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公司與車企的深度合作可能成為未來自動駕駛研發(fā)的主流模式
今年世界經濟大環(huán)境不景氣,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全球汽車產業(yè)產銷量大幅下滑,車企的目標是從過得好,變成了活下去。在這一背景下,自動駕駛這種缺乏商業(yè)模式又投入巨大,短期內難見收益的無底洞,就容易成為車企率先調整的對象。
6月23日,奔馳和英偉達共同宣布,將為輔助駕駛和自動駕駛打造一個強大的車載計算系統。從2024年起,奔馳旗下的車型將陸續(xù)搭載英偉達的各類自動駕駛芯片,讓車輛擁有可以升級的自動駕駛功能。而在此前4天,奔馳母公司戴姆勒剛剛宣布暫停與寶馬在自動駕駛領域的合作。
新一代梅賽德斯-奔馳汽車的自動駕駛功能,將由新一代NVIDIA DRIVE平臺驅動。英偉達將基于最近發(fā)布的NVIDIA Ampere超級計算架構打造一款名為NVIDIA Orin?的系統級芯片。NVIDIA DRIVE平臺包括用于自動駕駛AI應用的全套系統軟件堆棧。英偉達和梅賽德斯-奔馳將共同開發(fā)AI和自動駕駛汽車應用,包括SAE L2級和L3級的功能以及自動泊車功能(最高可達L4級)。
雙方也強調,隨著技術和法規(guī)框架的發(fā)展,每輛汽車都將可以通過無線軟件升級獲得新的自動駕駛功能,以及各種便捷功能和其他安全功能。
從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梅賽德斯-奔馳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康林松(Ola Kllenius)和創(chuàng)始人兼首席執(zhí)行官黃仁勛的遠程互動來看,雙方關系相當融洽。
黃仁勛最大程度表示了誠意:“未來,每輛配備NVIDIA DRIVE系統的梅賽德斯-奔馳都將有一支由AI專業(yè)人士和軟件工程師組成的團隊提供支持,并在汽車的生命周期內持續(xù)對其進行開發(fā)、改進和增強功能。”
面對英偉達拿出的這套方案,康林松表示:“這一新平臺將成為下一代梅賽德斯-奔馳汽車中的高效、集中化的軟件定義系統?!绷硗?,英偉達主打的全棧式可擴展的AI計算架構,剛好符合奔馳如今開發(fā)自動駕駛的主要需求:省事、省心、買得越多越省錢。
奔馳的智能化之路
作為歷史最為悠久的高端汽車品牌,戴姆勒對于技術創(chuàng)新的追求一直走在時代前面,如ABS系統、安全氣囊與ESP系統等技術,都是戴姆勒率先引入到自己車輛上進行實驗。
在自動駕駛上,戴姆勒的研究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30年前。1986年-1994年間,歐洲各國為復興經濟啟動了“尤里卡”研究計劃,其中有一項名為“普羅米修斯”的智能交通項目。
當時,包括戴姆勒、寶馬、大眾在內的眾多歐洲車企與許多科技公司都參與其中。自那時起,戴姆勒對于自動駕駛和傳感器技術的研究便一直沒有停止。
1998年,戴姆勒推出了奔馳輔助駕駛系統的前身DISTRONIC限距控制系統,該技術主要應用毫米波雷達,檢測與前車的距離,實現安全跟車功能。
2005年,DISTRONIC迎來了它的升級版本——DISTRONIC PLUS,目前姆勒戴基于DISTRONIC PLUS開發(fā)的L2級自動駕駛系統已實現了主動距離輔助、車道變更輔助、自動限速、自動跟車、自動泊車等13項智能駕駛輔助功能。
在車輛定位方面,戴姆勒采用了與HERE共同合作研發(fā)3D高精度地圖,以便實現對周圍道路情況、地標建筑的全方面識別。
隨著共享經濟的興起,戴姆勒集團開始探索新的出行業(yè)務,而戴姆勒自動駕駛技術的落地場景也因此變得有了具體方向。
自2016年開始,該公司逐漸嘗試將自動駕駛與出行服務相互融合,2018年,戴姆勒宣布與博世合作,在圣何塞地區(qū)推出L4/L5級無人出租車Robotaxi服務。
奔馳在自動駕駛方面雖然行動積極,但并沒有一個全球領先的技術團隊或子公司作為支撐。為此,2017年7月,戴姆勒投資了中國自動駕駛初創(chuàng)企業(yè)Momenta,2019年4月,戴姆勒收購了有近15年自動駕駛研發(fā)經驗、在DRAPA等無人車挑戰(zhàn)賽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Torc Robotics,希望通過其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來加速自身無人駕駛卡車開發(fā)。
