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很多重磅新能源汽車都在卷智能駕駛,其中絕大多數(shù)采用的都是以激光雷達為基礎的多傳感器融合感知方案。
那么有沒有例外呢?
還是有的!
與激光雷達多傳感器融合感知方案并列的,還有純視覺路線,代表性廠商是外資陣營的特斯拉,以及中國陣營的極越。
1月14日,極越汽車在“汽車機器人進化日”上發(fā)布了整車OTA的最新版本,共更新了400項功能點,其中純視覺智駕方案的升級換代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
那么,極越的純視覺方案發(fā)展到了什么水平?它真的是未來嗎?
1、一次OTA就能更新400多個功能點?
新能源汽車之所以被稱為“新”,是因為它們的玩法真的不一樣。
極越01這次OTA,是交付以來的第一次。
它在智能駕駛、通用語言能力、安全性能、娛樂功能等五大類上實現(xiàn)了超過400個功能點的升級。這種級別的升級,在部分傳統(tǒng)汽車廠商看來,這似乎跟聽天書差不多。
本次OTA之后,極越01將給用戶帶來更優(yōu)質的用車體驗。
在這些功能之中,外界關注最多的,還是它的智能駕駛。
在這次活動上,極越汽車CEO夏一平駕車,全程使用點到點的領航輔助駕駛PPA,從上海嘉定開到了極越汽車杭州城西銀泰體驗店,親自為極越01的智駕系統(tǒng)站臺。
不僅如此,極越還與平安保險聯(lián)合推出了“智駕?!保@是全球首個高階智能駕駛專屬保障產品,用戶在高階智駕PPA范圍內所產生的責任費用將由該產品進行賠付。這一點,值得所有車企學習。
從另外一個角度我們也可以看出,極越對自己的智駕系統(tǒng)是充滿信心的,那么這一次的OTA之中,它在智駕方面有哪些升級呢?
2、純視覺智駕,極越01進行了哪些升級?
目前行業(yè)內智能駕駛解決方案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激光雷達為基礎的多傳感器融合感知方案,這是目前包括蔚小理在內的大多數(shù)汽車品牌所采用的策略;另外一種就是特斯拉、極越等廠商堅持的純視覺方案。
在這次更新之前,極越01在純視覺方案上已經做出了不小的成績,它的BEV+Transformer技術方案是國內唯一量產的純視覺方案。
而這次更新,極越01融入了百度與極越聯(lián)合開發(fā)的OCC占用網絡技術,通過BEV+OCC+Transformer多任務統(tǒng)一網格,它可以大幅提升對異形障礙物識別和場景泛化的能力,簡單來說,就是它對周圍環(huán)境的“理解能力”更強。
這里我們展開科普一下:
BEV(Bird's-eye-view),中文翻譯是鳥瞰圖視角,它就像是一個轉換器,核心作用是將2D信息作為輸入,在加上測距的感知方式之后,最終轉換為鳥瞰圖視角下的3D環(huán)境,而這個3D環(huán)境,便被稱作是BEV空間。
但這個過程中存在一個難點:如何將不同傳感器采集到的信息實現(xiàn)最優(yōu)的表達。
Transformer我們可以把它理解為一個超級強大的“信息理解機器”,在智能駕駛系統(tǒng)中,Transformer主要用于處理和理解車輛通過傳感器收集到的關鍵環(huán)境信息,比如攝像頭拍攝的圖片、雷達和激光雷達檢測到的數(shù)據等,比如一個即將穿越馬路的行人,或者一個正在變道的車輛。然后,它利用這些信息來幫助車輛做出決策,比如何時加速、何時減速,或者何時改變車道等。
在此之前呢,BEV+Transformer的組合便在極越01這款車上量產并且實現(xiàn)了“純視覺”的高階智駕,但存在的提升空間在于:如何有效識別異性障礙物,如何擁有更高的場景泛化的能力。
OCC(Occupancy Network)占用網絡技術便是為解決這個難題而來的,它是一種基于深度學習的三維環(huán)境感知方法,通過神經網絡來預測一個空間位置是否被占據,它主要便是為了提高車輛對周圍環(huán)境的理解能力,尤其是在處理復雜、多變的道路條件和障礙物識別時。
比如,在實際道路環(huán)境中,總會存在一些沒有打標和訓練過的障礙物,如臨時障礙物、施工區(qū)域、路邊伸出的樹枝、前方貨車上掉下來的貨物等,OCC占用網絡能夠識別這些非打標障礙物,幫助車輛做出及時的反應。也正是因為這樣的能力,所以OCC技術可以去追求去白名單化,換句話說就是可以盡可能多的去識別各種各樣的障礙物,包括未知的物體形狀和類別。按照發(fā)布會上的信息,極越01目前已經標注了近一百類的物體,而且這個數(shù)據還在逐步增加。
又比如,OCC可以不依賴于特定場景的標注數(shù)據,它通過學習大量的空間數(shù)據,OCC占用網絡可以建立一個通用的空間理解模型,這個模型能夠對新的、未見過的場景進行有效的3D重建和障礙物檢測。
極越將這種全新的智駕方案稱為“B.O.T 三向箔”(BEV+OCC+Transformer),它可以不用提前學習而在第一次遇到的時候就能識別這是障礙物,它可以無感老練的去主動避障,它還可以讓車輛遠離路肩、水馬、綠化帶等常見障礙從而留出更多的安全距離,定量來講的話,是偏離原本中心線10cm左右。
