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對電動化的渴望全部押注在了銀河身上。
2 月 24 日,隨著中高端系列銀河全球首發(fā)亮相,吉利不僅補齊了從低端到中高端的全覆蓋,也擺出了對比亞迪的狙擊之勢。
長達一個半小時的發(fā)布會,既加入了新勢力的玩法,又保留了傳統(tǒng)車企的風格,融合兩種完全不同形式的發(fā)布會。
這帶來的問題是,吉利銀河到底講了什么?
從發(fā)布會的流程、形式和風格來看,吉利的目的無非就是希望在新能源賽道和過去「燃油車」的標簽做切割,重新樹立一個更專注、更高端的品牌形象。
而吉利銀河在這場發(fā)布會上只有一件事——秀肌肉:
吉利銀河系列首款電混 SUV 銀河 L7正式開啟預訂,今年第二季度即可交付;
智能電動原型車「銀河之光」(E8)首次亮相,年底上市交付,并且銀河系列計劃 2 年內將推 7 款全新車型;
吉利銀河還發(fā)布了一系列包括神盾電池安全系統(tǒng)、雷神電混 8848,以及全新汽車操作系統(tǒng)「銀河 NOS」等在內的新能源電氣化技術。
總而言之,銀河系列像是吉利的一場綜合性的嘗試和探索:
既展現了吉利對于未來智能電動汽車的全方位思考,也彰顯了吉利面向純電智能化轉型的「里子」。
01、吉利為什么需要銀河?
從極星、極氪、幾何再到銀河,光是新能源車產線,吉利就已經擴充了多個新品牌,這還不包括沃爾沃、路特斯等其他品牌。
不斷地做加法無疑考驗的是吉利劃清品牌&系列之間界限的能力。
舉個例子,銀河系列將覆蓋 15-30 萬元新能源車市場,但這個價格區(qū)間吉利其他系列也在銷售新能源產品,比如帝豪 L 雷神混動、星越 L 雷神混動等。
顯然,銀河系列部分車型將與這吉利些已售車型重疊。
吉利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范峻毅表示,吉利分成三個產品系列:
(1)幾何品牌回歸吉利品牌,主打 15 萬以下大眾化的純電動產品;
(2)銀河是中高端智能新能源產品系列,主打 15-30 萬區(qū)間的新能源市場。
(3)中國星、繽系、博系等等,組成吉星系列產品。
雖然每個系列都明確劃分了邊界,但 30 萬元以下的新能源市場已經有吉星、幾何兩個系列覆蓋混動、純電兩大領域,吉利為什么還需要再推出銀河?
關于這個問題,或許從去年吉利在新能源市場的成績單上找到答案。
2022 年,吉利新能源累計銷量 33 萬輛,占集團全年銷量 23%:
純電領域:幾何全年銷量 14.9 萬輛,極氪交付達 7.2 萬輛,睿藍系列 5.6 萬輛;
混動領域:吉利 Hi·P 系列銷量 6.64 萬輛;
可以看出,吉利在新能源市場的表現是啞鈴型結構:
極氪聚焦 30 萬以上市場,幾何則是 10 萬元以下的新能源市場有所收獲,但在去年銷量大漲的中高端市場,以及混動市場,吉利的表現不及預期。
乘聯會數據顯示,2022 年國內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達到 567.43 萬輛,同比增長 90%。
其中,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包括增程式)零售銷量達到 141.98 萬輛,同比增長 160.5%,增幅跑贏純電產品。
中汽協數據顯示,2022 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及漲幅均主要集中在 A 級車型,累計銷量達 238.6 萬輛,同比增長 140%。
從價格上來看,2022 年新能源汽車主要銷量價位集中在 15-20 萬元,累計銷量高達 185.5 萬輛,同比增長 210%。其中,10-20 萬區(qū)間的 A 級 SUV 在所有新能源車型的品類中的占比已經達到了 50%。
在這一點上,比亞迪宋家族 2022 年的銷量爆發(fā)就是最好的例證,其以 47.5 萬輛的銷量占到了比亞迪總銷量的 25.5%。
在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3)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百人會副理事長歐陽明高認為:
「現在正處在電動車價格偏高,電池成本偏高,補貼又在下降或停止的階段,插電混動肯定是一個上升的趨勢,在 10-20 萬的家用車主流車型會比較多,尤其是插電混動會比較多?!?/span>
「幾何+銀河+極氪的組合,吉利實現了新能源領域 75% 的覆蓋。」吉利汽車集團高級副總裁林杰表示。
按照規(guī)劃,吉利銀河計劃在 2 年內將推出 7 款全新車型,并形成兩條產品路線(奇數車型是 SUV,偶數車型是轎車):
混動 L 系列:覆蓋 A0 級到 B 級智能電混產品,首款 SUV 銀河 L7(對標宋 PLUS)、首款轎車銀河 L6(對標秦 PLUS)將分別于今年二、三季度交付;
純電 E 系列:覆蓋 A 級到 D 級智能純電產品,首款純電轎車 E8(對標漢 EV)將于今年四季度交付。
不難看出,銀河系列之后的車型幾乎都會與唐、宋、元、秦等多個比亞迪主銷車型正面競爭。
這也說明,銀河之于吉利,就像王朝系列之于比亞迪,吉利希望借銀河系列將自身當下的「啞鈴型」結構向「均衡」結構轉變。
但真正的問題在于,吉利銀河憑什么和比亞迪正面剛?
