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時間中美之間的貿易戰(zhàn)可謂是吵的沸沸揚揚,現(xiàn)實中國擬對美國產(chǎn)進口車加征25%的關稅。之后在博鰲亞洲論壇上,又傳出訊息:今年將相當幅度降低汽車進口關稅。
終于在昨天下午,這個靴子終于落地了。5月22日。財政部正式宣布從2018年7月1日起降低汽車整車及零部件進口關稅,其中整車進口關稅稅率將從25%直接下降至15%,同時汽車零部件稅率為8%、10%、15%、20%、25%共79個稅號的稅率降至6%!
消費者是第一獲益者
看到這里很多人可能會問,進口汽車關稅最高從25%降低到15%,降幅將達到10%,那么老百姓買進口車是否會便宜了呢?道哥小編教教大家如何算這筆賬。
對于一輛進口汽車,在進口環(huán)節(jié)涉及三個稅種,即進口關稅、進口消費稅、進口增值稅,統(tǒng)稱為進口三稅,其計算方式為:
進口關稅=完稅價格×關稅稅率;
進口消費稅=(完稅價格+進口關稅)÷(1——進口消費稅稅率)× 進口消費稅稅率;
進口增值稅=(完稅價格+進口關稅+進口消費稅)× 增值稅稅率。
目前我國汽車的進口關稅稅率是25%,增值稅稅率為17%,而進口消費稅的稅率主要依據(jù)發(fā)動機排量而定,稅率從1%——40%不等。在關稅下調10%后,如果咱們購買一輛1.6L小排量的進口車會是什么情況呢?
下調前,完稅價格為10萬元人民幣,進口消費稅稅率為5%。那么進口關稅=10×25%=2.5萬元,進口消費稅=(10+2.5)÷(1-5%)×5%=0.66萬元,進口增值稅=(10+2.5+0.66)×17%=2.24萬元,計稅價格=10+2.5+0.66+2.24=15.4萬元。
下調后其進口關稅=10×15%=1.5萬元,進口消費稅=(10+1.5)÷(1-5%)×5%=0.61萬元,進口增值稅=(10+1.5+0.61)×17%=2.06萬元,計稅價格=10+1.5+0.61+2.06=14.17萬元,可以少花費1.23萬元。
更簡單來說就是,就是原來在中國報價15.4萬元的進口1.6L汽車,在關稅下調后會便宜1.23萬元。一夜之間,買車就省了一萬多,相當于送保險+油卡了,簡直天上掉餡餅。此外,如果消費者購買的是幾十萬、上百萬的大排量汽車,降稅后的降格優(yōu)惠會更大,可能達到10萬元級別,而這個優(yōu)惠也完完全全可以在原本價格基礎上買到配置高個檔次的同款車輛。
所以,毫無疑問此次的關稅下調消費者是第一獲益者,同時最大的受益者!消費相同的商品付出的成本低了,不僅止于整車的成本,還包括后期使用中的零部件維修成本。
豪華車產(chǎn)品競爭力提升
關稅調整之后,無疑對于很多豪華車而言是個利好消息,畢竟關稅的下調是很客觀的降低了豪華車在華的產(chǎn)品價格,也直接提升了其產(chǎn)品競爭力,對豪華車在中國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和收益是很有幫助的。
在據(jù)財政部宣布關稅調整的消息僅僅兩小時后,奧迪便宣布“將同步調整相關產(chǎn)品價格”。這也是豪華車品牌陣營里第一個響應并公布具體降價時間表的車企。
隨后特斯拉、雷克薩斯、林肯、奔馳、沃爾沃、保時捷、豐田、寶馬、捷豹路虎等具備豪華車產(chǎn)品的車企紛紛發(fā)表對中國下調汽車進口關稅的公告,表示對此舉措十分歡迎,并承諾將最大程度的惠及中國消費者。
并且值得一提的是,不僅僅是進口車型將會下調價格,許多合資品牌也將有所舉措。因為此次關稅的下調不僅僅是針對于進口車型,同時也對汽車零部件的進口稅率進行了調整。而成本的降低其實也并不是下調車價的唯一原因,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很多同級別車中的部分競品車型的價格下調,產(chǎn)品力的增強而導致的價格戰(zhàn)序幕。
以雷克薩斯IS為例,其進口車型價格比國產(chǎn)寶馬3系和奔馳C級都要貴幾萬元,但這次稅費調整之后,如果雷克薩斯IS比BBA的競品車型價格還便宜,難保BBA的潛在消費者不會轉向雷克薩斯。BBA為了保持競爭力,吸引客戶,只能跟著下調價格。
自主品牌將面臨價格戰(zhàn)難關
國產(chǎn)豪華品牌價格下調,受影響最大的自然是國產(chǎn)合資品牌中級車。大眾邁膀、帕薩特、別克君越、君威、凱美瑞、雅閣這些車型的價格都可能會隨之下調,畢竟豪華品牌對普通消費者感召力更大,如果在原來的合資品牌中級車價格的基礎上加個幾萬塊就能買到豪華品牌新車,尤其是年輕消費者肯定會轉而選擇豪華品牌,所以合資品牌中級車在面對已經(jīng)下滑的市場大背景下也只能選擇降價應戰(zhàn)。
眾所周知,本身在國內的自主品牌競爭就已經(jīng)夠激烈的了,而各車企也都是削尖了腦袋往更低的價格區(qū)間努力。但是合資品牌一旦大打價格戰(zhàn),也將會影響本身就主要靠著價格優(yōu)勢生存的自主品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競爭。一旦連自主品牌也被迫加入到價格戰(zhàn)之中,屆時車企的盈利與生存都將更加困難,而零部件進口關稅的下調帶來的壓力緩解也都只是杯水車薪。真正的關鍵是,大部分自主品牌還不具備同合資車型直面競爭的實力。
當自主品牌面對合資品牌增加的成本優(yōu)勢,如何提升產(chǎn)品和服務的綜合競爭力將會是一個嚴峻而急切的挑戰(zhàn)。當然,理論上中國的自主汽車品牌本身是應該有這樣的信心和能力。但在WTO框架下,對自主品牌合理合規(guī)的促進政策還有待完善,在保護政策的出爐之前也都只能靠著其“自立、自強”了。
來源:第一電動網(wǎng)
作者:道哥說車
本文地址:http://www.medic-health.cn/kol/68936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wǎng)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yōu)楸疚牡恼鎸嵭院椭辛⑿载撠?,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ǎng)。本文版權歸原創(chuàng)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ǎng)(www.medic-health.cn)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wǎng)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lián)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fā)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wǎng),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