可以看出,戴姆勒正在乘用車、商用車與出行服務這三塊版圖上進行著自動駕駛的“多線布局”。
連橫轉向了合縱
自動駕駛技術已經明確被業(yè)界看作未來驅動汽車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力量, 根據麥肯錫在2017年的預測,無人駕駛汽車到2025年可以產生2000億-1.9萬億美元的產值。全球權威分析機構IHS Research報告指出,全球無人駕駛量產汽車將在2025年上市,估計銷量可達23萬輛。到2035年,無人駕駛汽車年銷量將達到1180萬輛,約占總銷量的10%。
戴姆勒和寶馬兩家德國汽車巨頭曾在2019年初宣布,計劃斥資超過10億美元進行聯合出行工作,涉及自動駕駛汽車、乘用車、電動踏板車、汽車共享和電動汽車充電。但在今年6月,這兩家公司表示,該聯盟的自動駕駛汽車部分將被擱置。
Guidehouse首席分析師Sam Abuelsamid說:“我認為這不是巧合?!?“我懷疑這兩家汽車制造商無法就使用的平臺達成共識,現在,與英特爾/ Mobileye的產品相比,Orin看起來是更強大的解決方案?!?/p>
戴姆勒公司和梅賽德斯奔馳公司管理委員會成員、戴姆勒集團研發(fā)負責人、梅賽德斯奔馳汽車首席運營官Markus Schafer在聲明中表示,奔馳并非放棄自動駕駛研究,數字化是重要戰(zhàn)略支柱,正在嘗試尋找汽車行業(yè)以外的合作伙伴。
目前看來,這個合作伙伴就是英偉達了。
由于全球車市寒冬,各傳統主機廠的資金壓力徒增。2019年戴姆勒集團乘用車和商用車全球銷量為334萬輛,比上一年銷量減少1萬輛。凈利潤出現下滑,同比下跌64.5%,達27億歐元。梅賽德斯-奔馳一季度銷量同比下滑近15%。梅賽德斯-奔馳中國第一季度銷售了13.89萬輛,減少20.3%。戴姆勒預計,2020年,集團銷量將略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為了控制成本,提高利潤,戴姆勒在今年初提出,2022年底之前,將大幅削減材料和行政成本,并削減超過14億歐元的人員成本。
“很難預測2020年會發(fā)生什么,”在2020年2月的財報會上,寶馬負責企業(yè)財務的董事尼古拉斯·彼得(Nicolas Peter)直言,全球汽車交付量將有所下滑,不確定性很多。為此,寶馬留下了25.67億歐元的現金流,以備不時之需。
在寶馬叫停自動駕駛合作的同時,宣布裁員6000人,大規(guī)模取消臨時工和短時合同。這是寶馬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首次實施裁員計劃。
汽車巨頭們已經將短期關注度從前瞻技術轉向供應鏈安全和現金流。同時,乘用車自動駕駛見效較慢、不確定性較大,公司管理層要在任期內對股東負責,所以必須將主要資源投入到短期內可以見效的技術上去。
因此,在自動駕駛領域,雖然研發(fā)的腳步并沒有停下,但車企的合作伙伴從車企轉向了上下游供應鏈,戰(zhàn)略從連橫轉向了合縱,合作從松散的聯盟變成了一對一的親密協同。
自動駕駛聯盟層出不窮
前幾年,由于自動駕駛耗資巨大,進展緩慢,傳統汽車制造商、造車新勢力、科技巨頭、零部件供應商以及第三方服務商在自動駕駛領域,組成了很多跨行業(yè)的自動駕駛聯盟。
就拿這次奔馳的合作伙伴英偉達來說,它在全球率先實現基于量產的端到端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為全球370多家合作伙伴打造符合功能安全的自動駕駛基礎平臺和生態(tài)系統,幾乎和每一家大的車企及Tier 1都有合作,同時也參加了很多自動駕駛相關的聯盟。
2019年6月,英偉達參與了ARM主導的自主車輛計算聯盟,參與聯盟的企業(yè)包括通用汽車、英偉達、電裝、豐田、博世、ARM、大陸以及恩智浦。2018年7月,英偉達參加了由大眾汽車集團牽頭,博世、大陸、Aquantia參與的自動駕駛汽車聯盟網絡(NAV)。
2017年7月,英偉達成為了在中國影響較大的百度Apollo生態(tài)合作伙伴聯盟的首批成員。2014年1月,英偉達參加了谷歌公司牽頭,通用汽車、本田汽車、奧迪汽車、現代汽車參與的開放汽車聯盟 (OAA)。
英偉達全球副總裁、中國區(qū)總經理張建中認為,這種產業(yè)聯盟的好處就是把大家團結在一起,一塊投入,共同努力,對推動產業(yè)的發(fā)展有很大幫助。
優(yōu)勢互補的合作更靠譜
