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前,威馬汽車創(chuàng)始人沈暉被爆出12個億的年薪,驚掉了無數(shù)人的下巴。盡管后來此事被辟謠為烏龍事件,但仍然在網(wǎng)上掀起了軒然大波。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個月后的現(xiàn)在威馬又爆出高管、員工被降薪了。據(jù)相關(guān)報道,威馬將進行“高管主動降薪50%”的政策,以緩解公司的財務(wù)壓力和度過本輪資本寒冬。不止高管,降薪也蔓延到了基層,從10月起威馬對基層員工工資按70%進行發(fā)放。
盡管有威馬相關(guān)人士出面說明,以上報道與真實情況存在異議,但降薪確實存在??傊?,不管真相如何,以上事件都表明威馬現(xiàn)在正面臨一個巨大的難題——缺錢!
一、上市失敗,港股IPO懸而未決
威馬缺錢已經(jīng)不是一天兩天的了,和幾乎所有的造車新勢力一樣,威馬也沒有走出持續(xù)虧損的燒金窟。據(jù)威馬財報顯示,2019-2021年三年期間,其營業(yè)收入分別為17.62億元、26.72億元和47.43億元;毛利率分別為-58.3%、-43.5%和-41.1%,虧損分別為-41.45億元、-50.83億元、-82.05億元,三年累計虧損超過170億元。
面對巨額虧算威馬只能不停地融資,去年10月威馬完成了5億美元的D輪融資之后,已經(jīng)累計完成了11輪共350億的融資計劃,但這些錢仍然不夠。
此前威馬曾尋求過在科創(chuàng)板上市,但可惜IPO被拒了。之后在今年6月份上海市剛剛解封,威馬又火速趕往香港提交上市IPO申請,如今情況如何還未可知。
為何威馬上市如此艱難,資本市場真的就不看好威馬嗎?這或許與它不盡如人意的市場銷量有關(guān)。
二、銷量掉隊,威馬“威”不起來
說起來,威馬算是國內(nèi)最早的一批造車新勢力中的一員,首款車型EX5早在2017年就發(fā)布了,威馬也曾與蔚來、小鵬、理想并稱為“造車四小龍”。可如今蔚小理早已成了三足鼎立,而威馬卻有點不知所蹤。
據(jù)統(tǒng)計,今年上半年威馬累計交付21738輛,同比增長62.2%。增速是不錯,可實際交付量半年才抵蔚小理的兩個月。蔚小理今年上半年交付量均超過5萬,小鵬更是接近7萬。對比之下威馬確實掉隊得厲害,甚至比不上后來的零跑、哪吒。
就這樣得銷量表現(xiàn),資本市場能看好嗎?
三、根本原因,缺乏核心競爭力
威馬的掉隊,其根本原因主要還是缺乏核心競爭力。提到這些造車新勢力們,蔚來讓人想起換電、好的服務(wù),以及較高端的定位;小鵬讓人想起其智能化、科技感,輔助駕駛國內(nèi)頂尖;理想讓人想起空間大、舒適,適合帶娃、全家出行。
而威馬你能想起來什么,智能化不如小鵬,還是靠百度供應(yīng)的,也沒有像理想那樣解決用戶多人出行的痛點,更沒有蔚來的知名度。
再看市場定位,威馬目前在售的三款車型售價區(qū)間在15-25萬之間,這個區(qū)間也是比較尷尬的。首先沒有做到零跑、哪吒那樣10萬左右的高性價比,這也是威馬被零跑、哪吒超越的原因之一。
其次15-25萬這個區(qū)間雖然也是主流消費市場,而且潛力巨大,但是競爭也相當激烈。因為在這個市場區(qū)間除了新勢力,還有比亞迪、吉利、長城等自主品牌新能源車型,大眾、豐田、日產(chǎn)的新能源車也開始在這個市場發(fā)力。
所以一個剛剛興起,又沒有什么特別大競爭力和知名度的品牌,怎么爭得過這些老玩家。
尾聲
如今威馬面臨的困境,或許真的只有上市來一針強心劑才能緩解。但也僅是緩解,威馬想要真正立足站穩(wěn)腳跟,還是要盡快確定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否則面對多變得市場環(huán)境,威馬不是在這次倒下,也許就是在下一次倒下。
來源:第一電動網(wǎng)
作者:風馳電車
本文地址:http://www.medic-health.cn/kol/187717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wǎng),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