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發(fā)改委等四部門下發(fā)通知,新一輪的新能源補貼政策出臺。從文件第一句可以看出,這一政策有兩個目的。其一,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發(fā)展;其二,推進節(jié)能減排,促進大氣污染治理。但如果看”重點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細顆粒物治理任務較重的區(qū)域”進行選擇性實施,那無疑”推進節(jié)能減排,促進大氣污染治理”才是重點。
純電動、混合動力、燃料電池,這是政策補貼的三個”新能源”。目前,國內的電力主要靠燒煤,也就意味著大部分電的來源依舊是化石能源。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燃煤發(fā)電占的比例更大,北京周邊的河北、天津,就有不少火電廠專門為北京供電。
這樣問題就來了,”新能源”了是不是就比用柴汽油更節(jié)能、更環(huán)保?特別是對純電動和混合動力來說。另外,”新能源”是不是在這個地方環(huán)保了,在另一個地方?jīng)]有環(huán)保?因為從物理上說,能量是守恒的。做了同樣的事情,這個地方省下了,肯定會有其他地方找補回來。當然,如果在相關部門的思維中,中心城市比其他地區(qū)更重要,這里的環(huán)境污染比其他地方的污染更該治理,那這個”新能源”確實能夠起到作用。
此外,直接用錢來砸,是不是真的能拉動新能源汽車消費,進而產生節(jié)能減排的效果。如果錢砸不出來銷量,那政府相關部門是不是該考慮換個思維,不是遇到什么問題都要赤裸裸地拿人民幣來刺激。財政收入全來自一個個普通納稅人,他們掙點錢不容易,花錢時是不是該省著點?
在此輪政策之前,已經(jīng)有過多輪刺激政策,但無外乎都是用人民幣開路。前幾輪政策產生了什么效果?可惜,沒有政府部門公布相關的數(shù)據(jù)。在北京這樣的城市的馬路上,也幾乎沒見過幾輛新能源汽車,偶爾晃過一兩新能源公交車,里面還是沒有乘客只有司機。深圳在推電動出租,但司機都在調侃自己是小白鼠。
為什么電動車這樣的新能源推廣緩慢?無外兩點原因。一個是用起來不方便。比如在北京這樣的城市,找個充電的地方應該不容易。記得西三環(huán)航天橋下曾有過一個,但當年亮綠的裝修,現(xiàn)在已經(jīng)蒙上了厚厚的灰塵。延慶、房山在搞試點,但也都是在出租車上。另一個是用起來不實惠。即使有政府的這個補貼,新能源汽車還是太貴了。一輛新能源車的價錢,與相同級別普通能源車相比,往往高得離譜。沒辦法,普通消費者也只能敬而遠之。
在新能源遠未達到安全可靠、經(jīng)濟實惠、方便實用之前,用補貼來實現(xiàn)節(jié)能減排的可能性比較小,再多的政策也該是事倍功半。不信可以做一個調查,到底有多少人愿意在有補貼的情況下買新能源車?上述四部委里匯集了那么多聰明的腦袋,實在應該能想出來比用錢砸更好的法子啊!
來源:新浪
作者:屠肆刀客
本文地址:http://www.medic-health.cn/news/pinglun/22085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wǎng),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