02、狙擊比亞迪,銀河用上了吉利的「全家桶」
比亞迪之所以殺死燃油車,靠得就是「油電同價」的策略——每一款 DM-i 車型在用車成本、駕駛體驗打壓同級燃油車的基礎上,又在價格上施行一次「降維打擊」。
反觀銀河,無論是 L 系列的混動產品,還是 E 系列純電產品,銀河必須集合自己所有的技術能力,集中投入到全新系列產品中。
除了傳統(tǒng)的省油優(yōu)勢外,銀河必須在綜合產品力上展現明顯特點和優(yōu)勢。
吉利汽車集團高級副總裁林杰表示,目前集團內部的品牌數量已經不少,針對的市場各有側重,短時間再推一個新品牌的意義不大,更合理的做法是聚攏資源,將銀河與吉利新能源車進行強綁定。
從產品上來看,銀河幾乎是吉利技術之集大成者:
億咖通座艙計算平臺 E04、E05(吉利控股子公司)
芯擎科技 7nm 座艙 SoC 芯片(億咖通合資公司)
魅族 Flyme Auto 座艙車機系統(tǒng)(吉利控股子公司)
朗歌科技的高精地圖(吉利控股子公司)
吉咖智能的 ADAS 系統(tǒng)(吉利、億咖通合資公司)
吉利 SEA 浩瀚架構、e-CMA 混動架構
自收購英國錳銅開始,吉利的投資版圖已遍布整車、供應鏈、智能科技等領域,但受限于不同技術之間的磨合,以及品牌&系列的定位,吉利始終未能夠將旗下投資版圖完全打通。
而銀河,可以說是第一個「吃上」吉利全家桶的新能源品牌。
在發(fā)布會上,淦家閱也先后披露了銀河的智能化、電動化戰(zhàn)略。
智能駕駛方面,銀河 L7 具體方案、能力邊界暫不清楚,只是強調了預埋支持包括激光雷達在內的傳感器方案,不同之處在于能配合吉利自有衛(wèi)星,實現「天地一體化」的智能駕駛。
淦家閱表示,基于吉利衛(wèi)星的「天地一體」版銀河智駕方案將很快推出,能夠做到厘米級的精準定位。
目前,銀河智駕在 90km/h 高速巡航時,面對靜止目標可及時剎停,而吉利星睿智算中心 1 天可以模擬 10 萬公里的智能駕駛行為訓練,結合智能網聯專業(yè)試車場、實際道路測試,可滿足 L3 級全球認證標準。
根據規(guī)劃,預計 2025 年吉利將完成 72 顆低軌道衛(wèi)星組網,使吉利銀河智駕將實現全球無盲區(qū)的定位能力,以及量產跨層記憶泊車、高速緊急羚羊避障、低速探索穿越等功能。
操作系統(tǒng)方面,吉利全棧自研了銀河 N OS,通過在系統(tǒng)層與全新語音引擎的聯通,其語音交互系統(tǒng)識別更準,具備全場景「可見即可說」,并擁有毫秒級響應的交互效率。
對這套系統(tǒng),吉利內部給出了「無限接近于蘋果 iOS 體驗」的評價。
但目前已知的信息是:各個環(huán)節(jié)的響應速度大幅提升,對車載屏幕的操作體驗更趨近于手機和平板。
至于魅族在其中參與程度有多高,發(fā)布會上并沒有提到。
銀河的另一個亮點是,全系搭載吉利自研的整車架構。
淦家閱表示,在過去 10 多年里,吉利投入了近千億元,打造了 SPA、CMA、SEA 浩瀚以及新一代的 e-CMA 智能電混的架構,全球有 11 個汽車品牌采用了這些智能電混架構、以及智能架構。
以 e-CMA 電混架構為例,在量產熱效率上可以達到全球最高的 44.26%,還可以實現同級最低 5.23L 的超低虧電油耗,CLTC 綜合續(xù)航 1370 公里。
在雷神電混 8848 的加持下,銀河 L7 交出了百公里加速 6.9 秒、5.23 升饋電油耗、CLTC 綜合續(xù)航里程 1370 公里的成績。
作為對比,吉利銀河 L7 快于比亞迪宋 DM-i 110KM 兩驅旗艦 PLUS 的 7.9 秒,慢于比亞迪宋 DM-i 100KM 四驅旗艦 PLUS 的 5.9 秒。
從技術原理上來看:
三檔混動理論上相較于比亞迪 DM-i 的單檔、長城檸檬混動 DHT 的 2 檔混動具有更好的燃油經濟性,畢竟 3 檔能提供更廣泛的「并聯、直驅」工作平臺,發(fā)動機能在更多的時速區(qū)間下保持最高效轉速,這也是為什么雷神電混系統(tǒng)能夠實現可純電、可增程、可電混。
盡管從經濟性、效率、性能的角度看,雷神電混系統(tǒng)能夠與比亞迪 DM 技術掰手腕,但比亞迪利用四次 DM 的技術迭代,「買混動車=買比亞迪」的思維等式成為中國汽車市場主流聲音。