不過,自動駕駛相關的聯盟相對比較松散,從聯盟成員看,不難發(fā)現,其中有車企與車企的結盟,也有車企、供應商、技術公司參與的大雜燴,有還科技巨頭領銜的聯盟,各方目標并不完全一致,大概率是為了搶占資源,在自動駕駛早期占據有利地位。
技術壁壘是制約一個公司和一個行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參加聯盟時,大家一方面琢磨著短板能不能補上,另一方面又擔心核心競爭力會不會受到威脅,這就讓聯盟存在著隱憂。
因為在壯大實力的過程中,企業(yè)如何取長補短,需要聯盟各方博弈和不斷妥協,情不投意不合,結盟中途散伙是常事,所以這種有名無實的松散聯盟究竟有多有用,還真不好說。
車企們也開始審慎地看待自動駕駛等商業(yè)模式尚不清晰的前瞻技術,認為在包含自動駕駛在內的智能網聯技術領域,車企需要做出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才能讓自動駕駛成為車企活著的本錢。
為此,各家企業(yè)不滿足于浮于表面的聯盟模式,而是向掌握核心技術的技術公司靠攏,加強上下游的深度關聯,從而取長補短,掌握新技術的應用。因此在傳統的汽車供應鏈當中,我們越來越多地看到了自動駕駛領域技術公司的身影。
世界銷量前十的車企中,有八家都在與其他公司在自動駕駛方面進行合作。而其中只有戴姆勒和寶馬兩家公司的合作,是車企之間的合作,其他或者是車企基于自動駕駛初創(chuàng)公司的合作,或者是車企與技術公司的合作,如大眾-福特-Argo、通用-本田-Cruise、Waymo-雷諾日產-FCA、現代起亞-Yandex、豐田-Uber-軟銀,而現在只有戴姆勒和寶馬的合作中斷了,這里不光有經濟因素的影響 ,雙方在自動駕駛領域均缺乏可以互補的核心技術,可能也是合作難以為繼的原因之一。
英偉達正在拓展一個全球廣泛的自動駕駛生態(tài)平臺,聯合行業(yè)內的汽車制造商、一級供應商、卡車制造商、傳感器供應商、Robotaxi公司和軟件初創(chuàng)公司等。為此,英偉達建立了自動駕駛的整體解決方案,包括前期數據搜集、深度學習模型的訓練、AI模型的建立以及模擬。在交付用戶后,英偉達也會負責軟件升級,并通過OTA的方式分發(fā)給用戶。
正如康林松所言,依靠英偉達的自動駕駛平臺,奔馳汽車的自動駕駛能力將得到大幅提升。
他提出了兩個愿景,第一,依靠英偉達的軟件平臺,這一自動駕駛系統可以進行OTA升級,可以升級就意味著用戶能在產品的生命周期內獲取奔馳的更新,在任何一個使用階段都有更好的體驗;第二,未來的汽車就像是在路上跑的一個移動設備,這就需要汽車制造商開發(fā)出強大的軟件系統,才能提供更好的用車體驗?;谶@兩個愿景,奔馳選擇與英偉達達成合作。
英偉達和奔馳兩家公司的合作,是芯片巨頭和車企巨頭之間的合作,而這種技術公司與車企的深度合作可能成為未來自動駕駛研發(fā)的主流模式。
就在6月26日凌晨,沃爾沃汽車集團與美國自動駕駛企業(yè)Waymo公司同時對外宣布, Waymo成為沃爾沃汽車集團L4級別自動駕駛技術全球獨家合作伙伴。值得注意的是,沃爾沃汽車集團與Waymo此次的合作不同于以往車企與技術公司常用的短期采購供應模式,除了在數據上進行互補外,在L4級別自動駕駛硬件技術上,雙方也將進行充分互補,基于安全原則,打造真正適合場景化運用的L4級別自動駕駛汽車。
這些準備掏心掏肺的深度合作表明,在當前的經濟形勢和智能網聯的大潮下,車企單兵作戰(zhàn)已經難以取勝,在未來自動駕駛技術發(fā)展過程中,投入巨大,技術復雜,只有車企與技術公司強強聯合,取長補短,才能保持強勁的競爭力,給用戶帶來更加優(yōu)秀的體驗。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商業(yè)評論
本文地址:http://www.medic-health.cn/kol/119187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yōu)楸疚牡恼鎸嵭院椭辛⑿载撠?,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chuàng)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medic-health.cn)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fā)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