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馬優(yōu)化車機系統(tǒng),有點橫看成嶺側成峰。
日前,寶馬宣布與騰訊合作推出車載場景APP,未來,寶馬車主可以享受到部分平時在手機上使用的功能,比如搜索美食,利用聲控調出在線視頻,以及增加一些在特殊場合里的功能,停車場地圖、尋車,以及集成在iPhone芯片里的數(shù)字解鎖。
如果把官方發(fā)布的新聞稿濃縮一下,內容大概就是這樣。對了,你還可以把數(shù)字解鎖權限分享給五個好友,over。
但是,不好意思,我今天的任務不是編輯一個微頭條,而是一篇略有深度的文章,為了完成這個任務,我已經是三顧寶馬的車機系統(tǒng)了(拜托了,讓我過了吧,主編?。?/span>。
作為一個寶馬入門級產品的車主,我2015年購車時,寶馬的iDrive系統(tǒng)還只能用旋鈕操作,我和它之間的交流僅限于查油耗、聽歌,連倒車影像都很少看。至于什么訂閱和系統(tǒng)升級,我一向保持距離。從實用性角度來說,它們的價值更多在于占領屏幕,不然留白太多。
對一部寶馬車,崇尚它的機械,而最大化對電子系統(tǒng)敬而遠之,似乎是天經地義的。
Come on,還是別裝糊涂了,其實再老資格的車主,也早就和電子系統(tǒng)曖昧地半推半就了。我一直有心刷個ECU一階,我的F20入手沒多久,寶馬就推出了B系列發(fā)動機,搞得我一直覺得虧了,要不是這臺N13一直表現(xiàn)不錯,也始終對刷ECU存疑,我早就動手了。
但說不定我哪天還真就把這事給辦了。
另外一次,保養(yǎng)時和銷售聊天,說有個7系車主,去洗車店洗車時,小哥有點手潮,清洗發(fā)動機艙時進水了,把ECU泡了,僅修理程序的第一步,先拍兩萬五。
雖然現(xiàn)在市面上有不少多擋位變速箱,但我一直覺得采埃孚的8AT最好用,后來這家公司又出了橫置9AT,結果遭遇滑鐵盧,被罵得不輕。部分原因是,增加了一個擋位,換擋指令呈幾何級增加,于是沒搞好?,F(xiàn)在無論是通用的9AT,本田(謳歌)的10AT,換擋指令都不算完美。
換言之,電子系統(tǒng)早就不知不覺進入了你的汽車生活。估計沒有幾個人再能適應機械液壓助力了,而統(tǒng)統(tǒng)是電子助力。包括讓很多朋友津津樂道的可變懸掛,也都需要傳感器和ECU處理信息做決斷。
既然電子系統(tǒng)如此風靡,就算是一個崇尚駕駛的品牌,如果獨獨對代表著電子系統(tǒng)前端形象的車機視而不見,似乎有點矯情。寶馬當然不矯情,事實上TA對這事還覺悟挺早的,從2003年就推出了第一代iDrive,只不過忙著過彎和憧憬E87、E90的朋友沒興趣研究。
早期的iDrive系統(tǒng)和我們對車機的常規(guī)理解差不多,控制空調、導航等等,直到2012年~2016年的第三、四代車機,引入了互聯(lián)網(wǎng)功能,就是我車上的那一代。
彼時,寶馬還沒想到要引入太多所謂生活化場景,頂多是在儀式感上壓榨靈感,于是就有了手勢控制。真的,手勢控制這個東西,還不如買車送個首飾。
其實就在2016~2019這三年間,車機系統(tǒng)在合資尤其是自主車型上飛速發(fā)展,后者把它視為彎道超車的賽道,像頭文字D五連發(fā)卡彎的決勝溝槽,雖然這最終沒能成為它們的助推器(起碼在我的理解里),畢竟少有人會因為一套車機去選擇一臺車。
當然,這個命題在純電車和自動駕駛車上是另一個邏輯和結論。
寶馬雖然起步很早,但在車機飛速發(fā)展的這三年,幾乎等于按兵不動。它現(xiàn)階段車機的突出功能是——支持觸控,相對從前的旋鈕而言是個飛躍;其次是支持語音控制,且識別率較高;另外具備一些無線通訊的數(shù)字功能,以及AI技術,比如智能解鎖和手勢控制。
但是對于在廣大自主車型上野蠻生長的APP,寶馬一直冷眼觀瞧?;蛟S是主機廠不愿意讓第三方進入自己的車機,畢竟牽扯到信息保密,以及用戶行為數(shù)據(jù),這就屬于分享了,另外一個原因,大概是豪華品牌總不由自主地端著牌面,希望一舉一動皆有儀式感。
這種玩法如今肯定是行不通了。所以才有了寶馬日前官宣和騰訊合作,核心信息是此項,像7代iDrive的語音助手、停車場地圖和數(shù)字鑰匙,某種程度上都是幫助造勢的。
你可以有儀式感,但更要接地氣。尤其在邀請易烊千璽代言之后,對泛年輕群體當然在姿態(tài)上要有個交代,更別提官宣之后無數(shù)粉絲留言曬出自己的寶馬座駕。
所以問題在于,寶馬的動作還是不夠快,或者說,可以更快。但從另一方面來說,一個崇尚駕駛的品牌,鼓搗出一個美輪美奐,目前已經支持自定義,可以手勢這樣花哨的形式來和系統(tǒng)交流的車機,算不算不務正業(yè)?
理論上是的。但傳統(tǒng)汽車就是在這種悖論中發(fā)展的,將矛盾美化成兼容,但高手或者說偉大事物的偉大之處,就是把矛盾兼容在一起。
傳統(tǒng)主機廠沒法像新勢力那樣用軟件思維去觀察汽車行業(yè),這不是智商問題,這是立場問題。一個大局觀再強的中場,也沒法從解說員的視角去觀察球場。所以從一個階段性節(jié)點或說坐標,去比較傳統(tǒng)車企和新勢力,對前者而言有些苛刻。但這是現(xiàn)實。
在這一點上,我愿意給寶馬點個贊。站在一個操控行家(盡管現(xiàn)在很多車型軟塌塌不像樣子)的立場上,能夠制造出一個花里胡哨的車機系統(tǒng),也算不錯了。
去年,美國消費者報告調查了數(shù)十個品牌的產品用戶對座駕車機系統(tǒng)的使用感受,特斯拉排第一,寶馬名列第二,在車機系統(tǒng)方面,暫時,傳統(tǒng)車企還沒被特斯拉甩開太遠。
當然,這是因為在車機系統(tǒng)這塊方寸之地上,它的挑戰(zhàn)性遠不如整車ECU的控制難度,但真到了特斯拉式的中央處理器可以接管整車的時候,或者干脆說自動駕駛,對寶馬這樣的品牌的革命性似乎又難以想象。
除非是一個對駕駛極端敏感的人,不然他很難理解這種苦澀。對傳統(tǒng)車企來說,制造出一個可以媲美特斯拉的中央處理器和軟件架構,與放棄自己的DNA,似乎沒法確定哪個更難。
事情的殘酷之處在于,有時候沒有過渡,非黑即白。不是每樣事物都可以像豐田那樣采用中庸之道。
我們還是抓緊時間,好好享受當下這難得的矛盾結合體吧。
來源:十一車
本文地址:http://www.medic-health.cn/news/qiye/121382
以上內容轉載自十一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ǎng)(www.medic-health.cn)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wǎng),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