠力度,不超預算也只夠“地花板”配置,可以說要啥沒啥,另外油耗高保養(yǎng)也貴
為了做好說服和溝通,小編帶著妻子去多家4S店試駕了多款B級、C級燃油轎車。耗費了挺大的功夫,用實打?qū)嵉念^部空間以及后排地臺高度,實現(xiàn)了完美勸退。但安全性的疑慮則比較費事,在發(fā)現(xiàn)講道理說不通之后,我只能有事沒事拿著妻子的手機重新刷新其賬號標簽。
最后耗費超過一周時間,終于重新建立了新的推送索引關系……
最后,在決定換車這事之后,經(jīng)歷了整兩個禮拜的磨嘰,筆者家里終于就是不是換車以及換什么類型的車,達成了夫妻倆口的一致意見——中型以及以上尺寸的新能源智能SUV,不能選純電,但必須新一代混動或者增程。
由于家里有固定車位,能夠安裝私樁,可以利用每天22時到次日6時的谷底價格來充電。
換句話說也就是,如果一切順利,則小編以后的每公里通勤成本將可以削減至不足1毛錢,也就是每日7~8塊錢的程度,因為上海這邊電網(wǎng)半夜的谷底電價每度只有0.307元。每月能夠節(jié)省一千塊的油錢,著實美滋滋。
當然,還有個預算范圍的問題。關于這一點,兩口子商討的結果,是根據(jù)家庭目前手頭可動用的現(xiàn)金,限制再落地價格不超過28萬。
確定了換車,明確了預算范圍,接下來就到了最后但也是最關鍵的,具體買什么車這個問題了。
預算不超過30萬的,非純電的混動智能SUV車型,要求至少中級尺寸——如此圈定的范圍的車型,以目前國內(nèi)車市而言,雖然不很多,但其實也有的可選。
從主觀上來說,筆者第一選擇,是傾向于購買問界新M7剛剛發(fā)售的Ultra系列。
圖|今年5月末,小編受邀參加過新M7 Ultra的媒體試駕會,對其除饋電油耗外的表現(xiàn)頗為滿意。奈何具體到要自己掏錢的時候,超預算了……
盡管增程式車輛在饋電狀態(tài)下,油耗并不比同尺寸燃油SUV更好,但新M7系列勝在有個40~42度電的大電池。而超過5米的車長和2.82米的軸距,選個大五座車型內(nèi)部空間充裕到了可以隨便小朋友蹦還是跳的程度。
此外,問界系列在智能化方面也是目前最讓筆者所滿意的。新的M7 Ultra更是全系配備了CDC懸架。若是選個四驅(qū)版,聯(lián)動上智駕系統(tǒng),能實現(xiàn)途靈底盤的大多數(shù)功能。
但問題的關鍵在于預算。Ultra版起售價格是28.98萬元,直接穿透了我的預算上限。而且這種新勢力大家都懂的,裸車不選點東西,再在其商城里買點電動踏板、椅背小桌之類的配件,未免顯得比較那啥……
“為什么不買個比亞迪?”在問界這邊碰壁后,妻子提出了她的意見。
這話倒是提醒了我,畢竟從今年起,比亞迪品牌是本地新車增速銷量最快的新能源品牌。現(xiàn)款的唐以及護衛(wèi)艦07的DM-i車型,都符合之前圈定的范圍,而且價格可以說是非常實惠。
剛好在離家不遠的商業(yè)中心,就有一家王朝網(wǎng)絡的門店,所以提出這個建議之后的周末,我們就去試駕了。
總體的感覺,可以說是中規(guī)中矩的,沒有槽點但也談不上驚艷。事后詢問了小區(qū)內(nèi)開同款車的鄰居,被告知油耗真的“很香”——饋電狀態(tài)跑高速,130~140km下油耗只有7個多。
圖|在筆者小區(qū)里,比亞迪的“濃度”其實非常的高,細看私人充電樁幾乎一水的BYD
然而筆者需要的是大五座,現(xiàn)款唐只有六座和七座車型。此外以個人審美,其混動車型未免顯得有些老氣。而海洋網(wǎng)絡的護衛(wèi)艦07,倒是個大五座車型,只是妻子在店里見過后,表示“不太能接受這齜牙咧嘴的造型”。
糾結一番之后,最終還是放棄了。
在那之后,筆者又考慮過嵐圖FREE以及理想L6。不過,前者要6月底才能上市,雖然其升降式的中控臺三聯(lián)屏科技感倒是不錯,畢竟尚未交付,筆者也沒有試駕過心里沒底。
圖|沒有遮陽簾很曬倒也罷了,后排沒了大彩電那還叫理想么?
至于理想L6,冰箱+大沙發(fā)的配置對老婆孩子來說確實享受,但別看其標稱的5.6秒零百加速,但駕駛體驗卻頗有些“劃船”一般的感覺。其駕駛體驗至少在我本人看來,幾乎可以用毫無體驗來評價。更何況,以“冰箱彩電大沙發(fā)”打出招牌的理想L系列到了L6上,畢竟是缺了后排“大彩電”的配置啊。
換車的事折騰到這里,我已經(jīng)有點挑花眼的感覺了。
圖|我也不瞞大家,確實動過些許小心思,不過真的就是“動一下”而已了
在此期間,我們曾經(jīng)去看過方程豹以及坦克。在試探著是否買豹5或者坦克400以后,收獲了妻子的靈魂問題——你是不是打著為我們娘倆和家里的旗號,只是想弄個新車自己玩玩?
