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咨詢公司BCG 11月2日發(fā)布了一篇名為《電動汽車拐點來臨》的報告值得一讀,里面最有意義的一張圖:各種動力類型的車型用戶10年總成本的對比。
這個對比是以美國那邊C-Segment(Compact),也就是我們所說的A級車/緊湊級車在用戶使用10年里的總擁有成本來對比各動力類型的車型的經(jīng)濟性優(yōu)劣,TCO(Total Cost of Onership)包括購車、保險、維修保養(yǎng)、油費/電費、殘值等所有用戶在用車過程中的支出。
這里有兩個重要的結(jié)論:
1.早在2015年的時候,純電動汽車(BEV)的總成本已經(jīng)低于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PHEV)——PHEV沒前途。
2.2020-2021年之間,BEV的總成本會低于所有動力類型車型,包括HEV——BEV最經(jīng)濟。
這兩個結(jié)論和我之前的兩篇文章的觀點很一致:《后補貼時代PHEV的黯淡前景》、《燃油車的末路與EV時代的到來》。
不過現(xiàn)在這個時代很少有人會一部車開個10年的,5-8年的比例最多,所以BCG也提供了5年的TCO對比:
即使一部車只開5年就賣掉,
1.2017年BEV的總成本已經(jīng)低于PHEV
2.BEV的總成本2025年低于HEV,2027年低于ICE
坦白說這個預(yù)測太保守了。
然后,中國這邊會是怎樣的情況呢?下圖給了個解釋:
中國的汽油/電費比最高,達到47.5(油價太高?。?,而美國只有20.8,中國的一半都不到。對比來看,中國這邊TCO對比上BEV的拐點會更早幾年。
所以BCG認為:由于中國政府的大額補貼,BEV用戶的5年總成本早在2015年就低于燃油車了!
"In China, for example, the leading market for electrified vehicles so far, high mileage, low electricity costs, and high gas prices combine to give these vehicles a favorable TCO relative to ICE-powered cars and trucks.Government incentives for BEVs have reduced the consumer’s TCO to the point where BEVs actually reached a five-year payback, compared with the TCO for ICEs, in 2015."
在補貼退坡的前提下,我還是堅持之前文章的觀點:中國市場上BEV的5-8年總擁有成本在2021年左右會低于燃油車。
來源:第一電動網(wǎng)
作者:電動汽車與自動駕駛
本文地址:http://www.medic-health.cn/kol/58201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wǎng)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yōu)楸疚牡恼鎸嵭院椭辛⑿载撠?zé),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ǎng)。本文版權(quán)歸原創(chuàng)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ǎng)(www.medic-health.cn)所有,如需轉(zhuǎn)載需得到雙方授權(quán),同時務(wù)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wǎng)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lián)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fā)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wǎng),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