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電動車是全新的賽道,所以沒有歷史包袱的新勢力才更有競爭力;還有人說,100多年前就有電動車了,因此電動車并不是新鮮事物,很多百年品牌在過去漫長的發(fā)展歷程中,其實并沒有放棄對電動車的探索,無論是技術積淀、規(guī)模優(yōu)勢還是對于電動車的理解,都比這些新品牌有更大的優(yōu)勢。
這樣的爭論,隨著近期日產ARIYA、豐田bZ4X和本田e:NS1等日系品牌的陸續(xù)推出,有了進一步的分化。但整體而言,大家普遍認同,日系企業(yè)長久以來對于電驅技術、混動技術的積淀,對于進一步發(fā)力電動化會起到推動作用,成為國內新勢力車企的強有力競爭者。
特別是已經(jīng)開啟盲訂的東風日產ARIYA,希望能夠通過日產75年電驅技術的積淀,以及“純電、性能、舒適、安全”的四大造車基因,在電動車市場上殺出一方天地。而業(yè)界對于這款車的到來也充滿期待。
因為,僅論電動車經(jīng)驗和積淀來說,日產如果排第二,估計沒人敢說第一。畢竟,世上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shù)。
75年持續(xù)深耕
始終關注消費者需求
很多人把電動化當成全新的賽道,認為在這條新賽道上,新勢力擁有更強的用戶洞察能力和“三電”系統(tǒng)。
而事實上,早在百年前,以奔馳為代表的一些傳統(tǒng)車企就已經(jīng)開發(fā)出電動車。1947年,日產也開發(fā)出旗下第一款純電動車型——TAMA純電動汽車,搭載了可更換的鉛酸電池,最高時速為35.2公里,續(xù)航里程為96.3公里,盡管這些參數(shù)現(xiàn)在來看并不突出,但要知道,那是在75年前。在當時,TAMA已經(jīng)是表現(xiàn)最好的車型。
東風日產
1051在此后的75年來,日產在電動車技術領域持續(xù)深耕。1970年推出雙門純電動城市概念車型——日產315X;1983年推出March EV車型,是世界上第一輛使用異步電動機的純電動產品;1998年,作為日本北極科考隊官方用車是電動SUV——Prairie Joy,該車在北極極端環(huán)境下服役6年未出現(xiàn)故障,創(chuàng)造極地汽車服役記錄,也證明了鋰離子電池在極端條件下的可行性和耐久性。據(jù)悉,日產Prairie Joy的續(xù)航里程為200公里,最高時速可達120公里/小時。
1996年日產Prairie Joy
2009年是一個重要的年份,這一年,全球首款純電動車聆風問世。2010年,面向全球大眾的量產車LEAF發(fā)售。2018年,著名探險家馬雷克· 卡明斯基駕駛全新日產聆風,行駛16,000公里,穿越歐亞大陸,再次證明了LEAF聆風的穩(wěn)定性能和日產電動技術的強大實力。
在2011年和2018年,LEAF兩次獲得“世界年度大獎”,此外還獲得“歐洲年度風云車”、“全球移動出行大獎”等重量級獎項。其搭載的電動機更奪得2011年“沃德全球十佳發(fā)動機”,是當年唯一獲得此殊榮的電動機。
2009年日產聆風
作為日產汽車第一款量產純電動車型,日產聆風是電動化出行的里程碑,截止至2022年2月,LEAF以“累計210億里程,全球銷量突破64.8萬,電池0重大事故”的傲人戰(zhàn)績享譽國際。
2017年,全新日產聆風全球首發(fā),搭載ProPILOT日產自動駕駛技術、ProPILOT Park日產自動泊車系統(tǒng)和e-Pedal日產電子踏板,具有更高的功率、更長的續(xù)航里程以及更加精致、舒適、便捷的設計,為駕駛者提供更自信、有趣、互聯(lián)的駕乘體驗。
2017全新日產聆風
可以說,聆風在過去十年的積累,不僅為日產在電動化技術的探索奠定了基礎,同時也是汽車行業(yè)電動化轉型的“排頭兵”。
到了2016年,日產汽車推出新一代電機動力傳動系統(tǒng)——日產e-POWER,搭載于日產Note車型。e-POWER的誕生,標志著“日產智行科技”的電氣化戰(zhàn)略取得了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日產e-POWER的特點是全電機驅動行駛,即車輪完全由電機直接提供動力。高功率電池產生的動力將被傳送至由燃油發(fā)動機、發(fā)電機、逆變器和電機組成的e-POWER緊湊型動力系統(tǒng)。
軒逸e-POWER
在去年的廣州車展上,首款搭載e-POWER技術的車型——軒逸e-POWER正式上市,3款車型的售價區(qū)間為13.89萬-15.59萬元。
