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編譯自Reuters,圖片來自Reuters,作者Vera Eckert
歐洲汽車制造商和政策制定者正將自己的未來押在電動汽車的競爭上。但維持愿景所需要的龐大充電網絡并不完善,而且還不知道誰將為此埋單。
歐寶(Opel)所在地、德國中部城市魯塞爾斯海姆(Ruesselsheim)希望到2020年建成1300個電動汽車充電站,這一計劃將使其在這一領域成為歐洲大陸的領先者。它擁有的優(yōu)勢在歐洲也并不多見,包括強大的本土汽車行業(yè)參與者和富裕的國民經濟。而德國也賦予這座城市一些優(yōu)勢,比如,其獲得了1280萬歐元(約合1440萬美元)的政府撥款,為充電站提供資金。
然而,當地官員表示,即便是在這里,繁文縟節(jié)、缺少符合要求的員工以及必要的硬件短缺等等,可能也會推遲充電站的建設長達兩年左右時間。
這些官員表示,該項目還將需要更多資金,他們正面臨復雜的土木工程、可能存在的電網超載和繁瑣的支付流程,這表明歐洲各城市和國家面臨一些困難。
魯塞爾斯海姆市議會的交通主管瑪麗安·弗洛曬莫(Marianne Floersheimer)說:“我們這樣做不是為了利潤”,“但我們付不起這么多錢”。
充電基礎設施
2015年至2018年間,德國道路上行駛的電動汽車數量增長了5倍,而且在整個歐洲都有強勁增長。然而,電動汽車的增長速度正在超過充電基礎設施。
咨詢公司AlixPartners發(fā)現(xiàn),在歐洲平均每個充電站服務的電動汽車數量為7.0,而上年同期的數字為6.1,不過這樣的配置仍優(yōu)于美國的19.7和中國的7.6。
一些分析師表示,基礎設施建設的滯后可能會拖累銷售,因為消費者會推遲購買,直到電動汽車成為一個方便的選擇。
對于面臨排放懲罰的汽車制造商來說,任何僵局都可能成為一個問題,整個行業(yè)正在向電動技術投入數百億歐元。例如,德國冠軍企業(yè)大眾汽車的目標是,到2025年,電動汽車占其銷量的四分之一左右。
電氣化的障礙也可能使歐盟到2050年實現(xiàn)“碳中和”的計劃面臨壓力,這一計劃主要是應對氣候變化。危害氣候四分之一的排放來自交通運輸,其中大部分來自乘用車。
然而,包括提倡清潔交通的組織運輸與環(huán)境(Transport & Environment)在內的一些活動人士表示,西歐和北歐許多國家推廣充電站正在取得良好進展,而中歐和東歐更落后一些。
他們表示,有限的基礎設施對歐洲電動汽車銷售沒有顯著影響,而電動汽車在歐洲汽車市場仍只占一小部分,汽車與充電站之比還在歐盟建議的10以內。考慮到大多數充電在家里完成,一些地區(qū)缺乏街邊停車位可能會影響到司機改用電動汽車,他們補充道。
電網未超載
環(huán)保人士已經開始起訴那些不遵守歐盟二氧化碳排放規(guī)定的城市,與德國其他城市一樣,魯塞爾斯海姆也面臨著建設充電站的壓力。
魯塞爾斯海姆僅有6.7萬人,目前只有幾個充電站,遠遠落后于又富裕而人口眾多的漢堡(880個充電站)和柏林(780個充電站)。不過,這座城市的目標是,在歐寶的幫助下實現(xiàn)每72人一個充電站,達到歐洲最高水平。歐寶將建造其中大約一半的充電站,此外萊茵曼大學(RheinMain University)的技術訣竅也將提供幫助。歐寶為法國PSA集團所有。
該城市的電動計劃獲得了德國交通部清潔空氣計劃給予的最高撥款。但當地官員描述了實施過程中的一些復雜性。
例如,每一個充電站的安裝都需要與主管水利、紀念碑保護和土木工程等部門達成協(xié)議。與此同時,充電設備制造商的交貨時間也比較長。
該市發(fā)言人阿斯溫·扎貝爾(Asswin Zabel)說:“我們和其他所有城市一樣,都希望擁有相同的充電站、員工和供應技術。”
當地公用事業(yè)公司Stadtwerke Ruesselsheim的技術主管馬蒂亞斯·施韋策(Matthias Schweitzer)表示,將市中心的充電站連接到低壓線路上相對容易,不過一些當地人可能會反對。但他表示,鋪設2公里的中壓線路和訂購新的變電站,可能需要長達9個月的時間。
萊茵曼因大學的目標是,隨著存儲設施的推出,吸收綠色能源,并提供按需供應。但它必須衡量一下逆變器是否會對電網造成過大的壓力。需要說明的是,逆變器的作用是將電網中的交流電轉化為汽車電池使用的直流電。
“我們必須確保沒有超負荷?!笔╉f策說。然而,還有更多的障礙等待我們去解決,包括由于供應商之間的不同步,全國各地的收費和支付流程仍然是五花八門,這意味著城市居民在長途旅行中可能會遇到支付困難。
“免費漫游并不是義務提供的?!睂W⒂诔潆娚虡I(yè)化研究公司Aurora的漢恩斯·科尼格(Hanns Koenig)表示,人們必須隨身攜帶太多不同的客戶卡。
惡性循環(huán)
德國能源工業(yè)協(xié)會(BDEW)的數據顯示,德國在歐洲公共充電站方面表現(xiàn)相對較好,全國共有17400個充電站。這大致相當于每五輛電動汽車就有一個充電站,其全國電動汽車有83000輛,約占所有道路車輛的1%。
BDEW表示,為了保持銷量,未來幾年還需要數千個公共充電站,以及數十萬個家庭和工作場所的私人充電站。然而,資金可能是德國面臨的一個關鍵問題,在歐洲和其他地方也是如此,特別是在不屬于任何特定市政當局管轄的高速公路沿線。
汽車制造商將大量資金投入電動汽車的開發(fā),而只要電動汽車銷量不能提高,客戶群還無利可圖,能源供應商就不愿承擔充電站建設的責任。
在德國,大約1500家當地公用事業(yè)企業(yè)中,有很多家根本無法承擔巨額基礎設施成本,尤其是在還不能保證會取得商業(yè)成功的情況下。
一些行業(yè)專家表示,這種情況可能會變成一個惡性循環(huán),因為如果沒有大量的充電站,消費者就可能不愿意向電動汽車過渡。
AlixPartners汽車業(yè)務董事總經理延斯·哈斯(Jens Haas)表示:“目前基本上仍不清楚誰會在短期內對城市、住宅和高速公路沿線的充電基礎設施進行必要的投資,中長期來看這些設施如何進行再融資也是未知數。這導致德國汽車消費者長期持懷疑態(tài)度,進而在購買時猶豫不決。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商業(yè)評論
本文地址:http://www.medic-health.cn/kol/93004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