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ELUO·車事
強者并非生而強大,只是在歲月打磨中,成長為強者的樣子。
2021年時間已經過半,芯片的短缺,后疫情時代的漣漪,同在“拷問”車企的靈魂與軀體。只是在這中間,汽車行業(yè),包括汽車消費者,他們總會找到自己的精神知音,從中感知真正的“覺者”。
也是在“新汽車新生態(tài)”發(fā)展戰(zhàn)略到來之前,長安汽車以“縱有繁星千萬,我仍一顆長明”的嚴守克己的態(tài)度,為中國汽車工業(yè)帶來了一片希望,為新社會灌注著新思想。
夯實基礎,知難而進
追溯長安的歷史,我們要把目光投放在159年之前。發(fā)源于上海洋炮局(1862年),經過一年時間的輾轉,于1864年引進英國機械設備用于制造,開創(chuàng)了中國近代工業(yè)的先河。到1958年,長安汽車走上了造車之路,生產了中國第一輛吉普車,填補了中國汽車工業(yè)的空白。
而百年后的今天,長安汽車并沒有用舊觀念應付“新世界”,并以其獨特的視角,再一次為中國汽車工業(yè)交上了一份耀眼的答卷。
2021年5月,長安汽車第2000萬輛長安品牌汽車下線,成為首家突破2000萬輛的中國品牌汽車企業(yè)。今年1-7月,長安汽車克服“缺芯”的常態(tài),仍然保持良好增長態(tài)勢。其中,集團銷量突破137萬輛,同比增長38.4%;長安品牌銷量突破100萬輛,同比增長46.1%。
海外市場持續(xù)發(fā)力。據統(tǒng)計,長安汽車7月銷售10347輛,同比增長235.8%,在連續(xù)六個月銷量破萬后,今年1-7月,長安汽車海外市場累計銷量已達74020輛,同比增長152.8%。
得益于2017年啟動“第三次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計劃”,在轉型升級、技術創(chuàng)新、產品實力等方面所取得的豐碩成果,體現出長安汽車“盡我智能”的體系競爭力。
然而也是在這短短的三五年時間里,長安汽車的向上之路并非一蹴而就。問題在于,已經占據多數細分市場的長安汽車,面對新時代與新趨勢怎能不存在“智高一籌”的野心,如何不對“新”發(fā)展方向做出新一輪的布局?基于此,面對品牌向上、銷量增長、產品布局······面對眼前的這些課題,則更加篤定了長安汽車轉型“高質量”,面向“新汽車+新生態(tài)”發(fā)展的決心。
實際上,從“香格里拉計劃”到“北斗天樞計劃”,再到藍鯨動力、MPA方舟架構和SDA架構,等等,長安汽車以4.0新時代的新姿態(tài),步步為營地勾勒著未來。
長安轉型,以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精神不斷向上
其實早在2006年,長安汽車便已正式進入到乘用車領域,并于2009年,成為中國汽車行業(yè)“頭部車企”之一。
發(fā)展至今,長安汽車旗下逸動(參數丨圖片)系列、CS75系列、CS35系列、CS55系列以及新能源系列,分別成為細分市場的主流車型,并成為主導消費與車市走向的標桿之一。據統(tǒng)計,7月,長安系中國品牌汽車單月銷售94574輛;1-7月,在累計銷量已達754172輛的同時,長安系中國品牌汽車實現了同比58.9%的銷量增長。
然而,樹有千尺高,營養(yǎng)都在根部。在當前的智能化和新能源領域,通過深入推進“北斗天樞計劃”及“香格里拉計劃”,長安汽車已累計投入近100億元,掌握了500余項智能低碳技術,其中有48項技術在國內首發(fā)。
其中在8月24日所進行的“2021長安汽車科技生態(tài)大會”上,長安汽車高調發(fā)布 APA6.0--全球首個打破用戶和車輛距離限制的遠程智能泊車系統(tǒng),使其成為行業(yè)首個實現高級別自動駕駛技術的中國汽車企業(yè)。此外,打造國內領先的超集電驅系統(tǒng),實現重量降低10%,功率密度提升37%,效率提升5%,以上這些數據也達到了行業(yè)領先水平。
回顧長安汽車一路走過的艱辛,直到成長為中國汽車領軍品牌,鑲嵌在長安汽車骨子里的“求新、求變、求創(chuàng)”不曾有絲毫的改變。
