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電動自行車,我們可能會想到雅迪、愛瑪這一類經(jīng)常在街上看到的品牌。粗略來算,我們這些廣大電動車使用者也算是新能源大趨勢的受眾呢!2019年即將舉辦的CES車展上,知名韓國車企起亞將會推出一款電動自行車,并在外媒放出了示意圖,立刻引來了諸多關注。那么這款電動車與我們熟悉的電動自行車有哪些差別呢?
起亞官方對這款車有著這樣的期待:在我們城市出行時,應該考慮如何讓駕駛變得更簡單、安全和有趣。而如何使用交通工具到達最后一公里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于是我們發(fā)明了這樣的一臺車,既可以行駛100公里以上,又可以抵達每一個想去的角落。
這款電動自行車分為兩部分構成,本別是母車與子車。顧名思義,子車被安置在母車上,乘客在乘坐時可以通過腳踏板給電動車充電,并且這個轉化效率是相當高的。在遠距離旅途中,乘客可以乘坐母車移動,當距離目的地在100公里以內時,就可以取出子車,分散開來以完成旅途。
從圖上可以看出,起亞公司將這種電動自行車的設計得頗具現(xiàn)代感,并且在科技部件上下足了功夫,據(jù)悉,這臺電動車甚至聰明到可以識別人類的情緒。
這個系統(tǒng)叫做實時情緒適應性駕駛(R.E.A.D.)。起亞說,這是汽車業(yè)第一項融合了人類感官、艙內環(huán)境控制和基于人工智能的情緒智力的技術。起亞公司想要將這項技術融入自動駕駛中,R.E.A.D.系統(tǒng)通過基于人工智能的生物信號識別技術對駕駛員的情緒狀態(tài)進行實時分析,從而優(yōu)化和個性化車輛艙室空間。該技術利用傳感器監(jiān)測駕駛員的情緒狀態(tài),以了解他們的面部表情、心率和電真皮活動。然后,它根據(jù)自己的評估,對室內環(huán)境進行裁剪-潛在地改變與機艙內五種感官有關的條件,創(chuàng)造出一種更快樂的機動性體驗。
在操控上,起亞這臺電動車將拋棄中控屏,而是采用手勢控制,通過3D攝像頭監(jiān)控用戶的眼睛和指尖,使用細微的動作就可以更改車內的照明、空調溫度和娛樂系統(tǒng)。
雖然聽起來高端大氣上檔次,技術也走在了科技的前沿,在使用上也頗為人性化。但是對于國內來說,這樣的車實用性并不高,這與我們的使用習慣相關,共享出行和購買電動自行車已經(jīng)成為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另外,也有人也對這種技術產(chǎn)生了質疑,監(jiān)控表情和感情真的安全且人道么?科技本就是一把雙刃劍,想必也會有很多保守人難以接受這樣的技術吧。
來源:第一電動網(wǎng)
作者:電車插座
本文地址:http://www.medic-health.cn/kol/8546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wǎng),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