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頭也不回的再次掀起了“價格戰(zhàn)”。
北京時間2月6日,春節(jié)假期剛剛結束,這家美國新能源車企在華便突然官宣,針對煥新版Model 3開啟限時贈送8千元保險補貼,并且還能疊加五年免息福利政策。
粗略估算,一套組合拳下來,變相優(yōu)惠幅度超3萬元。縱觀特斯拉身處中國市場大殺特殺的過往,力度如此之大的促銷可以說前所未有。
當然,在大多數(shù)讀者眼中,今天文章的主角又將得益于上述操作,開始迅速瘋狂收割終端潛客,進而賺得盆滿缽滿。
但,我卻有不同的看法。
選擇“讓價沖量”背后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特斯拉在華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尤其是當歐洲與美國本土板塊都陷入到增長瓶頸之時。
為了完成2025年銷量同比增長20%-30%的既定目標,中國市場顯得愈發(fā)不容有失,所以必須擺出“開年即決戰(zhàn)”的架勢。
將視角繼續(xù)放大,不久前2024年財報的發(fā)布,同樣展現(xiàn)出其頗為“失意”的一面。全年銷量同比下滑1.1%,凈利潤同比下滑52.2%,毛利率走跌至17.9%,幾項關鍵數(shù)據(jù)的出爐,無疑徹底褪去了這家美國新能源車企的耀眼光環(huán)。
特斯拉,究竟怎么了?接下來,又將何去何從?
相信每個人站在不同的角度,都會有不同的答案。而我首先想要看看,近來大火“AI大模型”DeepSeek的分析。
轉型的陣痛,前路的未知
“怎樣評價特斯拉2024年的表現(xiàn)?”
沒有任何的猶豫,直接將本段開篇的問題拋給了DeepSeek,并勾選深度思考與聯(lián)網(wǎng)搜索。很快,便有了以下一段結論。
“特斯拉2024年處于轉型陣痛期,傳統(tǒng)汽車業(yè)務面臨存量市場競爭,但通過儲能、AI與機器人等新敘事,試圖打開第二增長曲線。其表現(xiàn)可概括為短期承壓,長期押注技術顛覆。2025年將是關鍵驗證年,需關注FSD落地進展、平價車型銷量及機器人量產能力?!?/p>
不可否認,基本與傳統(tǒng)認知相符。
而在DeepSeek的分析中,核心汽車業(yè)務交付與營收增幅的放緩,盈利能力的大幅下滑,都是特斯拉始終無法回避的痛點。
相比之下,儲能業(yè)務的爆發(fā)式增長與服務業(yè)務的穩(wěn)步提升,儼然成為了這家美國新能源車企為數(shù)不多的慰藉。
當然,“從造車到AI敘事”也是特斯拉2024年極力朝著外界試圖展現(xiàn)的主旋律。
什么FSD與Robotaxi的加速落地,什么Optimus人形機器人的商業(yè)化進程,什么AI算力與數(shù)據(jù)優(yōu)勢,都是背后提供支撐的論據(jù)。
另外,在現(xiàn)金儲備方面,今天文章的主角并未遇到太大的麻煩。全球制造產能方面,則在按部就班的布局。
匯總下來,正如前文提及的那樣,尚處轉型陣痛期,試圖打開第二增長曲線。
順勢,又一個問題拋給DeepSeek,“2025年的特斯拉能觸底反彈嗎?”