打個比方,在沒有智駕系統(tǒng)的時候,人類駕駛員避障除了用眼睛“看”之外,主要靠“猜”,但B.O.T三向箔卻可以精準地對距離進行感知。
其次,純視覺方案依賴高精地圖,而在實際用車環(huán)境下,高精地圖和實際路況有可能會不一致,例如那些突發(fā)的事故場景、施工場景或者惡劣天氣帶來的非常規(guī)路況等,這個時候B.O.T 三向箔就可以主動進行繞行、減速或者剎停動作。
從技術上來說,純視覺方案的原理似乎并沒有那么復雜,但它對高清攝像頭感知能力、計算機視覺算法、大數(shù)據積累等都有更高的要求。
極越之所以會堅持純視覺路線,是因為它有來自百度Apollo技術生態(tài)的支持。
到目前為止,百度的Apollo技術生態(tài)已經積累了超過6000萬公里的高質量Robotaxi原始數(shù)據,同時還得到了百度170億參數(shù)的AI視覺大模型的加持,可以實現(xiàn)模型的每周快速迭代。
極越01的3D精度可以做到厘米級,對于運動障礙物的識別精度也能達到0.1米/秒的誤差范圍,這樣的表現(xiàn),已經可以比肩激光雷達多傳感器融合感知方案。
3、普通消費者該怎么選擇?
這一次的活動,極越汽車CEO夏一平親自駕車,期間還接到了蔚來汽車CEO李斌的電話。
蔚來與極越采取的其實是不同的智駕技術路線,但他們都很樂于“卷”,對于這件事,用李斌的原話講便是:“只有卷才能有進步”。
老板們之間惺惺相惜,那么消費者該如何選擇呢?
我們首先要弄清楚,純視覺方案和激光雷達方案,有哪些不同之處?
普通的純視覺方案,依賴的是高清攝像頭、高精地圖進行環(huán)境感知和場景識別,然后,將采集到的圖像傳輸?shù)狡嚳刂葡到y(tǒng)中進行分析,從而將2D圖像映射到3D空間中,就像是用人眼睛來捕捉周圍環(huán)境的信息然后傳輸給大腦進行決策一樣。
簡單來說,它更加接近人類的駕駛邏輯,攝像頭和算法,相當于人的雙眼與大腦。
它的優(yōu)勢在于成本更低,因為它不需要那么復雜的感知系統(tǒng);但但它也存在一定的短板,比如感知距離比較有限,比如深度信息檢測不足;除此之外,它對計算機算法的要求也比較高,相當于它要求駕駛員的大腦必須非常聰明而且一直高度集中。
激光雷達融合感知方案則是以激光雷達方案為核心,多傳感器一起集團作戰(zhàn)去收集車輛的周邊信息,其中的重點之一便是引入了激光雷達,可以輔助快速的構建環(huán)境的3D模型,舉個例子,針對激光雷達掃描到的物體,它可以先計算出遠近,相當于眼睛看到的物體直接就帶有遠近距離的信息,這樣可以減少計算機的很多計算工作。
相比較而言,激光雷達它在惡劣天氣和苛刻光照條件下的可靠性更高,但目前來看依舊成本高昂,容易給消費者帶來一些不必要的成本。一個好消息是:從宏觀市場來看,由于激光雷達的銷量基數(shù)在逐步增大,所以成本有所下降。
極越通過數(shù)據大模型、高度智能化的計算機圖像算法、海量的數(shù)據,基本上解決了普通的純視覺方案的短板,而走激光雷達路線的廠商,則需要在車上堆積激光雷達雷達和其它感知元器件。
從汽車行業(yè)的實際應用來看,選擇多傳感器融合方案的的車企偏多數(shù)。
從表面來看,兩種技術路線的區(qū)別在于傳感器的選擇存在差異。
但從本質上來看,主要還是當前傳感器技術、傳感器成本、數(shù)據計算性能等的現(xiàn)狀與車規(guī)級要求之間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兩種不同路線的對錯與否目前來看依舊難以下定論,但可以肯定的是,恰恰是這樣的思辨過程,極大的促進了汽車科技的飛速發(fā)展。
從客觀角度來說,無論是純視覺方案還是激光雷達多傳感器融合感知方案,只要正式上車,那它們肯定是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要求,智駕水平也達到了比較高的層次,從我們對極越01和其它帶激光雷達的車型的體驗來看也是如此。
所以從消費者的角度而言,如果消費者對智駕情有獨鐘,那么在購車之前一定要進行更多的試駕,然后再做出決定。
結束語:
對新能源汽車市場來說,不同路線的技術爭鳴是必不可少的。就像混動與純電的并存,就像磷酸鐵鋰與三元鋰的并存一樣,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純視覺方案也必將和激光雷達融合感知方案并存。于消費者而言,其實哪種技術路線其實關系不大,能真正用技術的手段去提供更好的用車體驗的,才是最好的。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二師兄玩車
本文地址:http://www.medic-health.cn/kol/216677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