截至2021年2月,累計申請國內外專利14477件,其中申請發(fā)明專利4733件。掌握智能化三大領域200余項技術,其中100余項已經實現量產。包括微信車載版等21項國內首發(fā),實現首個L3級自動駕駛的量產,為長安汽車實現產品和技術領先優(yōu)勢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藍瓊”代表著中國汽車前進的新動力,長安汽車深知其中的奧秘,并為愿意為“新汽車+新生態(tài)”付出更多的努力。未來五年,長安汽車將堅定不移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轉型,“十四五”期間整體投入1500億元,在打造科技公司技術生態(tài)的同時,加快構建軟件和智能化能力。到2025年,智能化軟件人才占比達到50%,通過大力引進領軍人才,打造全球優(yōu)秀人才的聚集高地。
與全球汽車企業(yè)展開博弈的同時,在軟件、智能科技、低碳、新商業(yè)模式、高精尖人才等領域占有一席之地,通過以上五個維度的精準發(fā)力,最終形成“新汽車+新生態(tài)”產業(yè)公司, 加速實現“打造世界一流汽車企業(yè)”的偉大愿景。
以此為根基,到2025年,長安品牌銷量預計將達到300萬輛,新能源占比達到35%;2030年以“世界品牌”身姿,力促銷量達450萬輛,新能源占比達到60%,海外銷量占比達到30%。
首款戰(zhàn)略車型C385發(fā)布會亮相
在長安汽車看來,在新汽車產業(yè)生態(tài)環(huán)境中,整車產品仍然是車企必須承擔的主體責任,也是唯一必須主導完成的生態(tài)閉環(huán)。
體現在產品層面,基于方舟架構升級的首款UNI轎車UNI-V將于明年一季度上市,基于SDA架構打造的新汽車物種同時也在加速推進。又讓人眼前一亮的是,基于全新專用電動車平臺打造的C385也亮相于“長安汽車科技生態(tài)大會”,這款新車計劃明天二季度與A158、B369陸續(xù)上市。
作為基于全新專用電動車平臺所打造的首款戰(zhàn)略車型,C385集長安汽車多年的造車經驗、技術沉淀于一體,集國際一線頂尖供應商、尖端數字科技新人才于一身,加持APA7.0和電驅高頻脈沖加熱兩大“黑科技”,使C385成為國內中高端純電動汽車市場的有力競爭者。
雖然售價并沒有公布,但看它科技感、實用性十足的燈語設計、搭載全球首發(fā)APA7.0遠程無人代客泊車系統(tǒng)、-30℃極寒環(huán)境下可實現5分鐘加熱20℃等種種高新技術來看,C385也同時為國內新能源汽車、純電動汽車市場的長足發(fā)展提供了強大動力。包括由長安、華為、寧德時代三方聯合傾力打造,阿維塔科技旗下代號為E11的高端智能電動車也首度亮相,標志著長安汽車有意解決消費者駕駛中的一切焦慮。
顯而易見的是,一流的產品背后必須由頂流的企業(yè)作為支撐??梢钥吹?,在“新汽車+新生態(tài)”愿景的背后,是長安汽車“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間累計496億元的研發(fā)投入;是“六國九地”的全球協同研發(fā)格局;是一支來自全球24個國家的工程技術人員1萬余人,擁有員工近7萬人的“全球化團隊”。
而從長安汽車7月份的大幅增長開始,包括逸動、CS35、CS75、UNI系列在內的一系列核心產品的強勁增長,以及在未來“硬件+軟件+數字化觸點+智慧生態(tài)”的助力之下,長安汽車面向“新汽車+新生態(tài)”的企業(yè)愿景將得以夯實。
由此見得,低碳、智能已經成為業(yè)界的共識,而智能化的發(fā)展也將極力促進新能源產業(yè)的變革。在我國“雙碳”目標的指引下,汽車產業(yè)應該發(fā)揮怎樣的力量?長安汽車會產生怎樣的思考?相信在這次“2021長安汽車科技生態(tài)大會”上,我們已經找到了答案。
而長安汽車以“高質量”發(fā)展的決心再一次告訴所有消費者:“新汽車”已不再是夢想!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車資訊
本文地址:http://www.medic-health.cn/kol/154701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