它給出的結論,十分微妙。
“短期看,銷量增長可能因新車型和產能釋放而改善,但盈利壓力仍存;長期看,若AI與自動駕駛生態(tài)閉環(huán)形成,特斯拉或進入新一輪增長周期。當前市場對其預期分化明顯,投資者需關注2025年下半年FSD進展、Model Q交付數(shù)據(jù)及毛利率變化等關鍵指標?!?/p>
洋洋灑灑一百多個字,可謂基本理清了脈絡。
而結合DeepSeek的分析,支撐特斯拉觸底反彈的積極因素更多集中在:新車型周期的開啟,譬如Model Q與煥新版Model Y這樣的改款車型,與Cybertruck的產能爬坡。以及FSD與AI技術的突破,包括儲能業(yè)務的爆發(fā)與充電網(wǎng)絡的反哺效應。
反之,阻礙反彈的核心挑戰(zhàn)為:中國市場的圍剿、品牌形象的分化、盈利能力與成本控制的壓力、技術落地與法規(guī)風險三部分。
綜合來看,雖然存在積極的信號,但前路依舊充滿著未知。
至于這家美國新能源車企,即將會以怎樣的一副精神面貌,應對接下來日趨激烈的行業(yè)廝殺,相信很快時間便會給出答案。
造車需要畫餅,也講規(guī)模效應
本段開篇,先發(fā)自內心感嘆一段題外話:“DeepSeek真的挺強,即使距離完全體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可現(xiàn)階段已經做到了能用且好用。至少就我個人,漸漸把它當成了一個非常優(yōu)質的信息檢索與匯總工具?!?/p>
當然,這就是AI大模型的恐怖之處。
同樣變相證明了,為什么有越來越多的大佬,越來越多的企業(yè),不惜砸入重金,耗費巨大的精力,去押注該賽道。其中,特斯拉便是帶頭沖鋒的存在。
或許,在其掌舵者埃隆·馬斯克的“生意經”中,傳統(tǒng)造車業(yè)務愈發(fā)像是還在噴涌“油田”,遲早有被壓榨殆盡的一天。
與之對應,AI大模型包括自動駕駛、人形機器人、Robotaxi等等維度,將撐起特斯拉更大的估值與未來。
而恰恰基于這樣的背景,在2024年交出一份較為“拉胯”的財報之后,今天文章主角位于資本市場的表現(xiàn),并沒有迎來太大的崩塌。截至目前,總市值仍維持在1.2萬億美元之上。
畢竟,其造的夢,給外界留足了暢想的空間。如此“畫餅”能力,也是特斯拉與諸多傳統(tǒng)車企最不同的地方。
但理性客觀地講,押寶新技術沒有錯,可造車永遠還是講究規(guī)模效應。
換言之,無論馬斯克怎樣改變公司的發(fā)展方向,“賣車”、“賣更多車”在特斯拉的戰(zhàn)略版圖中,依舊會長期占據(jù)很大的比重。
奈何,正在進行中的2025年,我卻對于該維度充滿擔憂,甚至覺得沖擊20%-30%的銷量同比增長都極具難度。
其一,Model S與Model X身處高端純電市場的貢獻始終有限;其二,Model 3與Model Y煥新版的到來只能說誠意有限,兩款主力產品的銷量上限明晃晃擺在那里;其三,Cybertruck的高開低走與需求疲軟幾乎成為定局;其四,萬眾期待的Model Q何時才能入場并快速上量懸而未決……
不吹不黑,僅在內部產品維度,特斯拉的彈藥儲備算不上特別充沛。
繼續(xù)轉換視角,縱觀此刻的外部大環(huán)境,就像前文提及的那樣,歐洲、美國市場對于純電動車的態(tài)度一直不溫不火,中國市場的競爭強度又呈現(xiàn)著翻倍的增長。
實際上,今天文章的主角儼然失去了曾經“肥沃”的生長土壤,轉而陷入到了血紅一片的泥潭之中。能夠預見的是,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其都將處在震蕩與波動的階段。
而借此契機,又朝著DeepSeek拋出了最后一個問題,“怎樣評價特斯拉?”
它給出的結論為,“總體而言,特斯拉仍是一家兼具創(chuàng)新野心與執(zhí)行力的公司,但未來表現(xiàn)將取決于能否在激烈競爭中持續(xù)突破技術邊界,并有效管理政策與市場風險?!?/p>
情況,就是這么個情況……
來源:第一電動網(wǎng)
作者: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www.medic-health.cn/news/qiye/262145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ǎng)(www.medic-health.cn)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wǎng),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