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有媒體爆料稱吉利控股集團與富士康將成立一家合資公司,為第三方汽車企業(yè)代工,雙方將很快將簽署正式協(xié)議。但有消息人士表示,這個事情在早些時候都已經敲定,只是現(xiàn)在才被披露。
隨后吉利官宣這一消息,表示合資公司將為全球汽車及出行企業(yè)提供代工生產及定制顧問服務,包括但不限于汽車整車或零部件、智能控制系統(tǒng)、汽車生態(tài)系統(tǒng)和電動車全產業(yè)鏈全流程等。
合資公司將導入ICT(信息與通信技術)分工模式,幫助客戶企業(yè)超越現(xiàn)有汽車產業(yè)模式,向創(chuàng)新高效的制造供應鏈體系和商業(yè)模式加速轉型,為汽車的電動化、智能化、網聯(lián)化、共享化架橋鋪路,創(chuàng)造價值,實現(xiàn)共贏。
根據協(xié)議,合資公司雙方各持股50%,合資公司董事會由五名董事組成。其中,富士康委派三名董事,吉利控股委派兩名董事,董事長由富士康委派,這意味著富士康擁有更多的主動權。但是考慮到吉利擁有全套的技術和制造體系,包括SEA浩瀚架構強大的實力,吉利在其中的作用也相當重要,這符合吉利SEA浩瀚架構的開放共享理念。
吉利和富士康聯(lián)合的合資公司,將打造成為全球汽車及出行企業(yè)的開放代工廠,未來更多的科技企業(yè),包括蘋果,包括百度,包括一些弱勢的新勢力如拜騰等,以及其他的科技公司、出行公司,都有可能成為這家合資公司的客戶,輔助更多公司跨界、跑步進入汽車領域。
攜手打造開放代工廠
邁過2020年,似乎汽車產業(yè)進入到了一個更新的發(fā)展階段——從新能源汽車過渡到智能汽車時代。從高燒不退的特斯拉、蔚來,到鋰電池和新能源產業(yè)鏈,整個大盤的資金都在流向汽車板塊。特別是百度和吉利官宣攜手造車,以及蘋果宣布將進入汽車領域,并與現(xiàn)代和麥格拉進行代工商談,未來汽車和科技的綁定應該會更加緊密。
關于吉利和百度聯(lián)合造車,之前《汽車公社》在文章《“百度+吉利”可能會成為IT造車的新合作樣本》中已經做出了分析,認為這拉開了一個新的造車合作模式。
科技公司造車并不能獨自切入到汽車整車領域,哪怕未來的汽車更傾向于電子產品,畢竟汽車還是屬于一輛機械工程的移動工具,制造領域的供應鏈和生產、品質等,需要與有經驗的汽車公司進行合作。而這也有望成為接下來的幾年里,新一波造車勢力布局的方向,即與成熟的車企進行合作和代工,既不會因為產能的布局浪費資源,也有利于盤活一些發(fā)展低迷的車企和資產,更有利于傳統(tǒng)車企依靠科技力量實現(xiàn)新的轉型。
再來看吉利和富士康的合作,根據吉利一貫的做事風格,合眾連橫的企業(yè)發(fā)展理念,雙方的合作也是情理之中,畢竟富士康是一家科技巨頭,背后的母公司鴻??萍技瘓F,早已是世界財富500強的???,業(yè)務覆蓋半導體、機器人等前沿產業(yè)。吉利與富士康的攜手,也非常有利于吉利向科技企業(yè)轉型,無論是品牌形象和資本層面。
其實吉利與富士康的合作,最早要追溯到十年前。根據2011年初的消息報道,當時吉利控股就與富士康集團接觸,目的就是發(fā)展新能源車與智能汽車。不過當時的商談也處于初級階段,并沒有就合作具體內容達成協(xié)議,但大方向探討的就是電動汽車。
有意思的是,此次合作與之前百度簽訂的協(xié)議還不太一樣。百度與吉利的合作,主要為百度汽車進行汽車的制造、研發(fā)、代工。吉利百度的新公司將發(fā)揮百度在車載軟件、生態(tài),和吉利在汽車工程技術、制造方面的優(yōu)勢,并改造吉利現(xiàn)有的工廠來生產汽車,新車或將在吉利浩瀚(SEA)架構上進行產品開發(fā)。
但吉利與富士康的合資公司更像是一個更開放的汽車代工廠,即所有的科技公司和出行公司都可以參與,甚至定制所需要的汽車產品,相當于做吉利這家傳統(tǒng)車企和富士康這家科技企業(yè)、汽車供應鏈企業(yè),聯(lián)合成為了一家底層“供應商”,為其他“新造車勢力”提供產品各方面的服務。
