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其他互聯(lián)網(wǎng)巨頭造車的傳聞不同,華為對造車這事有過明確表態(tài):不造車,只聚焦ICT技術,做智能汽車增量部件供應商,幫助車企造好車。
這種表態(tài)對于吃瓜群眾來說,信不信與否或許可以從其他方面獲得一些佐證,比如在造車專利上,是不是真的準備造車還是的確聚焦ICT技術,從一家公司自己的造車專利上可以猜的八九不離十。
根據(jù)我們在智慧芽上找到的數(shù)據(jù),華為汽車領域的累計專利數(shù)為317件,相關專利價值為0.46億美元——與小米集團汽車相關專利834件、相關專利價值1.13億美元相比,華為在汽車專利上的布局數(shù)量可以說是少了很多。
但根據(jù)智慧芽數(shù)據(jù)顯示,華為造車專利的單件專利價值均值上卻高很多,也就是說,雖然華為造車專利不多但這些專利估價都不低,其單件專利價值均值甚至高出特斯拉單件專利價值均值。
從華為汽車專利的申請趨勢來看,華為在2019年有大量的專利申請達92件,成為幾年來的新高。(2020年專利未全部公開,因此未納入統(tǒng)計)
值得注意的是,華為汽車專利申請還呈現(xiàn)了“三高”的局面,一是授權率較高,二是PCT占比較高,三是國外專利申請占比較高,這些特征從專業(yè)的角度分析,也都佐證了一點,即華為汽車專利技術含量較高。
華為汽車相關專利的申請領域分布
H04W:無線通信網(wǎng)絡
B60L:電動車輛動力裝置;車輛輔助裝備的供電;一般車輛的電力制動系統(tǒng);車輛的磁懸置或懸?。浑妱榆囕v的監(jiān)控操作變量;電動車輛的電氣安全裝置
H01M:用于直接轉變化學能為電能的方法或裝置
H02K:電機
從華為汽車專利申請領域來看,華為汽車專利不僅僅在汽車通信領域具有專利沉淀,而且針對電動汽車的基礎部件也有深入研究,但是從專利申請類型來看,一個鮮明的特征是,華為造車專利集中體現(xiàn)在一些固定汽車部件的技術模塊上,幾無涉及到外觀等產品造型設計的專利上。
另外,從華為汽車專利的申請來看,也可以看到華為在汽車領域的一些創(chuàng)新的思路,這些專利都集中在充電和自動駕駛場景應用上。
根據(jù)智慧芽咨詢專家發(fā)現(xiàn),在2016年華為就申請了一項名稱為“電動汽車以及電動汽車之間充電的方法”的專利,內容是讓電動汽車為電動汽車充電,而這項專利已經與2021年2月23日獲得了授權。
這一發(fā)明專利的使用場景是,電動汽車之間可以相互借電使用,當你行駛在高速公路上,你的電動汽車電池耗完停在路邊等待客服的緊急救援,客服協(xié)調到離你最近的其他電動車主用他的車為你的車進行充電,這一關鍵技術若能解決,將解決很多電動汽車車主擔心的高速公路無電救援。
同樣在2016年,華為還申請了一項名為“一種電動汽車的無線充電方法、裝置及系統(tǒng)”的專利,這一專利在2019年也已經獲得授權。
華為汽車無線充電方法示意圖
根據(jù)智慧芽數(shù)據(jù),可以發(fā)現(xiàn)在汽車專利上,華為提出了很多種應急充電或便捷充電方式,在汽車充電的方向上,華為目前公開的專利有38件,軟件硬件專利均有涉及,而且所有汽車充電相關的專利,除了母專利之外,基本都集中在2019年和2020年。
此外,華為在汽車充電技術的延伸相對比較完整,比如,在汽車無線充電的方向上,不但申請了無線充電的模式,而且進一步公開了電能發(fā)射裝置、接收裝置、充電機、電源變換器、充電電路等,申請的內容中甚至已經涉及低頻磁場發(fā)射線圈。
而除了對充電這事特別上心以為,自動駕駛華為也沒落下,除了激光雷達、智能座艙操作系統(tǒng),這些可以直接與車廠進行合作的領域。在自動駕駛專利上,華為在2019年還申請了一項名為“障礙物避讓方法及裝置”的專利,并在2021年2月9日快速獲得授權。
這一專利是種避讓裝置,實現(xiàn)了在前方有障礙物時,根據(jù)獲取的目標軌跡進行車道內部避讓,保證了車輛行駛的安全性和平順性,當自車前方出現(xiàn)無法躲避的深坑,隔壁車道又有一輛對向來車的情況下,讓汽車會選擇只用一側輪胎而非兩側輪胎都壓過深坑的辦法,從而減小汽車損傷,算是一種基于自動駕駛的場景式解決方案。
總的來說,可以看出不管是充電方面的專利還是自動駕駛方面的專利,華為申請的造車專利都帶有一些模塊化集成式的特征,尤其是在充電方面,比如“無線充電方法、裝置及系統(tǒng)”專利,幾乎就是可以直接打包賣給第三方,并可以實現(xiàn)即買即用的一套技術裝備。
而結合華為此前“做智能汽車增量部件供應商”的表態(tài)來看,華為的這種專利申請表現(xiàn)也是非常符合邏輯的,所以綜合來看,華為或許確實無意親自下場造車,做供應商賣技術的確才是華為心中的真實想法。
來源:AutoLab
作者:張一
本文地址:http://www.medic-health.cn/news/shichang/141370
以上內容轉載自AutoLab,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ǎng)(www.medic-health.cn)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wǎng),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