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我買到了第一輛汽車,與眾不同的是,這是一輛北汽E150EV純電動汽車。這天上午我早早地去店里提了車,又去車檢上牌。一番功夫下來,終于算是可以安心和愛車親密接觸。在接下來的幾天使用過程中,經(jīng)歷了新車趴窩、辦理電卡、去公共充電樁充電等多種情況。
宋悅和愛車小E
第一天:新車趴窩
提車后的興奮勁還未持續(xù)多久,就遇上了麻煩。我先從小紅門橋開到天壇醫(yī)院,然后在回大紅門橋的途中,車子走不動了。(后來明白這叫被限速),通過“關(guān)機重啟”的方法,關(guān)掉空調(diào),才開回了小區(qū)。由于當天工作只請了半天假,于是趕緊坐地鐵上班去了。
我仔細研究了E150EV的說明書,根據(jù)車上亮起的標志顯示是電機過熱的問題。我在之前加的電動汽車購買群里詢問了一下,名叫老于的網(wǎng)友提供了一位24小時救援的褚先生聯(lián)系方式。我嘗試著撥了過去,對方迅速接聽,約定晚上9點半待我下班到家后,上門幫我檢修。
晚上救援同志如約而至,為了保險還來了兩輛車,都是電動汽車,一輛北汽E150EV和威旺306EV。檢測后發(fā)現(xiàn)是防凍液不足的原因,E150EV采用的是水冷系統(tǒng),靠防凍液降溫呢。我中午遇到的問題類似于汽油車的“開鍋”,救援同志免費幫我加了大半桶防凍液,一直忙活到夜里十點多,盡職盡責的態(tài)度還是挺讓人感動的。但是新車第一天就在路上趴窩,我也很不容易吧。這一天總共開了50公里左右,家里充電樁還沒有安好,也沒有充電。
第二天:辦理電卡
到了第二天早上,由于媳婦和閨女都在家休息,我早早的開車出門了。有點擔心還會發(fā)生像昨天那樣的問題,于是我保守地開車到了新宮地鐵站,再轉(zhuǎn)乘地鐵。P+R停車場停一天只需2元,倒也方便實惠。
將車停放在地鐵P+R停車場
經(jīng)群里老于指點,我中午去華清嘉園西面的國家電網(wǎng)辦電卡,需要帶車主本人身份證、行駛證、駕照、代辦人身份證。在處處需要排隊的北京,辦電卡時人還不是很多,短短十分十分鐘的時間就辦好了。
晚上到新宮地鐵站取了車,跟之前騎摩托車的感覺就是不一樣,進了車里就有到家的感覺。我開車沿著南四環(huán)主路行駛,十來分鐘的時間就進入了小區(qū)。夏天小區(qū)散步的人很多,我開著電動汽車特別安靜,行人憑經(jīng)驗很難感覺到身后有汽車,所以我行駛的速度也比較慢。停車的時候習慣性看了下里程,今天一共開了10公里。
第三天 公共充電
周三必須送閨女去幼兒園了。估計很多家長都有跟我一樣的體會,就是送小孩去幼兒園比較費勁。哄著閨女說把她從天窗放進去并且能第一到幼兒園,這才跟我出了門。閨女之前坐我的三輪“蹦蹦”,無法看到車外的情況,坐在電動汽車里面能安安靜靜待著,往車窗外看。
接下來的目的地是北京理工大學,辦了電卡之后就能去那充電了。3月中旬我曾租過一輛E150EV,也是在北理工充電。充電樁上有三個選項,“手動充電”、“根據(jù)電量充電”和“根據(jù)金額充電”,我可算不出來需要充多少,所以選擇了手動。打電話問褚先生,一打就通。問了充電電流情況,告知穩(wěn)定在11.5A,然后人就可以離開 。在充電過程中還有一個小細節(jié),輸完密碼后電卡嗶的一下彈出來。力氣很大,掉在草地上。人離開電卡也是要帶走的。
北京理工大學充電點
等我下班回來取車時,充電樁上顯示,續(xù)航里程剩余44%時開始充電,充電時間7時6分,充了14度電,花費12.3元。離開北理工時,門衛(wèi)處顯示停車金額86元,有點心虛,還好因為車是新能源汽車,門衛(wèi)免費放行了。滿電顯示續(xù)航150公里。
第四天 碰車事件
照常送完孩子后開著電動汽車到新宮地鐵站的P+R停車場,不料在倒車時撞到后面車的側(cè)門,也許因為雙方的車都還算堅實,電車的力量也控制得很小,兩輛車都沒有任何碰撞的痕跡。真算是有驚無險。
回想昨天充電的事情,官方宣傳不是說8小時充滿么?為什么我充56%要7個小時?仔細一核算,11.5A電流220V電壓,每小時2.5度電,10小時充滿25.6度還差不多。估計是宣傳8小時是按老款車21度電容量算的, 21度除以2.5度等于8.4小時。
儀表盤顯示的時間一直不對,我按說明書研究了一陣后找到了調(diào)校的門路,通過按儀表盤的左側(cè)小棍,兩秒內(nèi)一次,兩秒外一次,終于把日期和時間對好了。
第五天 車牌寄到
周五由于限行的緣故,沒有開車,說好的電動汽車不限行政策還沒有出臺。不過自選的藍色車牌已經(jīng)郵寄到了。接下來可以好好計劃下車內(nèi)裝飾,在京東買了腳墊,適配E150汽油車的,湊合著用。
北京新能源汽車的車牌與傳統(tǒng)車牌并無區(qū)別
小結(jié):也算是開了四天電動汽車了,總結(jié)下來算是“痛并快樂著”吧,既有便利也有麻煩的方面。
由于E150EV的續(xù)駛里程有限,開車時總有點不踏實?,F(xiàn)在還是需要結(jié)合公共交通工具來實現(xiàn)出行,去單位的停車費較貴,得找一些換乘容易并且停車便宜的中轉(zhuǎn)站出行。新車出廠時沒有把冷凍液加足,導致路上電機過熱限速了,細想起來仍心有余悸。但是后續(xù)服務還是很給力的,包括充電樁安裝公司華商三優(yōu)來現(xiàn)場勘查,以及24小時救援電話隨打隨通,上門服務也很快。
真正擁有一輛汽車之后,出行體驗提升了不少。進到車里就像進了家門一樣,節(jié)省很多時間和精力。而且電動汽車操控很方便,碰上堵車也完全沒有“費油焦慮”,
目前開電動汽車算是一件新鮮事,在路上總能引來不少人側(cè)目?!澳荛_多遠?”、“怎么充電?”是經(jīng)常被詢問到的問題,我也充當起了電動汽車講解與推廣專員。也許這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大家對電動汽車的認知和接受度提高了,就會有更多的人購買電動汽車。
來源:第一電動網(wǎng)
作者:宋悅
本文地址:http://www.medic-health.cn/kol/32828
本文版權(quán)為第一電動網(wǎng)(www.medic-health.cn)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任何媒體、網(wǎng)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zhuǎn)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nèi)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quán)合作及網(wǎng)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wǎng),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