這也是奇瑞鯤鵬 DHT、長城檸檬混動 DHT 等自主車企的混動技術不受消費者關注的原因。
吉利銀河需要找到一個讓消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標簽。
另一方面,綜合車型尺寸、賬面動力、智能水準和配置設定,吉利銀河 L7 的定位非常精準。
一款瞄準比亞迪宋 PLUS DM-i 的產品,但比亞迪的制勝奇招就是「油電同價」,之前吉利星越 L 增程電動版就已經在「油電不同價」上吃過虧,「油電同價」很難、「電比油低」更難。
這是吉利銀河的第二個難題,相比起省油、科技這些標簽,「低價」更能直接地刺激消費者感知,完成市場銷量的原始積累。
不可否認,通過與比亞迪在各個細分市場進行了貼身肉搏,吉利為自己在新能源市場挖掘到了更多的市場機會。
但如果產品無法對比亞迪產生任何震懾和威脅,或許最終只是吉利一方的獨角戲。
03、每一款產品,都要進入細分市場前三
對于吉利而言,其更想復刻比亞迪的打法,將銀河旗下車型打造成爆款。
林杰表示,希望「銀河每一款產品都能做到細分市場前三」。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吉利銀河進行了渠道創(chuàng)新,包括直連用戶和代理經銷兩種模式,實現線上、線下服務融合。
林杰認為,新能源車和燃油車一起賣一定是賣不好的。一個銷售顧問既能賣燃油車又能賣插電又能賣純電,那就是天大的挑戰(zhàn)。
「吉利銀河計劃在一、二線城市開設品牌中心,三、四線城市采用代理經銷制,其中三四線的代理經銷制包括用戶中心(4S 店)、 體驗中心(城市展廳)、 展示空間(商超店)三種類型?!狗毒阊a充道。
除此之外,未來的銀河產品都會通過 APP 進行下訂,訂單線上完成,采取銷售與代理制的結合,調整、整合以后帶動整個吉利渠道,向注重用戶滿意而去改變。
從某種程度來說,吉利銀河幾乎具備一個品牌獨立的要素——獨立的 Logo、研發(fā)團隊、渠道生態(tài)。
在成熟的汽車集團內,如果想從上到下完成轉型,往往需要開辟全新業(yè)務和賽道,以便起到引領作用,在吉利集團身上,極氪去年的優(yōu)秀表現足以證明其擔當完成了這一任務。
性價比、產品力是極氪已部分驗證的路徑,起售價 29.9 萬元的極氪 001,不僅車輛底盤由路特斯和保時捷團隊聯合調教,期間還免費為所有車主升級 8155 芯片,口碑一路狂飆。
另一方面,國內目前幾乎沒有任何一家車企能夠像吉利一樣,擅長打造品牌,并能快速讓品牌找到合適的定位。
在通過多品牌戰(zhàn)略的優(yōu)勢以及對品牌策略的調整,吉利強行將自己拉到與比亞迪相同的水平線上。并以擺出了對比亞迪的狙擊之勢。
2017 年-2021 年,吉利汽車連續(xù)五年奪得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冠軍,但背后吉利其實已經連續(xù) 5 年未能實現年度銷量目標。
2022 年,吉利雖然提振了新能源領域的銷量,但燃油車銷量大幅度跳水,拖垮了集團整體銷量規(guī)模的增長,2022 年吉利燃油車僅銷售 108 萬輛,同比下滑 13.4%。
這也意味著,新能源轉型成為吉利的當務之急,而當下首要目標就是打造新能源爆款產品矩陣,這一點吉利已經向比亞迪交出的答卷看齊。
「做企業(yè)沒有一天是盈利的,尤其在現有的這么一個環(huán)境下。我覺得大家就是要迎難而上。」
針對如何平衡新能源產品的銷量與利潤的問題,淦家閱表達這樣的看法。
這句話的潛臺詞或許是,適當放棄利潤,換取銷量和份額,這也大概是在這個激烈搏殺的新能源市場的生存之道。
在銀河系列上,我們能看到吉利變革的野心,但銀河系列能否樹立起吉利新能源的標簽,抓住中高端主流市場這個最大的增量市場,是銀河系列在未來不得不面對的挑戰(zhàn)。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之心
本文地址:http://www.medic-health.cn/kol/196869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
相關話題
相關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