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解決續(xù)航焦慮?
一味地去堆砌大電池包?
顯然,這不是正道!
縱觀當下的中國車市,純電動汽車的市場占有率正在快速提升,越來越多消費者選擇了純電動汽車。
但是在使用電動汽車的過程中,續(xù)航焦慮問題也一直“如影隨形”,成為了不少車主的心頭病,特別是在假期的高速服務站上,很多車主為了充滿自己的愛車,得花上數個小時,續(xù)航里程焦慮感是有增無減。
而為了解決續(xù)航焦慮問題,提供更好的用車感受,許多新能源車企推出了換電模式,并被廣泛看好。
那么,換電模式,真的可以解決續(xù)航焦慮嗎?
有了“換電大法”,真的可以不焦慮了嗎?
換電模式,優(yōu)勢在哪?
我們先討論一個話題,為什么換電模式備受推崇?
首先,從目前電動車發(fā)展趨勢來看,換電模式確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縮減車主的充電等待時間。
一般來說,給電動車換電池,需要5分鐘左右,而使用快充給電動車充電,最短也需要半小時以上。
再者,得益于運營公司對電池進行集中監(jiān)測、管理與養(yǎng)護,比用戶更專業(yè),有利于延長動力電池的壽命,提升電池的安全性。
緊接著,換出來的動力電池,可在用電優(yōu)惠期充電,還節(jié)約了成本。
另外,換電模式實現了車電分離,讓用戶可以租用動力電池,有助于降低購車成本。
好處雖有,但弊端仍在?
如此看來,換電模式確實比較先進,應該可以較好地解決續(xù)航里程焦慮問題?
但事實并沒有這么簡單。
要知道,換電站不同于加油站,也不同于充電樁,建設成本比較高,要求也挺高,這就導致目前換電站的布局仍然不夠充分。
換電站多集中于一線大城市。而我國幅員遼闊,現在的換電站數量可謂是“杯水車薪”,壓根沒辦法滿足廣大電動車用戶的換電需求。
與此同時,在換電的過程中,可能會產生電池與車輛連接結構的不穩(wěn)定,導致電極插頭磨損打火花,引發(fā)安全隱患。
而且現在電動車車企數量眾多,動力電池組存在容量不一致、結構不統(tǒng)一等等問題,而每個換電站又不可能同時兼容多類型電池組,那萬一車主到達換電站后,發(fā)現自己的愛車不能充電,續(xù)航里程焦慮感不是又加重了?
結束語
換電模式的確是一種值得探討的新模式,但是依然存在較多問題需要解決,假如能建立可以集合不同品牌、不同車型的多種換電需求的共享換電站,并快速提升換電站的分布數量,那一定程度上確實可以充分解決用戶的續(xù)航里程焦慮問題,也因此,有人說這是千億級賽道。不過,想要統(tǒng)籌好這件事,還得有一只無形的大手去控制才行。
那么,關于換電模式,你是怎么看待的?你覺得能解決續(xù)航焦慮問題嗎?
歡迎留言互動。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二師兄玩車
本文地址:http://www.medic-health.cn/kol/187881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