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的汽車市場,總給人一種感覺,仿佛5G時代到來之后,高級別自動駕駛技術落地就變得格外“容易”。
哪怕此刻,在詞條上搜索“L4級別自動駕駛量產車”這一關鍵詞,與之相關的新聞超過不止20頁。而只是匆匆掃過,就已經能看到,包括乘用車和商用車在內,至少有5款車型都自稱為“全球首款L4級別量產車”,時間最早的在2018年。
最早拋出這個“噱頭”的是誰已無從證明,但唯一能夠得知的是,到目前為止,我們原本想象中那副“不需要司機的場景”還遠遠沒有實現。而當越來越多的車企開始用高級別自動駕駛落地作為宣傳點時,很多人不禁對這個概念產生了懷疑,到底什么才是“無人駕駛”?有生之年,我們還有機會見到它原本應該有的面貌嗎?
但幸運的是,在這個9月的鄭東新區(qū),我們終于見到了“最像自動駕駛”的自動駕駛。
最像,也是最不像自動駕駛的自動駕駛
在被稱為“鄭州陸家嘴”的鄭州龍湖金融島上,我們如同普通乘客,乘坐了一次“鄭東新區(qū)自動駕駛1號線”。這條線路全長17.4公里,共設置16個站點。
如同此前所有的測試一樣,“安全員”仍然是車內的常規(guī)配置。但與其他車企更為激進的路線相比,宇通集團卻將十分保守地將運行在1號線上的智能駕駛公交U12,定位在了L3級別。也就是說,即使經過長時間運營,車內也不會取消安全員的配置。
宇通集團新能源研究院院長李高鵬表示,“我認為公交車這一類產品是不能離開安全員的,因為車上拉著幾十位乘客,運營的環(huán)境更為復雜,運營里程是非常長的,所以這樣的產品我們的定位是通過自動駕駛技術提高它的安全性,另外通過車路協(xié)同系統(tǒng)實現車輛運營,車速的提高,效率的提高?!?/p>
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河南省分公司政企客戶事業(yè)群河南分部副總裁朱練忠也表示,作為一款公交產品,大家對它的關注點并不是這個車上有沒有司機,而是能不能更快捷、更準時的到達他所要去的地方。“我覺得這是產品定位的問題,并不是能不能或者敢不敢的問題?!?/p>
話雖如此,但當車輛真正進入運行之后,我們卻驚奇的發(fā)現,這輛只有L3級別自動駕駛的公交車,卻實現了此前任何一輛“L4級別”都沒達到的水平。
正如上文所說,這是一次能稱之為“最像自動駕駛”的體驗。首先,全程17.4公里的行駛過程中,沒有出現任何卡頓狀況。無論周圍是否有社會車輛經過,公交車都能非常平順的行駛。且在轉彎,減速、停車,加速等各個環(huán)節(jié),表現均十分優(yōu)秀。
更為關鍵的是,無論是特定園區(qū),還是實測道路,此前的自動駕駛巴士大多速度都非常慢,不夸張的說,和共享單車的速度幾乎相差無幾,而這也是讓人最“出戲”的地方。畢竟平時在路上見慣了橫沖直撞,有空就鉆的公交車,當看到眼前這輛行駛“龜速”,對行人和其他車輛過分“彬彬有禮”的自動駕駛公交車,總感覺這就是個自娛自樂的“大玩具”。
但此次宇通的U12,最高時速可達50km/h,平均行駛時速保持在25km/h,這樣的時速與市內運行的公交車相差無幾。
而對于乘客而言,最爽的事情,莫過于在這個島上,公交車擁有絕對的路權,可以任意改變紅綠燈的時長。當橫向兩側沒有車輛駛來時,公交車會給紅綠燈發(fā)送信號,紅綠燈會直接變燈,保證車輛的快速通行。
“我們的目標就是全程不停車?!痹谲噧戎v解的工作人員表示,但這不代表著自動駕駛公交車將享有絕對的權利,只是相對而言。比如當橫向過來的車輛數量較少時,公交車所在的直行車道將會按“資源的最優(yōu)分配”來縮短紅燈時間,或許是10s,或許是30s。而這從很大程度上也就保證了U12最初誕生的愿景—— 為市民提供更便利、更有效的出行。
李高鵬介紹,在車路協(xié)同信號優(yōu)先的系統(tǒng)下,路口通過率由此前的47%提升至79%,紅綠燈等待時間由17s縮短到2s,平均運營車速提高1倍。
試想一下,倘若公交車能夠如同地鐵,有一份準時的到點時刻表,且擁有相對的路權,盡量在中間不停車,那么有誰會不愿意乘坐呢?一旦城市公交的使用率提高,那么早晚高峰的擁堵情況便能得到很大好轉。
正因為其這樣的表現,這也是一次最“不像自動駕駛的自動駕駛”。如果不是面前的屏幕時刻提醒著乘客,安全員的雙手并沒有放在方向盤上,那么這完全就是一輛正常行駛在路上的公交車,只不過運氣很好,一路綠燈。
所謂“我國首個實現自動駕駛商業(yè)應用驗證的智能公交路線”,名副其實。據了解,自動公交1號線已于今年8月份開通運行,目前共有12輛車投入運營,市民可免費乘坐。但工作人員也告訴第一電動網,由于目前金融島還處在建設階段,所以到這里的大多是游客,一般都駕駛著私家車,因此目前公交車的使用率并不是很高。
構建智慧出行生態(tài)圈
說完絕佳的體驗,再來看看宇通在背后都做了哪些努力。