如果說軒逸e-POWER的上市,吹響了東風日產進軍電動化的號角;那么,將于今年上市的ARIYA,則是東風日產全面電動化轉型的標志,也是日產在電動化領域75年技術積累的集大成者,將代表日產在純電領域與包括特斯拉、蔚小理、豐田bZ4X等在內的眾多車型展開競爭。
人本電驅
找回電動車失去的靈魂
坦白說,與嚴重內卷的燃油車市場相比,目前純電市場的競爭還不算激烈,而且評價維度也相對單一。
比如在緊湊型SUV市場上,燃油車多達上百款,熱銷的也不下十款,可以說競爭完全白熱化。而反觀純電市場,只有特斯拉Model Y、大眾ID.4和一些國產車型,以及即將上市的日產ARIYA、豐田bZ4X和本田e:NS1車型。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這三款日系電動車的定位比較接近,節(jié)奏也差不多,因此,今年也被認為是日系電動車的發(fā)力之年,三款車型常常被放在一起進行對比。
但事實上,每個企業(yè)在新能源戰(zhàn)略和路徑規(guī)劃上都是有所傾向的,比如,豐田和本田一直深耕混動市場,而且豐田也將氫燃料電池車作為終極解決方案,崇尚的是全方位的新能源化。只有日產,從始至終堅持純電技術路線,并且通過過去75年的技術積淀,積累了最深厚的純電技術。如果連日產ARIYA都不行,那么可能合資品牌在這條路徑上的競爭力也會被畫個問號。
作為日產75年純電技術的集大成者,在2019年的東京車展上,日產ARIYA純電動跨界概念車就首次亮相。2020年7月,ARIYA在日本橫濱正式發(fā)布。這款車,延續(xù)了日產“以人為核心”的理念,以及純電、舒適、安全和性能四大基因,目標是讓任何人、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能盡享電驅的樂趣。
其底氣來源于,日產ARIYA是基于專為電動車設計的全新CMF-EV平臺打造,與別的電動平臺不同的是,該平臺帶來更長的室內有效空間、更好的駕控體驗和更順暢的人機交互體驗,將日產“移動大沙發(fā)”品牌標簽延續(xù)到電驅時代。
一方面,通過短前后懸級長軸距、薄平板電池等,實現(xiàn)更大內部空間和更好的乘坐舒適性;另一方面,以技術為根基,專注動態(tài)性能技術領域,通過電機、電控、減速器三合一集成增加空間利用,提升電控相應速度,給駕駛帶來更多樂趣。
為了給電動車帶來更多的駕駛樂趣,日產采用“從公路到賽道”和“從賽道到公路”的策略,通過“從公路到賽道”,將豐富專業(yè)知識應用到FE電動方程式賽車上;通過“從賽道到公路”,反哺日產民用車的技術升級,帶來更高效更高能純電車型。讓消費者在追求“速度”之外,既可以體驗到電動車的順暢和安靜,又能體驗到和跑車同等的駕駛樂趣。
“回歸汽車本質,找回電動車失去的靈魂,讓電動車重新變得有趣,成為人們出行的靈魂伴侶。”正如東風日產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辛宇所說,無論燃油車還是電動車,“人”都應該是出發(fā)點,所有標準都是圍繞人的感受為準;不變的造車靈魂賦予電動車生命、思想和靈性,無需被感知卻無處不在,讓你能夠更自信地愉悅駕駛。
結語
事實上,早在2020年9月的東風日產品牌之夜上,日產ARIYA就完成了在中國的首秀,在此后這一年多的時間里,東風日產一直在為這款全新純電平臺的緊湊型SUV的導入做準備。去年9月13日,在上海市政府舉行的重點消費地標和品牌首店簽約儀式中,東風日產作為品牌首店代表參加活動,并宣布全國首家ARIYA體驗中心正式落滬新地標——光大安石虹橋中心 Art Park大融城。
全國首家ARIYA體驗中心的落戶上海,既意味著東風日產將全速進入新零售的產品營銷賽道,也從側面展現(xiàn)了其在銷售渠道、服務體系上轉型升級的戰(zhàn)略發(fā)展方向。
可以說,東風日產目前的狀態(tài)是“萬事俱備,只待ARIYA上市”。相比很多“只聽樓板響,未見人下樓”的造車新勢力而言,這是東風日產作為一個擁有強大體系能力的傳統(tǒng)車企,在電動化賽道上給與客戶最好的承諾和保障。
而我們也期待,這款主打“人本電驅”的全新電動車,能否通過75年技術積淀和全新尖端電驅技術,滿足嘗鮮者的性能期待;并通過深厚電驅品質積淀,解決觀望者的選擇痛點;從而實現(xiàn)駕駛樂趣和乘坐舒適性的完美平衡,最終從一眾競品中脫穎而出,給意圖購買純電緊湊SUV的消費者提供新的、更好的選擇。
來源:第一電動網(wǎng)
作者:華山論劍V
本文地址:http://www.medic-health.cn/kol/177448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wǎng),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