所以如果不出意外,極有可能百度與吉利的合作,也會在吉利與富士康的合資公司進行。當然今年年初富士康與拜騰進行了合作協(xié)議簽訂,之前吉利也對拜騰進行了盡職調查和摸底,有可能未來拜騰的發(fā)展,將與富士康和吉利進行深度綁定。
時隔十年,在新能源和智能汽車發(fā)展的新時代,吉利和富士康最終還是走在了一起,只不過合作方式已經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新勢力的2.0時代
對富士康而言,造車一直是它的夢想,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表示,2025年至2027年,全球電動汽車市場規(guī)模預計將達到3000萬輛,公司的目標是在未來搶占10%的市場份額。所以富士康也一直在為造車的事兒謀篇布局。
去年10月16日,在第一屆“鴻??萍既铡鄙希皇靠敌紝⑼瞥觥癕IH EV電動車平臺”,正式進軍電動汽車領域。同日,鴻海集團宣布推出首個電動汽車底盤和首個軟件平臺,旨在幫助電動汽車制造商更快地交付量產車型。
不過富士康的汽車之路并非一帆風順。早在2015年,富士康、騰訊與和諧汽車就按照 3:3:4出資,共同成立河南和諧富騰互聯(lián)網加智能電動汽車合伙企業(yè)(有限合伙)。之后,和諧富騰基金孵化出FMC與愛車兩個新能源汽車項目,其中FMC正是拜騰的前身。但在一年后,富士康和騰訊相繼從和諧富騰退出。
在更早之前,富士康也一直沒有隱藏過其在造車領域的野心。2005年,富士康以3.7億元的價格買下了臺灣四大汽車線束廠之一的臺灣安泰電業(yè)的100%股權,正式涉足電瓶線、影音傳輸線束、倒車雷達及智能設備等車用電子用品的制造。2010年富士康接下了特斯拉供應鏈的訂單,成為后者中控觸摸屏、連接器和鋰電池的主要供應商。2013年富士康成為奔馳、寶馬等豪華品牌的供應商,供應包括車載娛樂設備、汽車電動機械在內的汽車電子設備。
只要涉及到汽車產業(yè)鏈,無論是供應體系、資本還是技術,富士康都進行了涉足,比如2018年小鵬汽車獲得22億元B輪融資,富士康是投資者之一。2020年初,富士康又宣布與菲亞特克萊斯勒公司籌組合資公司,一起開發(fā)和制造電動汽車,同時經營車聯(lián)網業(yè)務。同年10月,富士康還與裕隆汽車成立的合資公司推出了MIH模塊化純電動平臺。今年1月初,富士康再次簽收拜騰和南京經開區(qū),繼續(xù)深入到造車大軍。
就現(xiàn)在來看,科技公司涉足汽車產業(yè)已經不是新聞,特別是對富士康而言,全球手機及電子業(yè)務下滑,華為、小米等國產手機的崛起等因素影響,讓電子產品領域的天花板逐步顯現(xiàn)。而汽車在智能化和電氣化轉型時代,毫無疑問地成為繼家電、PC和手機之后又一次全產業(yè)鏈級別的大發(fā)展機遇,這或是富士康堅定進入汽車產業(yè)的直接原因。
當然為什么是吉利,這個點與百度選擇吉利其實是一回事兒。一方面除了吉利是國內自主車企老大,同時在與沃爾沃、戴姆勒、寶騰的合作中,確實給對方帶去了更多的商業(yè)價值,推動了雙方共同成長,李書福的智慧和“美美與共”的理念,確實讓人敬佩,這非常有利于雙方商業(yè)合作和談判的進行。另一方面,吉利擁有在汽車領域的專業(yè)能力,包括設計、工程研發(fā)、智能制造、供應鏈管理、質量控制的體系化優(yōu)勢,也助力吉利成為最優(yōu)選擇。
所以隨著吉利和富士康這樣的巨頭合作,未來的新勢力造車跑步邁入2.0時代,這是過去新勢力造車在經歷破產、資源浪費等泡沫和惡果之后,汽車產業(yè)發(fā)展再一次新的探索。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www.medic-health.cn/news/qiye/136138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medic-health.cn)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