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興也是老江湖了
辣評:
今年科技公司跨界造車的新聞特別多,百度、蘋果之后,華為和小米又被第N次傳出要造車的消息,一家明確否認,另一家表示等等看。
然后就出現(xiàn)了中興通訊也進入汽車領域的消息,乍一看好像中興在蹭熱度,人家都造車我也來插一腳吧,甚至有網友評論“下次你說vivo造車我也信”,實際上人家中興早就布局汽車圈了。
這次曝出的是中興通訊要成立汽車電子團隊,而在9年前,中興就成立了新能源汽車公司,專注無線充電技術研發(fā),而后在車聯(lián)網和自動駕駛等領域都有所布局。
2016年,中興通過收購的方式成立了中興智能汽車公司,只不過人家主要造的是商用車,所以存在感沒那么強。此外,在動力電池領域中興也有布局,人家的大巴用的就是自家電池。
感覺一直很低調的中興,這幾年其實已經默默布局了汽車產業(yè)鏈上的諸多環(huán)節(jié),像中興這樣的科技公司,估計還有許多都沒浮出水面。只能說,接下來汽車行業(yè)的賽道,會非常熱鬧。
02 迪斯越來越像馬斯克
辣評:
這兩年傳統(tǒng)車企大佬們最怕提到的詞,就是市值,因為辛辛苦苦靠賣車積攢的那些市值,在特斯拉們面前幾乎不值一提。
不過情況正在發(fā)生改變,在CEO迪斯登陸推特不到兩個月之后,大眾的股價和市值開始接連創(chuàng)新高,如今也讓迪斯可以揚眉吐氣一把了。
有人說,現(xiàn)在迪斯在社交媒體的表現(xiàn)越來越像馬斯克,大眾也越來越像特斯拉。其實我覺得這種趨勢挺好,說明大眾的電動化改革很成功。
瑞銀就認為,大眾與特斯拉的差距會越來越小,未來汽車市場可能就是這兩家車企的天下。雖然能不能趕超特斯拉還要畫個問號,但是至少在傳統(tǒng)車企中間,大眾保持領先問題不大了。
03 福特該哭還是該笑
辣評:
看了這條新聞,我覺得福特應該很能理解特斯拉當年的感受了,眼瞅著那么多訂單擺在眼前,可是生產就是不給力,只能干著急。
類似的產能和交付問題,在此之前許多傳統(tǒng)車企都遇到過了,比如大眾、捷豹等等。雖然傳統(tǒng)車企認為自己在生產制造方面很有優(yōu)勢,但是面對電動汽車,它們也還是面臨太多不確定性。
對福特來說,自掏腰包拿出真金白銀補償用戶,可以說是個甜蜜的負擔。雖然成本增加了,不過側面也說明了這款車的成功。2月福特賣出了3739臺Mach-E,其中70%用戶首次購買福特品牌。
摩根士丹利的報告還顯示,2月特斯拉在美國的份額下跌了一成,就是被福特搶走了份額。果然電動車用戶沒啥品牌忠誠度呀。
來源:AutoLab
本文地址:http://www.medic-health.cn/news/shichang/141371
以上內容轉載自AutoLab,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medic-health.cn)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