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過去的2018年1月,谷歌的內(nèi)心一定是充滿了焦慮的。
起先,是月初的CES,它很低調地沒有參加,而競爭對手百度卻興師動眾地“上門叫陣”;然后,CES剛結束,1月12日,通用就宣布將在2019年量產(chǎn)不帶方向盤和踏板的全自動無人駕駛汽車;再然后,1月24日,Uber又十分高調地宣布“將在18個月內(nèi)讓自動駕駛汽車真正上路提供服務”......
應該說,百度和Uber的高調示威,早在谷歌的預料之中,它并不會對此感到震驚。真正讓谷歌坐臥不安的,是通用要“用谷歌的方式干掉谷歌”了!
“干掉方向盤”的方案,是谷歌最先提出來的,只是礙于法律限制,它暫時還不能這么搞。在不久前的2017年11月初,谷歌剛宣布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對L4級的無人駕駛汽車做試運營,這次,雖然駕駛員被從駕駛位上拿掉,但車輛仍然是保留方向盤的。
可谷歌如何能想到,自己只是稍微“聽話”了一點,竟被通用這小子給捷足先登了!“取消方向盤和踏板”,實際上已經(jīng)屬于L5了,也就是說,谷歌只是稍微謹慎了一下,第一個宣布L5量產(chǎn)計劃的桂冠就被通用給奪走了。真是活活氣死人。
“我不發(fā)威,你還當我是病貓???”谷歌顯然不愿坐以待斃,于是,它采用了“你快,我比你更快”的策略。1月30日,谷歌跟克萊斯勒達成深度合作,決定再生產(chǎn)“數(shù)千輛”自動駕駛汽車,并在2018年年底之前完成首批交貨!
雙方均未明確披露所謂的“thousands”究竟是幾千,但按常規(guī)推算,應該至少是3000輛(為表述簡便,本文在后面對這個還不太確定的“數(shù)千輛”,將統(tǒng)一用“3000輛”),每輛車的價格為4萬美金,那這批訂單的總金額將在1.2億美金以上。
去年11月,谷歌投入的試運營車輛是500輛,不到三個月時間,又增加了數(shù)倍;按照這個速度,一旦這3000輛(分批交貨)試運營的效果OK,將很快增加到“上萬輛”、“數(shù)萬輛”!當通用開始“量產(chǎn)”的時候(假如是在2019年下半年或年底),谷歌的自動駕駛汽車已經(jīng)在“滿街跑”了!
雖然谷歌并沒有正式采用在年底“量產(chǎn)L4”的提法,但waymo發(fā)言人 Johnny Luu有一句話是說“我們的技術已經(jīng)OK了,并且,也已經(jīng)準備好規(guī)?;a(chǎn)了“。這意味著,這次的”數(shù)千輛“,正是谷歌的L4級自動駕駛汽車進入量產(chǎn)階段的標志!
因為即將進入量產(chǎn)階段,因此,這次的3000輛,并不是谷歌向菲亞特采購“標準品”,再拿回來自己改裝,把傳感器及自動駕駛計算平臺給安裝上去(這種改裝車,不僅外觀丑陋,而且性能也不足夠靠譜);而是,由雙方的工程人員合作設計、生產(chǎn),在出廠前,就已經(jīng)將自動駕駛系統(tǒng)集成上去了!