當然咯,這兩款車也有問題,畢竟當前盛行的硬派越野,不但純電續(xù)駛里程偏小,饋電油耗也比較難看。的確偏離之前規(guī)劃的用途和換車目的。
一度筆者打算退而求其次,考慮過問界新M5,但是發(fā)現(xiàn)其在后排空間改善上,實在是非常有限。最后還是只能作罷。
圖|問界新M5的智能艙駕同M7,但是后排空間真的不太夠啊
最后這個選車看車的過程,就斷斷續(xù)續(xù)折騰了一個月。直到臨近5月底的時候,仍舊是沒一個準。很多時候,選擇太多以及定位過于精準,也會對執(zhí)行構成重大阻礙。
但轉(zhuǎn)機也在這時候出現(xiàn)。
5月最后一周的周四,借著吃午餐的機會,我對同事們吐槽幾句看車選車時遇到的問題。而這時候,公社的杜老師突然插了一句:“你何不考慮下領克08?”
對于一個車媒人來說,領克的名頭當然不陌生。甚至我居住的小區(qū)里,就有一位二十五六歲年紀的鄰居,日常開一臺領克03通勤。之所以能夠記住這臺車,乃是因為此人的駕駛風格,頗有一種腳像是焊在油門踏板上那樣的感覺。
可能也因為上述原因,導致筆者產(chǎn)生了某種刻板印象,普遍認為這是一個完全面向年輕人的汽車品牌。
但實際上,無論是定位品牌旗艦的領克09系列,以及不久前上市的領克07,近年來領克也在轉(zhuǎn)型,家用這個屬性在品牌中的比重,正在被不斷提升。
圖|“未曾設想的道路”點亮!
至于上面提到的領克08,不僅全方位滿足最初圈定的要求,而且以我的預算,完全可以選個頂配四驅(qū)版,滿足三口之家負責開車的那人的,那么點對于駕駛質(zhì)感的小小渴求。
于是在那周的周六,我?guī)狭死掀藕⒆?,前往領克中心看車以及試駕。
當天的結果就是,我家三口人,包括不滿3歲的寶寶一起,一致決定就買這個車了。一直對買臺SUV不情不愿的妻子,在座椅通風按摩功能以及副駕駛腿托的齊心協(xié)力下,對這個決定表達了最終的認可。
大定是兒童節(jié)那天下的。6月20號,也就是過了三周以后,車就從余姚工廠運到了上海。接到經(jīng)銷商通知后,我于次日提到了車。
圖|兩部車僅有的一張合影
再往后的事情,其實也簡單了。
聯(lián)系收二手車的店家,上門來看車。至于退牌的工作,由對方一條龍搞定。所以到了7月1日,我就憑著藍牌額度單,去車管所驗車換到了綠牌。有關上海這邊的新能源上牌規(guī)則,這里就不專門說明了。
由于這完全是作者個人換車經(jīng)歷的真實敘述,而考慮到為了避免被誤會為這是一篇“充值文”,所以有關領克08的具體性能、優(yōu)點,乃至銷售政策之類的,就不一一介紹了。反正這些也都是公開信息。
圖|上完牌,終于“完全體”了……
曾經(jīng)有朋友說:很羨慕你們汽車媒體工作的,對行業(yè)非常地熟悉,買車從來都是只買對的。
不過你看了我的經(jīng)歷之后,想必多少能打破原來的濾鏡了吧?畢竟,筆者最初考慮買的車,和最后選擇的品牌以及車型,可以說是完全八竿子打不著的。車媒人買車的時候,一樣受制于自己的認知局限性,而且往往還因為不相干的東西知道得太多,很多時候會有一種有過多信息需要篩選的問題。
如果有朋友想問我一個月來的使用感受,那么我可以很中肯地給出“滿意”兩字作為回答。
不足之處也是有的,比如智駕方面,確實和“遙遙領先”有不小的差距。好在,吉利、魅族,以及提供智駕解決方案的黑芝麻智能,也足夠努力。自從去年9月上市以來,系統(tǒng)版本號已更新至1.4.3。
所以對一切缺陷和不足,都可以用一種發(fā)展地眼光來看待。
不過這次的故事講到這里,相信已經(jīng)有人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問題了——你上文不是說了么,要配私樁來著,還什么“美滋滋”來著。所以裝好了沒呢?
圖|在背后的墻上接上私樁以前,這個故事還沒有結束
實際上,小編換車大計,確實卡在了這里。一直到本文發(fā)表之時,小編還在用小區(qū)內(nèi)的公樁在充電,每度電收費1.29元。
因為就在7月初的時候,妻子拿著申請安裝電表的文件(安裝充電樁前,必須向中國電網(wǎng)申請新裝對應的電表)找到物業(yè)要求蓋章,結果被以“地庫變電房功率滿負荷”為由給打發(fā)了……
充電樁,是無論如何必須要裝的,否則這換車大計就是個半吊子的笑話。目前后續(xù)的扯皮正在進行中,有關其具體過程以及最終的結果,小編決定在下一篇文章的敘述。
來源:第一電動網(wǎng)
作者: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www.medic-health.cn/news/qiye/238506
以上內(nèi)容轉(zhuǎn)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zhuǎn)載內(nèi)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ǎng)(www.medic-health.cn)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wǎng),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