事實上,關于自動駕駛的研究,宇通從2013年便已經開始布局。而自2018年12月開始,宇通自動駕駛巴士在宇通工業(yè)園、海南博鰲、鄭州智慧島、金融島等多地安全運營超過600天,開放道路運營公里數超過6.4萬公里,累計接送乘客8.2萬余次。
長達7年時間的積累,如今宇通已經形成了完善的自動駕駛技術平臺,能夠實現安全、高效、智能、互聯的整車產品解決方案。
而9月8日,宇通也正式發(fā)布了其智慧出行品牌——WITGO。拆分來看,字如其意,Wit=智能,Go=出行。在WITGO智慧出行解決方案中,包含了聰明的車、智慧的路、智能站臺、無人場站、運控平臺和自動充電6個方面,覆蓋車輛使用的各個階段。
在現場,除了U12之外,宇通也展示了另一款“聰明的車”——自動駕駛巴士“小宇”。相比于能夠正常上路的公交車,“小宇”的運營場景明顯縮小了一些,更適用于園區(qū)、機場等微循環(huán)場景,同時也可以用于點到點的網約車運行。
而“智能站臺”將是用戶能更加直觀感受到的另一項科技。為了提升用戶的乘車體驗,宇通在每個站臺中配備了配置墨水屏,售賣機,共享柜等設備。讓乘客能夠享受到更便利的服務,同時更加直觀地了解車輛運營情況。
例如,每個智能站臺都安裝了USB插口,能夠供等車乘客充電,而針對一些沒有帶充電線的用戶,還有隨時可租用的共享充電寶,可謂雙重保障。而每個座椅上方的儲物柜中也放置了公共雨傘,以防乘客在下雨時的不時之需。
同時,站臺兩側有兩個墨水屏,不僅能夠準確標明公交車的到站時間,而且還可以為用戶計算出該車輛達到總站的時間,使用戶能夠更加合理的安排出行計劃。除此之外,墨水屏也將展示出每輛車內的載客情況,對于一些不喜歡擁擠,也不著急趕時間的用戶,可以根據這一數據隨時調整自己的乘車計劃。
而在整個乘車過程中,還有一點讓人記憶深刻。當車輛行駛至總站,剛一進門口,司機就先行下車了。而工作人員告訴我們,這就是無人場站的好處——安全員到這時就可以下班了,接下來進入停車位,充電,包括出發(fā)時的挪車和發(fā)車,全部都由車輛自己來完成。這不僅能夠使車輛充分利用峰谷電價差,節(jié)省成本,同時充電功率高達369kW的充電樁,也使得充電速率提升了1倍,1個小時即可充滿電量,大大降低了充電作業(yè)的勞動強度。
在這樣一套近乎全自動的場站內,目前僅需一個調度員就可以完成所有工作,大大減少了人工成本的投入。
能夠完成這樣一套非常完整的智能解決方案,只有車是完全不夠的。因此在現場,除了宇通之外,我們也看到了包括鄭東新區(qū)建設開發(fā)投資總公司總經理助理祝賀、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副總經理趙曉冰、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河南省大企業(yè)部部長黃海等相關負責人的出席。而他們背后的企業(yè)也分別肩負著這套解決方案中5G、大數據、車路協(xié)同等方面的技術實現。
李高鵬表示,“我們的優(yōu)勢就是造車,宇通是造車起家,也是把車造的越來越好,去越來越多的國內和國際市場,這是我們前期做得工作。但是,就目前來看,隨著技術的發(fā)展,就像今天提到的包括信息通過技術,5G,包括大數據,包括自動充電等等技術的發(fā)展,它帶來了自動駕駛技術在汽車領域甚至客車領域迅速的示范推廣?;谶@樣新的技術一定會帶來新的產品、新的價值鏈、新的朋友圈、新的業(yè)態(tài)。”
因此,作為一家車企,宇通的定位仍然是把車造好的同時,也要把朋友圈團結好。
除了政府、車企和技術公司之外,想要將這套系統(tǒng)規(guī)?;涞?,迅速建成示范區(qū),讓人們得到真正的體驗,還需要引入一些科學的理論模式,而同濟大學交通工程學科教授楊曉光的加入剛好解決了這一問題。
“我們告訴政府應該做什么,企業(yè)應該做什么,學界應該做什么,包括其他方方面面的業(yè)態(tài)做什么,總有人拿總體方案。一切都是因為智慧公交或者自動駕駛公交而產生的,所以你有一定的責任把大家團結起來,像今天這樣,然后往下走?!?/p>
同時,他也認為,與其他在建設智能交通或者自動駕駛示范區(qū)的城市相比,鄭東新區(qū)是很不一樣的。“它們做的事情更多是以小汽車、乘用車為主,所以它更多關注的還是小汽車的自動駕駛技術本身,但真正能夠形成服務體系的是公交。一座城市交通的發(fā)展最重要的是公共交通,但同時傳統(tǒng)公交又遇到很多挑戰(zhàn),而這次他們把這個體系串起來了,我覺得是非常不一樣的地方?!?/p>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王蕊
本文地址:http://www.medic-health.cn/video/126255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www.medic-health.cn)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