此外,跟豐田和福特一樣,谷歌這3000輛自動駕駛汽車,都是混合動力,這將幫助其克服電池能量帶來的續(xù)航不足的問題,進而減少因充電和頻繁更換電池所帶來的收入損失。
目前,正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試運營的600輛車都是免費向乘客提供服務,但Waymo CEO John Krafcik在2017年11月份的活動剛啟動的時候說“希望在未來某個時間點開始收取乘坐費用”。
免費持續(xù)一年,已經(jīng)“夠厚道”的了,因此,我們可以預測,2018年年底的“3000”輛及“1.2億美金”,或許意味著,谷歌自動駕駛運營的收費時代即將來臨。
說到收費,需要注意的是,克萊斯勒為谷歌提供的是8座車,除駕駛位后還有7個座位。7個座位,在早期為自家員工提供通勤服務,挺合適的,但在進入商業(yè)化階段,當出租車用,太奢侈;當公交車用,又太小。唯一可行的,是提供“按需拼車”服務。
如果不出意外,谷歌的拼車服務,將通過Lyft或其自己開發(fā)的自動駕駛打車平臺來提供。
谷歌已有的Pacifica已經(jīng)在全美25個城市(大部分在加州)測試過了,現(xiàn)在主要在亞特蘭大、洛杉磯、底特律、鳳凰城、柯克蘭、華盛頓,至于這3000輛是被集中投放到一個城市,還是被分散到多個城市,目前我們尚未看到公開的計劃。
谷歌搶先部署自動駕駛的商業(yè)化,除可以快速建立起數(shù)據(jù)優(yōu)勢和品牌優(yōu)勢、進而通過網(wǎng)絡效應達到“領先者更加領先”局面外,還有一個好處是:自己的員工能從科技轉化為商業(yè)成果的過程中找到價值感,因此,員工流失率會降低。
但除技術成熟度和法律外,谷歌自己做出行運營還面臨著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運營屬于”臟活累活“,在運營領域里,“博士生干不過??粕钡默F(xiàn)象并不罕見,waymo作為一個科技基因的團隊,有沒有足夠的能力做好這項“臟活累活”?
一點補充:
還需要注意的是,谷歌要造“數(shù)千輛”自動駕駛汽車的消息,是由菲亞特克萊斯勒方面率先釋放出來的。這也折射出了一些傳統(tǒng)汽車廠商在跟科技巨頭合作時的微妙心態(tài)——它們屬于高攀的一方,在宣傳這種利好消息時有一種更加“迫不及待”的心情。
另一個例子是,2015年末,處境艱難的福特在跟谷歌接觸時,心情就跟寒門女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竟然有機會嫁入豪門一樣,也是亟不可待地釋放”婚訊“,企圖憑此拉升股價——簽約尚未進行,福特就單方面釋放出了“已簽約”的消息,果然,福特的股價也因此而上升。
但這一行為惹惱了谷歌,雙方的合作也因此而告吹,福特CEO Mark Fields也因為搞砸了這次合作而被迫下臺。
搞砸一次合作,就讓CEO下臺,可見,福特是多么希望抱上谷歌的大腿??;對未能如愿,它是多么痛苦啊!
再回頭看克萊斯勒跟谷歌的合作,誠然,這次”數(shù)千輛“的訂單并沒有對克萊斯克的股價產(chǎn)生明顯影響,但這主要是因為訂單量太小及”早在預料之中,沒有懸念“;但從長期看,那些沒有能力自己發(fā)展自動駕駛的傳統(tǒng)車企如果趁早抱上科技公司的大腿,還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我們做個假設:幾十年之后,谷歌成為自動駕駛汽車產(chǎn)業(yè)界中的超級巨頭,就像前幾年的蘋果一樣。那時,可能很多傳統(tǒng)汽車制造商已因為既沒有通過自研或收購向自動駕駛成功轉型、又不甘心給科技公司做代工而在洗牌戰(zhàn)爭中被消滅,而菲亞特克萊斯勒則因為很早就投入了谷歌的懷抱,意外成為“汽車界的富士康”。
那時,那些已經(jīng)窮途末路的傳統(tǒng)汽車制造商會感嘆一句:“抱大腿,要趁早!”多么痛苦的領悟啊。(僅僅是個假設,如有冒犯,還望海涵。)
來源:第一電動網(wǎng)
作者:建約車評
本文地址:http://www.medic-health.cn/kol/62050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wǎng)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yōu)楸疚牡恼鎸嵭院椭辛⑿载撠?,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ǎng)。本文版權歸原創(chuàng)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ǎng)(www.medic-health.cn)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wǎng)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lián)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fā)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wǎng),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