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國內外汽車行業(yè)有哪些大事件發(fā)生?
蔚來因缺芯停產5日
3月26日,蔚來汽車官方宣布,將下調其第一季度交付量至1.95萬輛,而此前預期第一季度將交付2萬至2.05萬輛。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2月,蔚來汽車已累計交付12803輛新車,按照調整后的1.95萬輛交付預期推測,2021年3月蔚來將交付約6697輛新車,較預期少了500-1000輛。
關于預期下調的原因,仍離不開芯片短缺帶來的影響,為此,蔚來汽車甚至將臨時停產5個工作日。
2020年10月29日,蔚來單月第5,000臺整車量產下線(圖片來源:蔚來)
此前,在蔚來2020年第四季度和全年業(yè)績發(fā)布會中,蔚來創(chuàng)始人、董事長、CEO 李斌曾坦言,芯片對供應鏈影響較大,彼時的蔚來仍可滿足正常工作計劃,但考慮每日變化較大,及受限于100度電池產能瓶頸,預測蔚來第二季度或只能滿足每月7500輛左右的全供應鏈產能。
蓋世點評:蔚來,國內首家因缺芯被迫停產的造車新勢力企業(yè),下一家又會是誰呢?
3月25日,據(jù)相關媒體報道,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在接受采訪時透露,自主研發(fā)的中控芯片將會在 2023 年實現(xiàn)裝配上車。
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 李書福(圖片來源: 吉利控股)
在談及汽車行業(yè)的“缺芯”情況時李書福表示,此次吉利已經全面排查芯片供應風險,結合2021年銷售目標,根據(jù)風險等級,向供應商鎖定 3-6 個月長期訂單,做到提前鎖定,確保生產不受影響。與此同時,吉利還在迅速推動國產品牌芯片的導入,以及自主研發(fā)設計的芯片。
蓋世點評:缺芯之痛,讓全球汽車產業(yè)正被迫經歷第二場停產潮,車企選擇自研芯片除了需要決心外,更多仍是實力。
小米確定造車:正招募車輛軟件工程師
3月26日,先有傳聞稱,小米與長城汽車正談判使用其工廠生產電動汽車,隨后兩者當日股價均呈現(xiàn)較大漲幅,但在昨晚,長城汽車發(fā)布公告就此事進行澄清。
不過,從供應鏈及小米合作伙伴處獲悉,小米造車是確定的事情,且正在就逐步提速,前期重心在車輛軟件上,當下小米正在供應鏈尋找合作資源。
蓋世點評:關于小米造車的傳聞近日越發(fā)頻繁,看來最終消息即將到來了。
吉利新電動品牌浮出水面,定名極氪
3月23日,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宣布成立極氪公司。據(jù)了解,該公司由吉利汽車、吉利控股集團(含員工跟投平臺和用戶權益平臺)共同投資成立,其中,吉利汽車持股51%,吉利控股集團持股49%。另外,新公司計劃現(xiàn)金注資20億人民幣,由李書福任董事長,安聰慧任CEO。
圖片來源:吉利汽車提供
此前,外媒曾援引知情人士報道稱吉利計劃推出一個新的高端純電動汽車品牌,名為Zeekr,意在與特斯拉競爭。此次,極氪汽車浮出水面,算是吉利方面對此事件的公開回應。
蓋世點評:此次極氪由安聰慧親自出任CEO,這意味著將調動整個吉利汽車集團的資源來助力極氪汽車的發(fā)展,這一點對于落地執(zhí)行而言,尤為關鍵。
大眾品牌將停止開發(fā)新型內燃機
據(jù)外媒報道,大眾汽車品牌首席執(zhí)行官Ralf Brandstaetter表示,該公司沒有開發(fā)新型內燃機發(fā)動機的計劃,目前該公司正將重點轉向電池驅動汽車。
不過,大眾將進一步開發(fā)目前正在使用的發(fā)動機,以為適應歐7等新的排放標準做準備。Brandstaetter稱,“我們在一段時間內仍然需要它們,它們必須盡可能高效。大眾需要從銷售內燃機汽車中獲得的收入,以資助電動汽車業(yè)務?!?/p>
蓋世點評:顯然,大眾正全速向電氣化轉型。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Garcia
本文地址:http://www.medic-health.cn/news/shichang/142972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medic-health.cn)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